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的同理心」

是靠推理、邏輯、對照機制而來的同理心,例如:「那個孩子,自幼父母雙亡,餐風露宿,真是可憐。」當我這樣形容時,我們腦中會有相對應的畫面,因而覺得他真的很可憐,並引發情感反應。

而孩子的畫面,資料則由生活經驗累積而呼喚來,比較之下若是衣食無虞、不問世事的人就較難產生。 

/tmp/phpJjEeDZ  

同理心一定會運用認知面與情緒面,兩者會共用

1.認知面的技術

是靠推理、邏輯、對照機制而來的同理心,例如:「那個孩子,自幼父母雙亡,餐風露宿,真是可憐。」當我這樣形容時,我們腦中會有相對應的畫面,因而覺得他真的很可憐,並引發情感反應。

而孩子的畫面,資料則由生活經驗累積而呼喚來,比較之下若是衣食無虞、不問世事的人就較難產生「推理的同理心」。

2.情緒面沒有技術

靠的是「共感」,像是他突然失去父母,嚎啕大哭,令現場其他人動容落淚。他哭我也哭,是情緒的共振、共感,被激起來、被傳染的結果。我們先被傳染情緒,然後再從情緒反應(眼淚)去體會對方的傷心。

3.注意力必須專注

一面是情緒的感受,一面是推理對方所處的狀態,我們「暫時與對方共享他的所思、所感、所行為」,知/情共組,最終我們明白了他痛苦的「感受程度」、「為什麼痛苦」及「為什麼難以振作」。

初層次同理心

例句:「明天就要考試了,但是我來不及準備

1.推理的同理心:「你一定非常擔心、焦慮。」面對考試,生活經驗告訴你,多數人是「擔心」、「焦慮」的,此為資料推論。其他如現場觀察看到他走來走去、緊張發抖等非語言類線索。

2.共感的同理心:不一定有,因為這是比較片段的生活事件。

〈高層次同理心

例句:「父親過世了,但是我沒有眼淚

1.推理的同理心:「他心裡一定非常矛盾,因為他憎恨童年被家暴,卻又尋求父親的認同,如今突然一切都終結了」推理的資料是來自長期與他的互動,對他的認識。

2.共感的同理心:從肢體語言(如他緊握的拳頭、緊咬的嘴唇)中的情緒能量感受,加上推理的同理心產生的解釋,於是我們也進入他的矛盾裡,體驗「卡住」的感覺。

這是複雜的情緒,我們要回饋所解釋的狀態跟對方確認才算準。當對方卡住的情緒被辨認,就會得到釋放,才有餘欲處理複雜情緒。

3.同理心的運用:同理與同情的差別在,同理可以自由位移。當進入他的狀態理解後,還能同時保持清醒再跳出來,在已知條件下尋找新的角度和可能出路。

〈仿說的同理心?

例句:「我考試失敗,很難過

回:「你說你很難過

這是重複說,或者換句話說也是一樣,都是仿說(跟著說),只是反映出對方的情緒詞,其實不算同理心,而且對方厭煩,心想「廢話,我不是就說了很難過嗎為何再強調一遍?」

不如回:「嗯。」或「我知道了。有什麼我能幫你的嗎?」就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仁廷心理師 的頭像
    林仁廷心理師

    林仁廷心理師的社會心理講義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