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P上與孩子有關的溝通資料

(括號內為家長摸索出來的建議,仍以尊重老師為住)

/tmp/phpKOQfUf  

(一) 孩子表現特性

1.感官:資訊的接收、了解與傳達

視覺:斜視,視野狹窄,較無法全貌觀察,影響反應時間。

(需要多等待一點時間即可)

口吃:有生理限制,表達不清,會寫字輔助說明。如第3次對方還是聽不懂會放棄不講。比較熟的人才會一直講話,需要被傾聽,不會主動開啟話題。

(溝通時也可用寫的。有時候是他氣自己講不清楚而放棄)

聽覺:喜歡聽歌,唱自己高興的。

(為自我刺激、產生樂趣的一種。請提醒他小聲或看場合)

觸覺:個人衛生有待加強,不太管別人怎麼看自己。

(可直接糾正,或聯絡簿告知家長)

味覺:喜歡吃甜的、零食。

自我形象:孩子氣,自主性強,有自己想法,凡事要自己試過才當真。

(孩子很多事主要是聽不懂、有疑惑而不為所動,

若能說明「事情因果」比較容易遵守,)

 

2.學習:學新的東西

注意力不足,不有趣的無法專心學習。EX:無法好好讀一段文字(同時受斜視影響)。

(「好玩、趣味化」是很重要的學習力,也可以用「因果與規則」)

容易有挫折,一兩次失敗就不學了。

(用「因果與規則」)

別人在看時會緊張,表現不出來。

(可以等他準備好了或不看他)

組織管理能力不佳,優先程度及重要性的認知不足,較難時間管理

(家長會以有結構的表格、標號1.2.3.作提醒,也請老師提醒)

 

3.情緒表現

緊張。不知所措,(會大笑)造成別人誤會。

(孩子情緒其實敏感,目前是用「大笑」掩飾所有不知所措的情緒,不是嘲笑或無視之意。請明白告訴他要做什麼行為)

想和對方玩、吸引注意時,會故意作弄、不合作。

(請明白告訴他要做什麼行為才是有效的)

注意力不足,忍耐力低、怕無聊。被罵、被唸容易衝動、生氣。

(孩子情緒敏感,卡在情緒裡,不說話。

平靜、直白的告訴他要做什麼行為會比較有效)

情緒表達,不用情緒語彙,是一直講發生的事的細節。很少用「因為所以」的說法。也會用沉默表示。

(如果他滔滔不絕,表示正在抒發情緒,若當下不適合說話,

請明白告訴他什麼時候才可以)

逃避困難:容易挫敗感,不上手不熟悉的、複雜的不想學。

(用「因果與規則」)

4.優點:(再自行增加)

活潑外向、心理健康(不計較)、喜歡交朋友、單純。

能模仿社會角色。

(孩子喜歡被讚賞,每次返家都會一直說不停,

若孩子作對了請老師不吝鼓勵,謝謝)

/tmp/phpl3vlFT  

(二)給家長的輔助方法

1)基本規則(如個人清潔)要有所堅持,不可退讓。若不做需與之堅持,要有因果之間的確實準則(EX:不刷牙會減少娛樂時間,少刷一次就扣30分電視,或手足有布丁她沒有)。

2)非基礎、額外學習的行為EX:上課不要睡覺),需要使用「正向話語、有趣的替代方案及事後回饋」等『前、中、後』作結合。並搭配「準確具體的因果準則」。(EX:上課聽不懂沒關係上課中畫圖解悶都沒有睡覺事後得一點數)

3ABA方式:行為學習技巧

將學習過程拆解、細分為「可操控的步驟」,並經「反覆練習」,固化這些步驟與技巧。有固定的學習程序與方法,使其熟悉流程,就能專心在學習上。(EX:手洗衣服的步驟

4)溝通層面

教導使用圖片、語言字彙、手語、表情、社會線索….以視覺線索辨識會比口語容易,需要一項一項教。EX:先畫圖卡、寫下來再溝通。

5)生活層面

改善粗與細動作技巧,分辨感官訊息處理的干擾阻隔,改以有產能的方式處理。EX:閱讀對斜視比較吃力,改以用聽的理解。

6)社會性故事講案例

說一個有趣且直白的情境故事,並展示合宜的行為。通常以繪本進行(EX:上市場買菜)。如果孩子較大,實際帶著做一遍、練習一遍該說的、該做的(EX:認識新朋友、參加營隊在外面過夜)。

7)友誼的連結

女生與男生不同,她們需要友誼,讓她建立關係方式是「共同做一件事」,大人主動替團體任務分工,其餘就吱吱喳喳隨他們玩樂、異想天開。由於無法同理,要直接告知+體驗一遍,呈現到她眼前,EX:常說話很大聲、作弄他人,但她不知道別人不舒服,需要讓她體驗及正式討論。

**8)肯定的、讚美的話

不要吝於鼓勵,她很少聽到這類「你很努力、反應的很好、你都記得、你都有做的、你可以做這樣不簡單喔…」的話。孩子很容易記住正向肯定的話,會重複炫耀,內化自己。

外表也可以稱讚,如穿得合身、洗香香的促使她維持清潔。輔助性的物質獎勵(可見的)也可以給。但最重要的還是「肯定的話」。

情緒會影響行為表現,多關注情緒很重要,通常是情緒卡關,EX:上課無聊、被罵不知所措、想要幹嗎卻不能做、肚子餓、認為自己是對的卻被唸….

/tmp/php79sF6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仁廷心理師 的頭像
    林仁廷心理師

    林仁廷心理師的社會心理講義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