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彈不得謂之卡住,你的情緒也被卡住了嗎?
*負面情緒「憤怒」:你很生氣,其實你想指責爸媽他們沒把父母做好。
*正面情緒「渴望」:你很孤單,其實你好想得到爸媽的關愛與肯定。
糾結且壓抑的情緒一路走來,不但卡住,而且變形(你已認不出來你要什麼)、令人恐懼(情緒常爆開,不知道自己為何常失控)、無感(你不要那個情緒了,假裝沒這事)。
情緒卡住,人生卡住。卡住的情緒,兩者都要顧。
動彈不得謂之卡住,你的情緒也被卡住了嗎?
被卡住的情緒如天使與惡魔在心中打架一樣,無法決定,不過呢,天使代表道德、他人觀感、同理他人,惡魔則是自我中心。老實說,天使太有力了才會卡住,現代社會反而惡魔強一點的好。平衡是最好。
卡住是在一個客體上「同時」產生了正負面情緒。
舉例:你帶女友去一間餐廳吃咖哩飯,趴了兩口,咖哩裡有隻小小強(常在廚房出現的那種,比米粒大些)。你吃驚,然後憤怒。
(惡魔)你憤怒,想拍桌,叫老闆過來:「TMD!你讓消費者吃蟑螂咖哩!?你要不要也吃一口?」並賞他兩巴掌,可是礙於法律不能衝動,而且女友在旁邊看。最後你克制住情緒,只有叫服務生把菜送回去,接著老闆來跟你道歉:「我換一盤給你好嗎?」,你不屑地說「不吃了!(誰知道你那整鍋是不是被污染過?)多少錢?」回家在網路上給他負評。
這是忍耐,不是卡住。
(惡魔)你憤怒,想拍桌,叫老闆過來:「TMD!你讓消費者吃蟑螂咖哩!?你要不要也吃一口?」並賞他兩巴掌…
(天使)可老闆也不是故意的,蟑螂無所不在啊,我大聲嚷嚷豈不是他生意都不用做了,其他人的眼光也會看過來…
(惡魔)可是這樣我太吃虧,我也損失權益啊…
(天使)如果他會跟我衝突呢,萬一老闆不認錯,說蟑螂其實是我放的呢,還是把盤子放在桌上走人就好…
這是卡住,一邊憤怒,另一邊退縮…心裡打架、矛盾衝突、不知所措、無法決定。
但這件事還好,因為終究要離開餐廳,事件總是會落幕。
事件越深刻、關係越深交的卡住,內心衝突感往往越大,例如:爸媽在你童年時疏忽照顧你的情緒,沒有回應與期待你的情感需求,你感到憤怒為何家裡沒溫暖,但是又覺得爸媽已經很努力賺錢供你吃穿讀書,自己成績又不是第一名,怎還能求什麼?
*負面情緒「憤怒」:你很生氣,其實你想指責爸媽他們沒把父母做好。
*正面情緒「渴望」:你很孤單,其實你好想得到爸媽的關愛與肯定。
你同時想指責爸媽又同時想得到關愛,在同一客體上,你感覺很矛盾,而且爸媽也不是這樣的性格(備註1)。於是你讓自己不可以生氣,因為爸媽沒有錯,他們已經很努力持家;你讓自己不可以渴望,是自己表現不佳又要求太多,沒資格說話,兩個情緒都在壓抑。
然後就是情緒卡住!不能再想下去。
情緒卡住,人生當然也卡住。
糾結且壓抑的情緒一路走來,不但卡住,而且變形(你已認不出來你要什麼)、令人恐懼(情緒常爆開,不知道自己為何常失控)、無感(你不要那個情緒了,假裝沒這事)。情緒卡住,人生卡住。
要去諮商
複雜的事,專業的來。諮商時兩面情緒都要留意,類似一個人「惱羞成怒」,雖然羞是因、怒是果,但也是兩種情緒,都要面對與調理:釋放怒、安撫羞。
前例也是,負面情緒要釋放怒氣、承認父母絕對有錯,正面情緒要能被接住,他希望得到關注的心情要能揭露與接納,然後再從他方得到真正深刻的關愛(而不是從父母那)。這兩者的釋放和調理皆從諮商關係(情感工作平台)上進行,再反饋回當事人心裡,讓他觀察與模仿,而與實際他的爸媽怎樣無關。情況嚴重者,現實也會需要應對,如被家暴者就需要實質反抗同時進行,否則只有心理調解太不具一致性。
兩種對立的情緒都要被看見、歸位、呼應,情緒才不會再卡卡,暢通繼續人生。
備註1:
同時想指責爸媽又同時想得到關愛,在同一客體上。這也不是不行,那個客體如果願意「同時道歉與和好抱抱」就能滿足此需求。這件事的困難點是,客體沒有來諮商,他沒有自覺他需要改變。才會變成與其要求父母改變,不如自己改變比較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