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仁廷心理師
現為諮商心理師,工作迄今20年餘,目前服務於社區駐點諮商、社福機構、大專校院。主修社會心理學,專長發展心理學、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經營FB粉絲專頁『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諮商心理師』

選心理師當然是要選適合、合作得來的,否則錢照付,吃虧的是自己。

其一:「選離家近的!」;其二:「怎麼分辨造成痛苦是過渡期,還是這個心理師根本不適合?」其三:「具體一點的指標」;其四:「什麼時候換心理師比較好?」

pexels-photo-5437358.jpeg

選心理師當然是要選適合的,如性格上的互搭、秉持的諮商信念等,可看前篇 【心理諮商指南】如何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心理師?

底下是延伸的選項參考。

文章標籤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如何協助成人亞斯面對焦慮,底下是給社會人的分享:

成人亞斯很多觀念已定型,價值觀已存在,如果沒有讓他服氣,就不會有新觀點產生。

社交社會的日常是亞斯系統內的特殊現象,講理合邏輯才是他的日常。

1.建立友善關係;2.設立共同目標;3.教導大原則;4.把大原則變成實際作法

pexels-olga-1146242.jpg

文章標籤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EP上與孩子有關的溝通資料

(括號內為家長摸索出來的建議,仍以尊重老師為住)

/tmp/phpKOQfUf  

(一) 孩子表現特性

1.感官:資訊的接收、了解與傳達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場景是平常辦公室

在辦公室門口前廊左邊地上正中央出現貢品:一炷香插在白飯上,同時斜線交叉的四個角也有符咒之類的東西。這似乎是某個外籍人士的迷信,他有過經驗,會有兩個鬼從門口探頭看,讓他無法動彈,所以放了這些避邪。

我問資深同事,沒人聽說這件事,我也不信,但不會刻意挑釁。不信是因為工作10年了沒聽過,而且我信上帝更覺得沒相關。

今天是學生開學第一天,下班時我忘了自己是打幾點的卡,完全沒記憶,我問資深同事,他也沒印象,一查電腦是「沒有刷卡紀錄」。我蠻疑惑的,記的有打過,算了就先去打下班卡之後補單。結果打卡鐘顯示為早上900???

回辦公室時再次繞過貢品,準備進門時驚覺「沒有大門門板」。而入口與大樓樑柱很靠近,難道整個位置被移動?奇怪的感覺從一開始就有,有種既識感。我進入時感覺像是穿越了一層薄膜。我到辦公桌收拾東西準備下班,此刻背後一涼,轉頭看,門口還真的有人探頭,是七爺、八爺!面容模糊但一黑一白、不說話,似乎在瞪我要趕我走。他們不是恐怖或猙獰的臉,卻讓我不寒而慄,太奇怪了,是身體反應、自動怕起來。我有種誤入他境之感,心想「快走、快走!」,可是身體不聽使喚,才收兩個東西放入包包就無法動彈了,一瞬間也回想起外籍人士所描繪的畫面,原來我們遇到同樣的事。我想衝出去,卻動不了,「卡在害怕裡」,也無法呼救,畫面不令人害怕,可是我怕到不行,像困在結界裡。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理測驗怎麼來的?從這工具的歷史發展來看,它是應付當時什麼社會需要,又如何演變,有無政治、管理或規訓立場…多認識工具本身,就能判斷我們需不需要,又為什麼需要,讓它為己所用,而不是被它框定。
張老師月刊2020.7專題「是人格還是標籤?重新認識心理測驗」,對心理測驗的概念寫得清楚易懂,稍有心理學背景的會很有收穫,一般大眾則能打開對心理測驗的神秘面紗。

/tmp/phpdQPX4H
我自己閱讀四篇專欄文章後,用自己的話組出下列重點:
1.心理測驗在施測時有四個不同類型,以不同方式收集不同資料。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嫉妒情緒」是比較來的,表示我們「狀態比別人差」,所以向上嫉妒,要承認此事很難,會同時感到自卑、挫折、低人一等的難堪,且陷入否認、壓抑、排除的負面行為化。
嫉妒不會莫名其妙發動,我們不會對無所謂的人事物產生嫉妒。因為羨慕、想要、擔心失去,「嫉妒」才會出現,它是人類必備的情緒,能轉化為「幹勁」、「不服輸」、「我也想要」的動機與行動力,讓自己也能變成所羨慕的那樣,若放在愛情裡,嫉妒也是種自我覺察,讓吃醋來改善愛情關係。 

/tmp/phpiPmOGC

童話《北風和太陽》,他們為了比賽誰的本領強大,以脫掉路人外套為證明展開競爭。北風使勁全力吹襲路人,殊不知強風讓人寒冷,反而雙手環抱更緊抓衣服;太陽則相反,它只讓自己發光發熱,路人覺得溫暖,自己脫下衣服坦誠相見。
這則童話放在人際互動裡也有它的隱喻。太陽贏了比賽,北風會不會因此感到嫉妒?其實會,真正心服口服的人很少。「嫉妒情緒」是比較來的,表示我們「狀態比別人差」,所以向上嫉妒,要承認此事很難,會同時感到自卑、挫折、低人一等的難堪,且陷入否認、壓抑、排除的負面行為化。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情緒連結需求的線路被理智截然斷掉,長久下來該系統就會「壞掉」。這樣說好了,把情緒需求當成吃飽,若空腹太久,腸胃系統首先會(一)咕嚕叫,讓人煩躁(肚子惡易怒),(二)在瘋狂找食物與無感間循環,(三)最後系統承受不住而壞掉,再也不能吸收任何食物。

這麼複雜長久的過程,通常是資質聰穎又乖巧的性格,才能壓抑情感、獨立求生又照顧他人。要不壞掉的方法:負面的抱怨、哭悶、痛恨需要有人承接;正面的信任、依賴、穩定也需要有人給予安全堡壘,才能讓情緒面的內在小孩重新長大。這過程太複雜了,無法三言兩語寫出解決之道。總之無論是哪一階段,就是去心理諮商。

/tmp/phprVdMsK  看懂這張圖的也是壞掉了,童年記憶損壞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個人貼圖上市囉】

理診療室的日常

由之前「心理師診療日記」作為草圖
重新設計成日常用語
敬請各位支持

售價30元,40張貼圖喔

請點以下連結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動彈不得謂之卡住,你的情緒也被卡住了嗎?

*負面情緒「憤怒」:你很生氣,其實你想指責爸媽他們沒把父母做好。
*正面情緒「渴望」:你很孤單,其實你好想得到爸媽的關愛與肯定。

糾結且壓抑的情緒一路走來,不但卡住,而且變形(你已認不出來你要什麼)、令人恐懼(情緒常爆開,不知道自己為何常失控)、無感(你不要那個情緒了,假裝沒這事)。

情緒卡住,人生卡住。卡住的情緒,兩者都要顧。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年的演講,以醫院同仁為對象的「同理心溝通技巧」

這一場老實說,講得有點忐忑,因為醫院同仁其實面對眾多的病人已經心力憔悴,還要用同理心進行溝通實在是強人所難

或許題目是「不要崩潰的面對病人」會比較好

投影片1.JPG

投影片2.JPG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