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譜系障礙》理解與日常實踐
P131有幫助的事物—娜丁.澤曼的報告書
我之前說明ASD是「情緒盲點」,除了無法意識情緒的存在(通常是很長時間後),另一項指的是缺乏情緒概念。類似先天盲人不懂「紅色」,除了看不見,對「紅色的概念」也是建構、背誦而來,故每人對紅色定義皆不相同。
《自閉症譜系障礙》的翻譯相當不順,所以用我對ASD的理解重新組合句子並截去不知所云的譯文,算是我的詮釋好了,「#」是我的加註比喻。這些之後都會改編放在寒假的線上課再談。
1.友情
相信我、看到我的潛力、不斷提醒我會做哪些事情以及正在學會做哪些事情,還期待地想看到我在該處的成長。
能勸我「不要用無法做到的事情來辨識自己,不如努力做會的及屬於特質的事情」
能提醒我對他有多重要—長期說,就會在體內開出許多這種細小的聲音,變成我接納自己的種子。最後我能超越自己成長並接納自己
#這類似「成長中輔助的角色」,比較可能是父母該做的,要有這種友誼很困難,又或者較常發生在愛情裡。
2.對我很重要的某人陪在我身邊,可靠且安定。
我需要「數年」才能感知到他人所提供的依附關係,而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夠融入其中。因此要有人長期陪伴,直到我開始有辦法接受與感受為止。
#有關這點,ASD通常會先把關係「認定是角色間的對應行為,而非『心意』」,要他感知自己被接住、依附甚至依賴對方,需要「時間」、「觀察的關鍵—例如無意識的情緒被接住」。不然有的即使好幾年過去,關係也如剛認識一樣彬彬有禮有距離。
作者認為依附關係產生的影響如下:
(1)#內化形象;#錨—內在支柱
產生的影響是「明白一種從最初延續下來的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以某種方式在內心裡累積讓人安心的安全感」。並進而擴展穩定與其他人的交集與關係。
即使喜歡的人或重要他人不在場時我依舊知道有他們的存在--「與我同在」
(2)關係的改變:
以前我以實用的眼光來認識與分辨他人(對他人只是模糊記憶,只能記得他們從事的活動或角色:麵包師傅、商店老闆娘、數學老師等,若更換新人但角色不換並不會干擾,比較困擾的是角色的習慣動作轉變了)。
關係改變是「某個人與我同在」,關係品質的轉換也連帶影響對他人不再恐懼,因為穩定關係在我心中增長後有大量的安全感,與朋友、家人間的聯繫品質也有改善。
(3)關係的定錨感
以前我內在的整體沒有關聯性(各做各的),語言與身體都在遙不可及的地方,無法感知當下(甚至恐懼)、無法感受需求;回憶找不到管道,失去回憶脈絡;人格概念無「我」也無「他」;僅有「無止盡的現在」,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因為無法控制情緒(就算自己主動介入也只是更糟),就注定許多狀況是無法瞭解的,或只能看著自己的不同反應以等待事情結束。
有依附關係後,那人可以陪我前往那似乎遙不可及的地方(#關係是心裡探索的嚮導)再回來,我也允許他一起進入我的內在,這件事就會改變某些關鍵。在內在平靜、穩定性、信任及新希望下,有人討論,不總是非黑即白,提升高度做整合,我就會減少上述混亂的情況。
3.諮商中的依附關係
#諮商對ASD的作用,認知行為只能解決問題,但內在部分需要靠「從諮商關係中建立連結」。從討論社交情境開始,到內化一段關係。
ASD最大的難題:
「孤獨感」--常凌駕於一切之上,且難以令人忍受。
「持續性困境感」--模糊感覺所有發生過的事情以及那些雖未發生、但被感受到的事情會對生命造成威脅。
諮商能讓我知道有人陪著我,不必獨自克服一切。而當我覺得不舒服時,也越來越能表現/表達出來,因為我能承受被人看見與感知(#那個連我自己也不清楚的部分)。
諮商是體驗到一個觀察機制如何在我心中成長
心理師數年來固定提供給我的事物變得如同一個內在機制,能夠連帶檢視我自己的反應或何時難以忍受(#自我覺察),甚至是阻斷無助的自動反應(自以為無轉寰而認命)。
順序是:先從心理師,同時也與一位要好的朋友,漸漸地也跟自己和好,最後再予自己生命中的許多其他人建立關係。體驗之前常聽說的「人們能夠在自身中擁有自己的基準點」,慢慢觀察到它是如何形成的。
4.建立「內在的穩定化」
即使不能理解內在,但不會僵住不動,可以有決心,覺得凡事皆有可能,和朝自己某個目標前進(#具體做法:觀察人際關係發展的模式與行為)。
開始真正的學習,如何從生活裡跟所瞭解到的事物建立真正的聯繫。
「內在穩定化」(錨)需要前述穩定關係先建立,爾後這顆種子才會發芽。
5.食物的習慣
