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仁廷心理師
現為諮商心理師,工作迄今20年餘,目前服務於社區駐點諮商、社福機構、大專校院。主修社會心理學,專長發展心理學、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經營FB粉絲專頁『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諮商心理師』

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人不是只為錢而工作

認為人是為了金錢才願意工作的,稱為「經濟人」,然而究竟還要什麼,人們才願意積極工作?

廣播單元音檔:12分

202001.jpg  

「將月薪除以上班日,我都告訴自己每天來至少可以領多少錢,要不是這樣,我會馬上離職。」蘇姐說。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文聰說:從小到大我都不喜歡「輸的感覺」
這不能怪他,因為輸的感覺真的很不好
不是輸不起
是它給了太多否定自己的訊息
【妄行流】不喜歡「輸的感覺」?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人際上,你如何判斷對方是否「笑裡藏刀」?「笑裡藏刀」是矛盾的雙重訊息,表面善意、裡面惡意,如何判斷?一般來說並不容易,因為藏起來的、假裝的、看不見的,都很難在當下捉摸。能在當下令我們起疑的,只有感受上的「違和感」,然這種感覺不好說,類似「怪怪的」,覺得對方應該是友善的,但又感到毛毛的攻擊意味,整體不一致,可是又沒有證據…

亞斯人會使用「觀察」,類似電玩裡與BOSS一對一決鬥時的操作法。需要觀察BOSS的行為模式、必殺動作、何時發動的時間(預兆),收集夠多資料後,掌握對方行為出現的時機,然後1.閃躲2.應對(回擊)。

於是針對特定的某個人(甲)會產生一套特定的觀察結果(甲的攻略法),對於另一個人(乙、丙、丁…)都要另外再發展他們的應對。而應對的行為,也需要再設計過,因為甲可以接受你這麼做,乙就不一定了。最後,發展的行為模組要常常練習,才能在面對面時自然發出,否則都會慢很多拍。

top-view-copy-space-lemon-wedges-with-lime-cutting-board-gray-background_s.jpg

在人際上,你如何判斷對方是否「笑裡藏刀」?

文章標籤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件簡單的事讓兩人吵架,你怎麼看?
是A中邪?還是B下蠱?總之,一定是某個人的錯?
其實,溝通障礙也許只是「溝通過程」有誤

/tmp/php4VhXoP  

那張桌子放著未成熟的桃子、李子、梅子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情緒突臨時就像是吃了一坨芥末。你嗆辣,可是你不知道怎麼辦。所以你不是被情緒嚇到,你是不知道怎麼面對那情緒。

你以為表現出來是不對的,你以為不該有吃驚、生氣、抱怨的負面感覺,於是你拼命忍住,像是綜藝節目裡明明吃到芥末餡的人,卻要演出沒吃到的橋段,你不想當鬼。

/tmp/phpeAyPdB

情緒是一種訊號、能量,提醒我們正在經歷什麼事
情緒降臨之初,就是一把能量砸上來的感覺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情緒受傷下,思考會當機,即使有也是亂想,你受負面情緒(自責)影響而找出更多反證,更認為是自己的錯。

當你解不開自己的情緒時,一定要找人「說」。你需要信任的人給你善的回應,就像問魔鏡問題一樣。
「鏡子啊鏡子,誰是世界上最笨的人?是我對嗎?」
「不是的,在我眼裡,你已經做得夠好了。」

2021.1.7.刊登於獨立評論@天下 「心意被糟蹋」好難受,怎麼辦?」

文章標籤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部落格100萬人次紀念】
把心理學日常化,並應用於生活的細微之處
對某個人有效的方式便是他的好方式
把這樣的理念傳遞下去
寫的文章有人看,甚至對群體有幫助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年1月17日下午2點金石堂信義店,林仁廷心理諮商師新書分享會

洽詢電話:(02)23925338分機16或網路報名:https://forms.gle/mmXWWrnpsv81CCkt6

/tmp/phpnBVJDx/tmp/phpsXmdIC/tmp/php4PS4dY

分享會內容:

《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也沒人看》是書中文章句子,也是我人生經歷的發想。既然不是明星,一舉一動自然不會有人注意,與其空想別人怎麼看,不如認清事實「其實根本沒人看」。沒人看就不用在乎,放心「做自己」,取回對自己正確的評價。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理的同理心」

是靠推理、邏輯、對照機制而來的同理心,例如:「那個孩子,自幼父母雙亡,餐風露宿,真是可憐。」當我這樣形容時,我們腦中會有相對應的畫面,因而覺得他真的很可憐,並引發情感反應。

而孩子的畫面,資料則由生活經驗累積而呼喚來,比較之下若是衣食無虞、不問世事的人就較難產生。 

/tmp/phpJjEeDZ  

同理心一定會運用認知面與情緒面,兩者會共用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她有所壓力、處理不來時,她的內在就會卡住,因為那三個人在爭論。

第一位是「白衣人」,他要求顧慮別人眼光,要求表現符合社會規範,不要吭聲、不要反抗,乖乖的。

第二位是「黑衣人」,他不管別人怎麼想,有破壞衝動,會傷害自己,或攻擊對方的報復念頭。是邪念的化身。

第三位是「內在小孩」:不太會說話,沉默,只會哭。有時候吵鬧著要什麼,但都聽不懂他到底要幹嘛。

/tmp/phpdB6H9b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