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驗預言就像是種暗示,事前想著失敗多可怕多可憐怎麼辦,態度自然消極被動,而忘了焦點該放在如何補強讓它更成功。

廣播音檔:https://youtu.be/ERO4CKJ1L7g

201907.jpg  

我高中時打算向一位女性朋友告白,行動前晚焦慮萬分,花了很多時間在想「被拒絕後怎麼辦」,我甚至寫了一封感謝函,表示自己可以灑脫地接受好人卡。告白當天,對方想了一下,然後真的拒絕我。

真是晴天霹靂,根本直接崩潰,我並不想真的灑脫啊,我只是做好受傷的防禦準備,內心深處渴望她答應啊。
心理學的「自驗預言」現象,指的是個人事先預期什麼,預期心理影響行為,便很容易得到當初所想的那樣。在我們的文化裡,負面自驗預言尤其多,常認為自己做不到、得不到、沒人在乎,事後更會說:「看吧,我果然如此…」,總先打擊自己,所思所想都是事後如何保護自己的方式。
先想好最壞結果固然可以減輕受傷感覺,但最大的影響是「幾乎不會成功」。
自驗預言就像是種暗示,事前想著失敗多可怕多可憐怎麼辦,態度自然消極被動,而忘了焦點該放在如何補強讓它更成功。回想告白那件事,預防受傷花了整個晚上,當天告白卻不到2分鐘,如果再來一次,我應該要掌握自己可以做到的部分,寫一封感人肺腑的情書,準備更多巧思,而不是先預告自己失敗,被動等待命運或奇蹟逆轉勝。

TIP:自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信念會影響行為,因此我們先入為主的判斷、信念,會影響日後的行為,讓最初預言成為現實。以中文語彙來說,是「象由心生」;「我不夠好」的念頭讓人退縮消極,什麼事都不敢做,結果真如最初所想,事情很糟,驗證了「我果然很沒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