(1)每天固定節奏,在固定時間吃東西—就能記住「時間」的標籤
(2)自己做飯—認識食物的質地並學著接受/忍受,或辨認氣味,並期待美好滋味的喜悅
(3)食物打成泥,可以避免過多的感官刺激
(4)跟朋友一起約好嘗試新東西
6.與許多不同的人一起生活會有幫助
體驗健康的人際互動—可參考到人們各種不同的處理方式(#增加資料庫),喚醒我對人們接觸的渴望。
但無法在剛嘗試新事物當下有反應(要過幾天,才能有助記住事情並重複它,形成反應)。抓到該領域的核心後,最後就能自行變化
需要友善的人:不論我的特殊性而依舊喜歡我,包容我先前不好的態度,並等待下一步,不會過於強求,主動且體諒性等待,好像已經知道事情的發展方向似的,並為我保持開放空間。
7.練習閒聊
可以「跟感興趣的人進行深入的對話」,但欠缺「表面禮貌、打招呼以及所有屬於閒聊範圍的行為模式」
需要練習對象去解構「閒聊的架構」:閒聊起初像是有意的謊言,說自己不在乎的事、問自己不感興趣的事、假裝傾聽及有趣…。
很多人幾乎不用思考就能閒聊,以致也不知道怎麼用言語表達其中的來龍去脈及列舉細節。所以需要有人願意與我練習、從旁觀察、保持自律,能夠對我解釋更多細節。
閒聊要當成「工具箱」的概念來學,以便之後能與自己感興趣的人建立關係
8.缺乏情緒概念:練習講出各種感受
ASD熟識大部分感受的名詞,但並不瞭解其意義,簡單說沒有與體驗相連後所形成的概念,只是字面意思。
同時無法分類,一般來說「喜悅」泛指某個情緒領域、被彙整在單一概念下,但對ASD來說「每次喜悅都是不同的身體現象」,例如確認身體的呼吸、心跳、認知運作情況,能辨識出每次都不同。
情緒來時,對ASD而言:
(1)似乎毫無理由就出現,造成身體現象(壓力反應),令人害怕
(2)一口氣來得太多讓人無法控制
(3)它們難以調節,更令人恐懼
(4)未被意識到,也就不存在於溝通過程中
(5)以上各點是短時間內一起出現的,讓ASD找不到整體關聯性,沒有基準點得以反應
(6)沒有語言形容情緒經驗,難以抽絲剝繭做辨識,情緒複雜時程度還會引發其他層面的症狀。
作者形容「喜悅」是怎麼回事,如下:
體內很容易變得溫暖,稍微放鬆時會出現一陣震動,肌肉組織改變其基本張力到近乎發抖狀態,呼吸改變彷彿加快速度,某處出現一陣輕微的刺痛感,眼睛中有某樣東西產生細微變化。注意力焦點改變,大腦有種輕輕蜷縮,蠻舒服的,胸膛有一種輕飄飄的振動。體內常常還會發生一種運動衝動而使疼痛感緩和或暫時消失,內臟也有輕鬆的感受。每次情況不盡相同,這取決我當時的狀況,看我是不是疲倦或飢餓,強度可以有很大的變化。
對我而言,萬物會碎裂成各種單一現象,並一口氣冒出來,我該怎麼知道這一切能簡單扼要地被理解成「喜悅」呢?一個字詞就道盡了一切!儘管每次感覺起來都像全新的一樣,卻都是用同一個字理解。(#無法類化,故跟分辨石頭一樣,每個石頭都不一樣,而非「石頭類」,對比每次情緒經驗也都不同、獨一無二的)。
不過就算每次都不同,但將所有部分拼湊起來是相當有益的(#組成資料庫)
#作者認為有幫助的事
(1)練習「學會自行歸類」:
粗略地安排歸類條目,學會將該現象歸類至何處。
已經演練過的現象本身能迅速地彙整到對應的字之中,讓細節本身不會再進入至意識裡,可減輕負荷、安撫情緒並易於管理。
(2)練習講出各種感受。
也可以由某個外在的人來幫我說出感受,幫忙歸類。外人說錯也沒關係,說對了身體會有共鳴,說錯了沒共鳴很快也會忘記。
有人建議/提醒我怎麼歸類,幫感受找到正確方向,馬上感覺好很多,更快冷靜,身體知道怎麼反應。
(3)藉由依附關係裡的那個人,藉由看他們描述自己體內的感知過程,用對比,慢慢理解「感受」
(4)即使有學習,太突然或量大的情緒一樣沒辦法處理
(5)跟其他領域一樣,協助只有在不加期盼、無成功壓力且最好是順帶提供的方式才有用(#機會教育、實用性、事後再討論),需要一個能夠接受歸納性談話的對象。不必糾結要講對某一感受或堅持找到正確名稱,目的應該是幫助ASD有機會學習自己應付事情。
作者小結:認識感受,不是抓取身體反應或現象而已,要認識「代表感受的一切」,「去感受另一個人」,不要凡事只透過思考來理解。偶爾也要承受不舒服的事物,不必馬上逃離或無法繼續面對,讓自己保持選擇的能力
9.從令ASD安心的對話起建立關係
(1)打招呼
(2)先簡短講一下自己的事
(3)開啟:問ASD較能清楚記得回應的內容
像是一同切菜、做手工或一起做事的步驟,ASD能回答的出來,後續才願意談的更深,一直說不清楚則會退縮(害怕的情緒會影響,但未意識到)
(4)談眼下的事情
(5)具體的:吃了什麼、搭什麼交通工具
(6)讓ASD講他感興趣的事
10.作者建議要「照顧身體」--讓感官覺得舒服,而不是處於高敏感狀態
(1)使用耳塞阻止雜音
(2)保持睡眠充足
(3)穿暖保持體溫
(4)微醺狀態?
