如何把界線「具體化」?不妨說明「什麼是可以」的行為、時段、頻率…,規則講清楚,對方就有方向遵循。

廣播音檔:https://youtu.be/R9NVgX_Uq_Y

201908.jpg  

辦公室裡學生總是進進出出,有些學生很喜歡找我聊天,下課就來,來就窩在旁邊,還盯著電腦看,很令人困擾。直接拒絕不太好,但一直讓他這樣也不行,事情做一半被打斷,心情會很浮躁。我曾經婉轉跟學生說「等老師有空再跟你聊」,他回「可是你一直都在忙啊」,好像也沒錯。
界線是一道邊疆,區分這邊與那邊,然人際互動卻沒那麼容易將關係畫線,有時會越一點,有時退一點,波動起伏。若對方誤觸你的雷區,偶爾還可以忍耐,但多次後每碰見他心裡自然呈現防備狀態,關係也逐漸疏離與崩毀。關係界線要怎麼劃?在身體距離、心理空間及獨處時間三項度,個人得肯定自己感受與好惡認知,才能決定在關係裡給出多少,才能在社會互動裡告知別人勿觸底線。
我們一般在談關係界線的概念都在警告對方「什麼不可以」,像是守備線,然而界線也能說明「什麼是可以的」,有助關係維繫。如何把界線「具體化」?不妨說明「什麼是可以」的行為、時段、頻率…,規則講清楚,對方就有方向遵循。後來我直接跟學生說:「老師也想跟你聊天,但我現在在忙,約好時間我才能專心跟你聊。還有,等老師時請你在前面等,在旁邊盯著看我會覺得不自在。」


TIP:關係界線(boundary)
「關係界線」在心理上泛指人我關係的距離與互動方式。界線不是僵化的一條溝,會視社會規範、角色、關係深淺而有彈性變化。請留意,慣性的對別人予取予求,或反過來對他人要求難以拒絕,都是缺乏「關係界線」的行為。最好的界線會讓關係中的兩人覺得舒服自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仁廷心理師 的頭像
    林仁廷心理師

    林仁廷心理師的社會心理講義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