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斯特(Elaine Walster)低自尊與好感的實驗---恩情,不是愛情

一見鍾情可能是一時情迷、逃避挫敗的補償作用,這實驗等同勸世警語:「當你失戀時,小心!不要馬上進入下個戀情」

廣播單元音檔:7分

202008.jpg  

春嬌是能力卓越、性格強勢的女生,在情人節前見路人雙雙對對,突然心想「自己這些年都沒有人追,是不是條件很差啊?」這讓她心情特別低落。
好巧不巧,兩天後春嬌出差居然遇見前同事,對方積極追求、溫柔以對,她很快答應交往。當此消息傳出,朋友們紛紛跌破眼鏡,因為春嬌以前可認為他不起眼,年紀又太輕,根本配不上她呢,怎麼這會演起偶像劇的「遇見愛」戲碼來了。

低自尊與好感實驗:低自尊會影響選擇,好讓我們心理平衡一點
「自尊」是指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感受自己,以及評斷自我價值的高低,自尊與「自我認同」不一樣,它偏感受性,因而一個有自信的人,在遭逢打擊後,其自尊也會暫時降低。當事人處於低自尊(心情低落)時,若此刻有人靠近和示好,他通常也比較容易接受。
心理學家霍斯特(Elaine Walster)針對此現象予以探討,她於1964年設計了社會情境實驗。參加實驗的受試者都是女性,在等待實驗時她安排了一位被女性公認帥氣、條件好的男助教與受試者聊天,並提出事後約會的邀請。接着實驗開始,女性受試者被隨機分為兩組進行人格測驗,在解測時給其中一組高評價(您的個性很好),而另一組給予低評價(您的個性很差)。低評價組受試者因此挫折與沮喪,以此定義為「低自尊組」。實驗結束後男助教再來確認最初的約會邀請,結果低自尊組女性相對於高自尊組,有非常高的比例答應、也期待這個約會。
霍斯特解釋當人遭到否定時,自尊感降低,感覺很糟,此時的邀約讓受試者「以為對方認可自己」,而亟欲平衡自尊的心理機制發揮作用,想成「雖然我很差,卻有人喜歡這樣的我」,感覺喜悅,立馬接受,甚至以為愛上了對方。
一見鍾情可能是一時情迷、逃避挫敗的補償作用,這實驗等同勸世警語:「當你失戀時,小心!不要馬上進入下個戀情」,或者告訴某些人「別趁虛而入!」

恩情不是愛情
低自尊也能解釋所謂「工具人」或「僅有性行為」的不平等關係,人因為自卑或常被否定,就希望從另一個人那獲得補償、獲得肯定,平衡自我貶抑的低落感。這相當危險,「我對你有用,所以你才喜歡我」、「被利用也無妨,至少證明我還有用處」這種工具性的被喜歡,不是真正的互相喜歡。那些感激「對方把我撿回去的」並被收留與被照顧的也是一樣,恩情不是戀情,不必只能以身相許。要小心低自尊當下的影響與選擇,它並不代表一生的託付。
別為了避免孤單(最糟結果)而誤選屈就自己的關係(次糟結果),這都不是真正的關係,要跳脫都很爛卻要二選一的窘境,是「暫時不要做決定」,當情緒感到低落時先自我照顧或尋求幫忙,等回到常態、平靜後再來做思量。

202008張老師月刊.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