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仁廷心理師
現為諮商心理師,工作迄今20年餘,目前服務於社區駐點諮商、社福機構、大專校院。主修社會心理學,專長發展心理學、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經營FB粉絲專頁『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諮商心理師』

前述:人類心理由「認知系統」、「情緒系統」,以及較難討論的「直覺系統(一瞬間由認知+情緒的合體技)」組成。至於「靈」及「潛意識」本來就建立這些系統之上,故不討論,在這些系統之下的是生理系統,如大腦皮質或海馬迴,若嚴重受傷,系統則啟動不了。更簡單的比喻,生理系統是電腦的硬體,心理系統則是軟體,且能進化為進階版本,心靈系統則超越具體比喻(以宗教觀點,是神的一部分),是人類獨有的。

多數適應不良或不符社會規範之行為,皆與情緒系統有關,這並非個人因素而已,有的是生理系統(如神經傳導問題)、有的是心理系統受到障礙(如過去創傷、社會文明的壓抑-報喜不報憂之類的…)。這些障礙,社會並無給予相應的「教育」讓人們有基本工具去應付,反而是更錯誤的抑制(不要想就好了、不知足)及歸因於個人(都是你自己的問題,別人都不會)所致。多重因素引起的就要多重資源與多方支持才有解方,請務必記得這一點,這也是當自己過不去時,尋找他人支持或找專業協助的必要。

1314014228.jpg

BP:無頭人(無核心)

3類特質人格:AS(亞斯及泛自閉)、ADHD(過動及注意力缺乏)及BP(邊緣性人格),他們的共通點是「情緒系統受到不同阻礙」所產生的各項行為表徵,當然不是故意的,但也是可以調整/替代的,山不轉路轉,那條路要視特性轉適合的方向。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貓頭鷹診所  一書推薦序

「心理師,我喔,憂鬱症二十多年了。」60多歲婦人在我社區駐點處開頭這樣說,她帶著疲態、神情沮喪,她說是公衛護士邀來的。婦人不懂什麼是諮商,以為來看病,她描述了好幾條憂鬱症狀,期待在典型醫病模式裡得到處方,公衛護士則相反,以為諮商很神奇,把人送來就可以神奇治癒。
心理諮商不是這樣的,心理師不是看病,是看「人」。我對人有個假設,他們出生時並沒有憂鬱症,60多歲婦人在童年期應該也是對世界感到好奇和興奮的吧,那麼,是什麼讓她變成我眼前這位失去動力的人?她的成長過程怎麼了、她的性格本來是什麼、她經歷了什麼又克服了什麼…我都想了解她的生命史「她是怎麼成為她現在的樣子呢?」這個疑惑一出現,充滿好奇與同理的問題就會湧泉而出。所以心理諮商是在「認識她」,而「傾聽她的故事」本身就有療效。
精神病是壓縮的名詞,是人的內在狀態,包含生理面或心理面,被巨大矛盾與衝突掩蓋,又無法解決,最終逃避現實所產生的結果,但絕對不是「瘋子」。精神病人為了生存,會繼續以各種間接方式,跟外來的、內在的負面形象作戰,這顧不了社會常規,旁人才會覺得他怪怪的。沒有人想要生病,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這狀態,當一段感情讓你又愛又恨卻也離不開時,不正也在瘋狂的線上擺盪,當局者迷。但好險,那時有人拉了一把,因此回到現實。
心理諮商也是那個拉你一把的人,是協同作戰的神隊友,沒症狀來談也可強身,只可惜社會認知不夠,多數人還是以為來心理諮商就是有病。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克癲平/克癇平(Clonazepam)屬精神科用藥,常用於抗小型癲癇發作,也用於抗焦慮、鎮靜及安眠作用。一開始我也害怕服這類藥物,但那時生活節奏快,事情似乎永遠做不完,連睡覺都在規劃明天要做什麼,緊張、焦慮導致我心跳過快、常感心悸。平常我們感覺不到心跳,但當我們意識到跳動時,便是心悸了。這種生活持續兩週,身心常處耗竭狀態,即使工作量減輕或放假在家也是會心悸,稍緊張就心悸,變成習慣,停不下來,於是我就診尋求幫助。