作者認為萬一身體發燒,也可以視為好事。因病情身體系統會暫時麻痺,擺脫了身體的敏感反應,擁有情感又不被淹沒(不會高敏感)
作者認為當ASD感到不安全或受到過度刺激時,冒然身體接觸會有反效果。能安撫的,是已知的與不斷重複的事物與活動。
#我個人覺得喝一點小酒也有同樣效果
(5)放假一天
封閉住在自己的城堡,不碰刺激,讓神經系統關機。有喜歡的人一起陪著更好
(6)泡澡—早晨泡澡醒來,或足浴
(7)針對事情沒有如期進行時的設定:不必等太久讓自己太焦慮
設好等一個固定時間即可開始做自己的預定。
如果太多不準確性,可事前先約好的不去碰事件的細節內容,就不會太混亂
照顧身體與作息穩定的紀錄表
11.新環境的定位基礎
(1)運用已知事物來做定位。
例如問自己「我幾歲?」然後在腦袋中重複,可消除緊張及安撫作用。
(2)發出固定聲響做定位:
嘴巴出聲、垃圾桶蓋子聲、玩手(但要小心影響他人,可能要去封閉空間做)
(3)空間定位:上廁所、躲房間、聯絡令ASD安心的人聽聲音作為依靠、坐在想坐的地方。
(4)自行調節:可暫時轉離壓力源,例如說不必一直遵守社交一直看人的眼睛
(5)計畫和準備:提前10分鐘到並熟悉環境、事先在家和朋友演練
固有行為調整:不改變核心,而將一切打破為更小的單位,彼此間可以組合、互換。#像是「要孩子讀書3小時」,但是可以換時段、累積制或讀書內容更換
12. 學習:觀察與模仿
學習歷程:
(1)要有自己的動機(實用性)。
(2)讓某個喜歡或欣賞的人帶著我一起動作(如做家事),之後讓我單獨練習,不需糾正,可以言談指導動作的修正
(3)過程不抱預期或不給壓力。
學習新事物,必須在沒壓力及ASD並未忙於處理自己的身體反應(如焦慮)時才有可能。
(4)不要只是「言教」,最沒效果。
對ASD而言語言的理解與真正能做到該事還有很大距離。要從感興趣或熟知的領域來學/提供例子,單單言教是無法用在活動、行為歷程或人際互動上的。
(5)留意不能類化:
如搭住家電梯及火車站的電梯是兩件不同的事(因為情境不同)。
(6)示範與觀摩:
某人陪同並參與了茶店內的互動及流程,也許給我看一兩包茶,表現出適合茶店的互動及流程,還與工作人員互動,那麼就能一對一模仿這組行為,並漸漸獨立來調適它,使其更有彈性與生動地符合不同情況。
(7)建立自己學習上的規律
別一直侷限在熟悉的地方(舒適圈),請認識的人帶你熟悉新地方,養成掌握新情況的習慣,自然會產生一套觀察機制
13.過度固著時,減少身體強烈反應時的環境緩衝
(1)不給自己製造壓力、不設立時間壓力
(#別設定「自己該在何時就得完成何事」的壓力,尤其關於人際領域的、不可控的更難以這樣規定)
(2)獨處的休息時間,直到情況恢復控制
待在自己房間;減少氣味、視覺印象;允許有安撫作用的重複行為;重量壓自己身體(被棉被包裹)或有人緊緊抱住;某人靜靜陪伴;短睡20分;結束造成負擔的議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