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注意力可以切換的特性,被碎念時把心思改在「視覺」而不是「聽覺」,保護自己不受影響,遠離有害的嘮叨與碎念。

廣播音檔:https://youtu.be/FtRFCU3TPIc

201902.jpg

以前我當兵時常被主管叫去訓話,他很會講,一開口都要十幾分鐘,他講的內容既貶抑他人又不實用,說白了只是「碎念」。那種碎念即使知道跟自己無關,心情還是會受影響,那又是一對一的情境,無法摀起耳朵。那該怎麼辦?

即使是如此場合,還是有保護自己的方式。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利用它每次只能處理一類訊息的原則,被處理的叫「主題」,其餘則是「背景」--以減弱模糊狀態存在。就像讀書時,專注理解書裡內容是主題,而背景則是環境音樂,彼此不影響。

利用注意力可以切換的特性,被碎念時把心思改在「視覺」而不是「聽覺」。我就曾在主管碎念時盯著他的臉刻意看仔細,讓大腦忙著處理視覺,沒空分析對方說的內容,話便以雜音存在。我假裝在聽,並細數主管臉上的毛細孔、皺紋、痘痘、汗毛…我邊專注看,邊數數、想像對方的生活習慣。當我忙著做這些事,碎念便只剩嗡嗡沒有被處理的雜音,又因為我很認真地(看對方),所以不會被說沒禮貌,有時主管停下來問:「懂了沒,有聽到嗎?」也可立馬接回來說:「有」。

這種方式需要事前練習,建議先從沒有字幕的新聞報導開始,試著專注看主播的臉,會發現她說的話聽不清楚了,好像一種靜音畫面。

我們不能阻止耳朵聽,但讓眼睛很忙,就能不處理不解釋耳朵聽到的無用訊息,保護自己不受影響,遠離有害的嘮叨與碎念。

 

TIP:注意力的選擇(Selective Attention

注意力是一個過濾器。未受注意的訊息呈現減弱的狀態不被辨識,但若出現你在意的關鍵字,仍然可以引起你的注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仁廷心理師 的頭像
    林仁廷心理師

    林仁廷心理師的社會心理講義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