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仁廷心理師
現為諮商心理師,工作迄今20年餘,目前服務於社區駐點諮商、社福機構、大專校院。主修社會心理學,專長發展心理學、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經營FB粉絲專頁『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諮商心理師』

目前分類: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5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親愛的,你有看到那頭大象在屋裡嗎?」
「沒有啊,屋裡怎麼可能會有大象?你在亂說什麼啊」
「是真的啊,大象很生氣的時後要去安撫,不然房子就被拆了;大象很難過的時候不動如山,擋住家裡很多地方,什麼事也不能做...你真的都不知道嗎?我希望你來幫幫我」
「你到底在說什麼啊,就物理上房子裡不可能有大象,你太神經質了,想太多了」
「親愛的,那頭大象正在過來,牠好像想要做什麼,很可怕」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DHD特質如狗;ADD特質如貓。遛狗、逗貓。

最近晤談時,成人過動案的比例變多了,所以今天來整理過動的建議解方

【過動特質】ADHD特質如狗;ADD特質如貓。遛狗、逗貓。

1.接受與認識「過動特質」
如果有些行為你無法解釋,也沒有明顯創傷,但從小就會這樣(附帶常被群體排擠,但你本人一直不清楚發生什麼事)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思覺失調者平常保健的方向:「藥物治療(身心科)」+「談話治療(心理諮商)」+「有生產性的創作活動(從己而出的作品,工作、烹飪、繪圖、跑步紀錄…都可以)」

 

【思覺失調2】以思覺失調的常見特性「妄想」,設計自處結構

#前端資訊過少時的妄想運算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亞斯特質的情盲對立,思覺失調在情感交流不僅是通的,反而還「將感受經驗擴大了」,是擴大但脫離現實的活力故事,不像亞斯特質是二元的好與壞(黑白故事),可惜明明豐富的故事,在發作時卻伴隨認知障礙,被故事拉走,在故事裡合乎邏輯的行為在現實裡卻被視為怪異的自導自演。

【思覺失調】判斷上並不只是幻聽幻覺

思覺失調在判斷上並不只是幻聽幻覺,事實上較常見的是「妄想」
底下為網路文章摘要,是我認為比較貼近生活、常見的形容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期在此情感荒漠的關係裡,會歷經『矛盾--防衛--輕度解離--性格改變(抑鬱或暴躁)』等階段。

【週六談亞斯】卡珊德拉們持續的小創傷反應,並改變了性格

長期在此情感荒漠的關係裡,會歷經『矛盾--防衛--輕度解離--性格改變(抑鬱或暴躁)』等階段。
#矛盾: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六談亞斯】『從外而內』收納情緒經驗

#從外而內的步驟
1.留意並紀錄「身體反應」、「動作線索」
身體: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搓手、失眠、煩躁感
動作:直接做出來的那些行為(像是自己動起來了)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理物理學與亞斯特質】

心理物理學(psychophysics)
是研究『物理刺激』/『感官認知』和『內在感受』之間定量關係的心理學分支學科,即「以科學方法研究刺激與感覺之間的關係」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亞斯先生對外是客氣有禮的紳士,對家人則是自我中心的固執老爹
常跟一般人有不同觀點,即使夫妻多年你仍搞不懂他到底在想什麼(因為他自己也沒意識啦)
常常雙標說一套做一套(這是因為理智與情感不連線,他理智時多追求CP值,情緒中時則比小孩還盧,標準不同且本人無自覺),讓人不知道怎麼跟他相處
【亞斯伴侶】X【卡珊德拉症候群】:說不出的痛苦、無人能理解的
「卡珊德拉症候群」並非疾病,而是一種不易被發現的情緒壓抑,主要來自長期與「亞斯伴侶」相處,情感反應不自覺被打壓,並逐漸抑鬱的結果,當事人被像溺水卻也說不出為何窒息的痛苦纏身。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段很『自我中心』的對話,為了A而存在、有目的性的對話
『自我中心』沒有意識到「這場域是兩人的,對話說出來必然會影響他人」
請注意『自我中心』(無法意識到他人的感受),並非是可以知道卻罔顧他人權益的「自私自利」

【亞斯特質】何謂「自我中心」的對話

A:「我能跟你討論一件事嗎?」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如何促使男亞斯在關係裡學習情緒的條件
1.關係裡的權力位置       2.正確的訓練方式

【亞斯伯格ASD】與男亞斯伴侶的相處模式:當關係裡的領隊

網路有篇「亞斯伴侶的生活體悟」,女心理師描述她的伴侶(男亞斯)日常互動
從文章看他們的互動,可以定調為「雖然不能體會情感交流,但仍是有愛」的伴侶關係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辨識情緒』最不容易學,可在孩子身上看出,他必須從與他人互動中(尤其是照顧者),身心同步學習將內在訊號轉成可敘述之語言(表徵化:可以命名經驗並談論之,讓經驗被看見,才能調理與作為。萬一「你不知道空氣存在」,各種跟氣體有關的影響你都無法意識,都直接以為是自己身體虛弱引起)。