服藥後待30分鐘藥效才發揮,我開始頭昏、站不住,昏睡是這類藥物常見的副作用,我不以為意,還撐了一小時去做其他事。期間幼稚園兒子因事惹我生氣,本來要發火,我卻感覺到「那個生氣」像從深海上升的氣泡,到達海面就微不足道了,生氣仍在,但沒有能量發動,懶得反應,索性直接上床睡,不到九點就昏去直到凌晨五點,中間無夢,沒有記憶,好像時間被切掉了。

隔天不會心悸了,可能是藥效持續,身體反應淡然,直至第三天才再出現少量緊張感,好像斷電重開機一樣。趁能控制的時候我趕緊調整生活習慣,整理思緒,逐步恢復常態,還好拉回來了。

 01.jpg  

上述經歷是我第一次服用精神科藥物的紀錄,我覺得藥物確實有效,把身體的「慣性」斷電重開機,讓我有空間做調整,重新思量熟為輕重,以照顧自己為優先,面對引發焦慮的壓力源。可如果把藥物也當「逃避」的一種,繼續壓抑,在壓力源不變下,一方面焦慮要找出口,一方面又被藥物壓抑,很容易變成藥量及生存本能的互相對抗,兩方爭執的結果,自己的身體一定是輸家,而沒有面對與處置的壓力,最終將啟動心理防衛機轉。

文章標籤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閱讀對象,主要放在未成年者及父母身上,提供教養原則與方式。

扣除年齡發展,如果孩子還未具備基本功能(EX:溝通、自我規則的建立),通常為情緒卡關影響。請改採「正向教養」,讓他「做自己」優先於「符合社會規範」(但並非放任),有了自信,後面才會順利發展,之後才有能力調整而適應社會。

成人者也可以看,學習掌握特質。要能自己教養自己,給自己肯定、鼓勵,建立紀律與互動的新習慣。

一頁亞斯介紹.png

新名詞簡述:

文章標籤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aron-burden-QJDzYT_K8Xg-unsplash.jpg

這是我高中考大學準備聯考時的讀書方式,後來報考研究所時也是用這些方式整理心理學各科的筆記。

其中SQ3R是參考坊間書籍再加以改良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最主要是最近拿來教案主K書,就乾脆把方法論寫出來。

總共四大項,如圖一:K書方法

K書方法圖一.jpg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年的演講,「育兒工作平衡術」

主要大綱為下:

一、育兒心理原則
兒童心理原則。
夠好夠用照顧者角色,不必最好。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人期對自己還是莫名困惑,究竟怎麼了?

20歲以後對「自我」還是不甚了解,常覺得不知道在做什麼、想什麼、感受混亂,自我認識沒有越來越清楚,跟以前差不多。

底下提供一種「隱形障礙」的可能解答,請依指示作答
從行為困擾面來看,分為三大類、每類6小項,請在符合的項下圈選,最後在「共同點」4小項下也圈選:
/tmp/phpu0tL8T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心理諮商概念海報】

這是給學生看的海報

純粹圖案取勝,並以短句解釋諮商概念

以露西的心理諮詢為主題,共計28張概念

圖案是網路抓圖,沒有授權,所以僅供辦公室外張貼而已,這裡也只是分享,勿作他用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很簡單的概念介紹身心症

從壓力的累積、內在防衛系統的負荷過大與過當,繼而造成身心症狀

是一種暫時性的表現,不是瘋了

原版是2013年的演講,刊出前稍微修了一下內容,需要進一步介紹的請自行網路搜尋。

投影片1.JPG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例如一句話「拎老師咧~」是何意義?社會人是參照他人情緒與情境反應所得知,是類似抱怨、不高興的綜合性語助詞,之後也拿來模仿應用,但亞斯人就難懂了,字面上這句話沒有意義也沒有邏輯,他像是拿到一個東西卻沒有使用說明書,只能自己拆解,而得到的結果不一定與社會人相同。

/tmp/phpgHV7nV

(一)

歐洲人和亞洲人在工作上初次見面,他們靠著共通的英語溝通。

歐洲人禮貌性的親臉表示歡迎,亞洲人嫌沒禮貌也嫌髒;亞洲人想摸摸歐洲人的小孩說好可愛喔,歐洲人馬上抱走,嫌亞洲人沒禮貌,對兒童不尊重。同樣都是「禮貌」,他們用英語解釋自己的善意:「我在向你表示友善咧,你為何不接受?」,可是又認為對方胡說八道,「你的行為對我來說就不是,強詞奪理」,兩人最後生氣不相往來。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