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仁廷心理師
現為諮商心理師,工作迄今20年餘,目前服務於社區駐點諮商、社福機構、大專校院。主修社會心理學,專長發展心理學、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經營FB粉絲專頁『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諮商心理師』

亞斯人當時若只有「默許」,則事後反悔的機率很高,代表當時並不是真懂,而是無法反應,因為情緒反應會有時間差。

pexels-photo-1535244.jpeg

春嬌的「愛與性」

故事:初戀

春嬌跟社團學長一起逛「角色扮裝」(cosplay)活動, 結束後他們在戶外長椅上喝飲料休息,高中後她難得遇到有相同興趣的學長,在課堂外能放鬆說話。回家時學長牽起春嬌的手,一起走向機車停車場,她充滿疑惑:「牽手要幹嗎?我可以自己走啊!」接著學長還拉機車後座的她雙手環抱,一路載回家。

文章標籤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真覺得撐不下去,壓抑這些委屈與衝動,反而讓我今天一下班,明天就不想來了。

「我現在狀況很不好,需要跟你討論,你有空嗎?」

1631074158464.jpg
曾有一年新主管上任,舊勢力如我要被調整業務(整肅),這些原本能溝通的事被直接省略,主管把我找去,以如臨大敵之姿,婉轉地說一堆,我必須拆解那些客套、客氣、為難的語句背後,究竟要我做什麼。

我忘了主管說的內容,但到了下午情緒突然爆炸,這才意識到我被放在什麼位置,而那些話又帶有什麼暗示。原來主管認為原本業務太輕鬆,又預設我一定會反對調整,便先暗示很多人都說我難相處、黑掉的危機,只能改變,事情就這樣定了。

文章標籤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能情緒主要是生存之用,但人類複雜之處在「社交」,情緒演化為進階功能,專門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潤滑與溝通不同的社會關係。

pexels-cottonbro-4918147.jpg

情緒創傷是…

社交情緒有兩類,「社會化情緒(如罪惡感、榮譽感)」及「複雜情緒(如又愛又恨)」,皆來自人際互動,關係越深情緒就越複雜。泛泛之交則情緒不多。

「情緒創傷」主要來自人際互動裡如「傷害」、「背叛」、「利用」等類別,你會覺得受傷,且各有不同程度與意義,但在亞斯人凡事二分的特性下,人際情感很容易被分類、解釋成「惡意VS善意」,跟生存的功能一樣,但這兩者各自為政、無法共融。

文章標籤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試圖解釋亞斯人在面對情緒時的心理路徑:如何認知情緒,並對情緒作反應。

由於情盲特性,這個路徑是簡單的,從外部身體反應去回推自己的情緒狀態,同時能處理的方法也很有限。

不過只要生活穩定,有自己的處世規則,原則上與他人並無二異。

本文是上集,並預備帶出下集「遇創傷情緒時怎麼辦?

pexels-picjumbocom-196667.jpg

文章標籤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志明並非工作能力問題,而是修電腦時的互動,被很多人覺得說話直白、沒有禮節,他不懂社交語言,卻發現大家看見他時都收起笑容或沒有好臉色,於是他「猜」--「是不是電腦修的效率不好,所以才不理他?還是他讓大家覺得很煩,被以為擺爛?」志明這樣想時,因為也改變不了困境,,每天被焦慮纏身,影響原本還不錯的T(工作能力),長期之後就變成「憂鬱」(習慣過度檢視自己是否做錯、心情容易低落),最後什麼事也做不了,從「不適應」變成「不勝任」。

職場上做事與做人是真的很複雜,如果兩者無法兼具的人,先認識自己的狀態,不用自責,把問題與人分開,逐一拆解找辦法。

2021.9.27.刊登於愛心理 你有職場適應不良的情況嗎?「做人、做事」潛規則大解密!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過動成人女性,在情緒反應後,請她紀錄衝動時的內心歷程

原稿其實是亂的,我重新整理為條列式:

/tmp/phpehcDMQ   

1.情緒引爆點:期待落空、沒有得到希望的回覆,或者被拒絕

如:私訊被已讀不回。會引發自己是不是邊緣人、被人討厭的感覺

文章標籤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個性=我」,很多人並不喜歡被說個性不好,因為否定一個人的個性=否定那一個人。

人們是根據先天的性格狀態,加上後天的學習模仿,改良或調整,而形成「現在」所看到的樣子。

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一些「內在」基底,再視學習往「外」添加不同成分與比例。基底以外部分,擴充擴大後,隨時可收放。

例如說一個天生內向的人,在有所歷練後,他可以在眾人面前外向、活潑、主動,然而並非就變成另一種人,而是像「面具」一樣,獨處時又回到內向安靜。每個人都是如此,或多或少會有面具,以減少社會眼光的侵襲,或者拿來討好社會。

/tmp/phpvE9fSs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偷內衣、聞內衣』的人是心理病態嗎?

/tmp/php1a1LpQ

『偷內衣、聞內衣』的人是心理病態嗎?

我先把「病態/變態」放在一起用,畢竟它們的定義很像。
病態,會讓人想到什麼呢?殘忍、無情的殺人犯?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衣架打下去是悶悶的一棍,沒有聲音,這種的最痛。我看到女兒的表情,知道會痛,但不到一秒,她居然大聲回話:「一點都不痛!」

「!!!」不痛是怎樣?這個倔強是對大人的挑釁嗎?我的理智此時斷線。

「不痛?!」於是我抓她過來,再打一下,「怎樣?!會痛嗎?」,她不吭聲,我用了三分力再打第三下…這時,她終於大哭,我停手。

/tmp/php3T6FUU  

故事:我當然也打過小孩。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間」,不管是在心理發展或身體節奏上都是關鍵,萬物皆有時,揠苗助長不得,然另一方面,不能強迫卻可以「訓練」,時間允許我們利用意識調整節奏,讓身心處於更舒適的生長環境。
本書是繞著「時間」兩字來寫所有的養生概念。以下是我所做的重點摘要,並用自己的話串起來,與大家分享。

/tmp/phphK1qB4  

分析一個人,簡單說,分為「生理」、「心理」及「身體」三部分。心理發展上,我個人則簡略分為「認知」、「情緒」及「依附關係」等三系統。
「身體」是生理與心理的中間媒介,也是表現的場所,幾乎是溝通時人與人之間連結的工具,如肢體語言。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