【情緒教育,以及亞斯特質】情緒是什麼,亞斯特質下只能瞎子摸象

「人的情緒」是內在需求的訊號,具本能、很原始,其趨力等同大象

「人的身體」則是大象的形體,將需求具體執行

「人的理性」是決策何謂最佳方案,等同騎象人駕馭方向到達目的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起初的失敗的案例,開啟了我辨識成人亞斯的敏感度

之後面對好幾個隱藏的成人亞斯也修正了我「一定要先承認亞斯身份才能工作」的假設

看一個人就是看一個人,亞斯特質只是他的其中一部分

362671577_759530612842715_8683916443168053037_n.jpg

常有人問我,研究亞斯是我擅長的嗎?為何寫這麼多關於亞斯的心理部分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核心」很重要,因為「情盲」下類似過動、缺乏注意力的行為,我們要知道他還是不懂情緒與交流

所以要用「認知行為觀點:說之以理」來發展策略,

而不是「強調關係:動之以情」一直要他懂那些看不見的東西。

20200305121053-5dd5aaf9.jpg

常有人問我,ASD與ADHD兩者都有的人該怎麼辦?或者,會怎麼表現?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上都說,亞斯的專注與方式是「雷射」,專一而精準,但無法同時處理很多事
今天我把這個形容更細節一點
亞斯處理資訊的方式是「目的、鐵軌、火車」
【亞斯特質】亞斯人資訊的處理模式
#情境:兩人(含以上)的對話時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成人ADHD的回饋中,發現即使是心理諮商時,他們仍然會「常態性分心」,多少影響對話和學習,會漏聽某些關鍵部分。

以意識面為「電腦畫面」做比喻,ADHD會一直出現「主視窗」跟「副視窗」,同時有兩件事(或以上)在大腦裡運轉,但副的不會壓過主的。

ADHD工作記憶體.jpg

ADHD(過動)的關鍵核心是『注意力不足』,舉例來說類似只能使用六、七成的注意力容量(只是譬喻,每人不同),所以無法足額分配。人性裡情緒是老大,負責需求與提醒,僅存的注意力直接被情緒帶走,立即滿足情緒,故稱「情忙」。
整體理解上要融合性別生理特質(無聊所以過動、過度注意他人情緒而焦慮或僵住)。也要觀察兒童發展(大腦其他區塊成熟後可抑制)、成長經驗是否被理解與引導,才導致有不同行為表徵。同樣ADHD亦無類型,個別差異大。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DHD、ASD、BPD】關鍵區辨比較圖2022.12.

新的比較圖經驗多了,更能抓出重點區辨

區辨的意義是
ASD無法靠情緒系統,即無法直接運作「情緒覺察」及「依附關係」去做明確的教導。
再來是三者的核心關鍵不一樣,進行協助時需要知道適用特性的方法,重點也不同。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閉症譜系障礙》理解與日常實踐

P131有幫助的事物—娜丁.澤曼的報告書
我之前說明ASD是「情緒盲點」,除了無法意識情緒的存在(通常是很長時間後),另一項指的是缺乏情緒概念。類似先天盲人不懂「紅色」,除了看不見,對「紅色的概念」也是建構、背誦而來,故每人對紅色定義皆不相同。
《自閉症譜系障礙》的翻譯相當不順,所以用我對ASD的理解重新組合句子並截去不知所云的譯文,算是我的詮釋好了,「#」是我的加註比喻。這些之後都會改編放在寒假的線上課再談。
messageImage_1667786727072.jpg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特質並不影響成就的表現,但若不去認識特質的特性,會反過來受它的無形限制

而一個人的自信會影響自身對亞斯特質的認識

那麼最初的自信怎麼來?那就需要家人的支持

276671.jpg

#成人亞斯依參與社會的表現,可分為三類型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與過動家庭協談時所發展出來方向與策略,條列式與大家分享

孩子與父母都要談,並在心理師的見證下,全體形成「共識」,繼續經營下去

給父母的定位是「幫孩子認識特質、增加自信的小幫手」。

jeremy-mcknight-NVlcid8E5pI-unsplash.jpg

 

文章標籤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邊緣性人格的人格是一堆碎片。碎片是無法承受的情緒,被主體分離出來,在那裡崩潰。部分崩潰總比整體崩潰的好,這是保護機制。情緒能量過大,防衛機轉只好推出替死鬼。

依附關係要做到有連結、安全依附、身教示範,而且會面臨過度依賴的索求,治療人員願意給多少,界線很重要,坦誠更重要,BPD需要的是真實人類的互動,而非是完美演出但現實中不存在的角色。

puletteto1400.jpg

邊緣性人格的人格是沒有核心的碎片群

邊緣性人格(BP)一詞指的是「人格未成形」,可以想成「沒有主核心」。

文章標籤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