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登於公益交流站網站2017.9.29.:http://npost.tw/archives/37524
弱勢不單指「窮」,而是孤立無援,無知、處處受限、沒有人教、沒有資源,錯誤使用、耗時耗力,條件連動下的性格被動、保守、消極,偶妄想一步登天不計風險,使自己陷入危機。弱勢有五軸度的孤立,以複數發生,也互相關連,都是「失功能、退化」的結局,惡性循環,最後絕望及自我放棄。「認為自己不可能」是避免重複挫敗的精神保護,退到底就是身心退化及精神疾病。
此時他們需要什麼呢?是探索真正的自我或覺察情緒這類抽象的東西嗎?不是的,這對他們是全新的體驗,不僅不熟悉,而且突然改變生活中任何舊有習慣都會是壓力而不願繼續。我覺得助人者可發揮談話技巧,鼓勵、支持、教育、指導或誘拐,先讓案主嚐到成功或好的結果/成就,恢復他的功能性,邊做邊學,他才有站起來的盼望。以社會工作的概念來說--「賦權/培力」(empower),恢復案主的自主性,讓他(1)對生活能掌握及獨立運作(2)能對家人/他人有貢獻。助人者所要看的,不僅是現場而已,不僅是某種窘境解除而已,人與人與環境的互動如此複雜多變,這便是社會心理學在談的,不要被自己專業框框侷限住了。
這似乎是比較新的販賣手法,讓人心生憐憫。
我所駐點的社區諮商是免費資源,但諮商次數以 4 次為限,來的人多數並非自願,而是由機構、公衛護士或精神科轉介,其中 7 成屬於「教育、經濟、資源及資訊獲取上」的弱勢(名詞由來詳見【諮商信念】弱勢:生存、生活、生命意義的順序)。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做過功課,成為典型個案,心理有一定預備,自然可快速通過諮商初期。
1.閱讀:閱讀心理學相關書籍、2.自我觀察:紀錄與書寫、3.實際體驗:運用免費資源談看看、
最後你會:4.確認「你為什麼需要心理諮商?」
與心理師在平等基礎上對話(此基礎不是心理學的,而是「你這個人的資訊」,心理師以專業能力,而你是自己的主人,因此「談你自己」這部份是對等的。)讓第一次諮商就上手,便可節省次數/費用。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他一直以為這事只會在偶像劇中發生。他是個害羞的人,即使每週相遇,儘管多少都已猜到彼此狀態,他還是覺得不好意思,不知道該聊什麼。
他一直以為這事只會在偶像劇中發生。
他的新工作週六要上班,要搭火車再轉公車,他總要趕第一班早車,在第2站上車。這班車經過賞花路線,好多人擠著上車,她也總在第5站上車。他們常常眼光相對,微笑點頭,他刻意讓座給她。
他是個害羞的人,即使每週相遇,儘管多少都已猜到彼此狀態,他還是覺得不好意思,不知道該聊什麼。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路人帶我們進入大宅裡,那是好幾層的建築。我們一層層往上,第三層有個藍衣警衛負責檢查那本試題。他說我們的任務裡忘了收集「光」,因此等下的任務將會摸黑進行。任務是:將房間的四色球,分別丟進相對的球籃裡,丟錯或丟不中就撿回來重丟…摸黑進行,根本是用猜的,還有丟中率,因此這關卡我們花了近一個月。
圖片來源:網路
我們一群人在草地上同樂。結束後,發現出不去。
引路人A過來跟說我們犯了罪,所以如此,但沒人清楚做了什麼事,引路人也說不知道,可以問法官。
法官就在大宅院裡,要先完成任務才能進去,他是為此而來。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人不喜歡下雨,它總帶來黏膩的潮濕感,衣服不乾,走路水滴濺起。
男人不喜歡下雨,它總帶來黏膩的潮濕感,衣服不乾,走路水滴濺起。
男人寧願待在極度悶絕的環境或充滿飽和的壓力,再努力撐住這一整個漲出的濕氣與羞愧。
控制天氣的方式不是沒有,可以運動流流汗,可以超時工作爆肝,甚至可以喝酒、吃藥,這些都比被雨水打濕臉,顯出軟弱的好。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到被案主放鴿子,以我工作十幾年來說,大概可以開一座鳥園了。
當心理師被放鴿子,他們的心情怎麼樣呢?有人說心理師見怪不怪,早已練就一身鋼筋鐵骨,案主不來還可以偷閒呢。真是這樣嗎?才怪!被放鴿子,哪有不受傷的。關係是互相的,當一段關係突如其來的中斷(即使是剛開始而已),都有它的影響,諮商關係也是如此。
心理諮商初期也是醫病關係,隨著諮商時間與諮商關係的建立,心理師會逐漸脫離醫師治病的角色,轉為瞭解案主的重要他人,甚至被案主所依賴。對放感情的心理師而言,受傷也是人性,太多次了就會退回醫病關係保護自己,變成了沒有諮商特色的醫療行為。是的,當不需要了,諮商關係是可以喊卡的,就直接跟心理師說吧。
心理諮商的場構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人把她撿起,送醫治療,沒有人理解她為何跳海。
她住在靠近海岸的房子。
她自小有一股衝動,看見蔚藍的海洋就深深著迷,那無邊無際的寬廣令人不自覺想與它融為一體,忘卻所有煩惱。因此長大後,有力量了,她就屢次逃家,跳向海洋,她還來不及到海裡就缺氧昏厥,但臉上滿是笑容。
家人把她撿起,送醫治療,沒有人理解她為何跳海。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片並非在談家庭如何面對失去兒子/弟弟的傷痛,重點是母親因悲傷無法復原,她失去了她自己,雖然她還活著...而家庭失去了妻子/母親,這才是要面對的事實。
接納了母親,而不是期待她該努力復原走出悲傷,創傷後不會回復正常的,能做的只有與倖存模樣共處之。
「家的容量」是海納百川,雖然家庭失去了母親及妻子,但她還在這個家,放下自己的失落與期盼,重新學習和受創的她以新的連結、新的相處模式。
《衣櫃裡的貓》劇照
(一)劇情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你看到了什麼?』
「在一充滿藝術感卻黑白色的房間裡,我重演他人作品給父親看:必須隨著預錄的投影機畫面,演出配合動作。」
『你看到了什麼?』
「在一充滿藝術感卻黑白色的房間裡,我重演他人作品給父親看:必須隨著預錄的投影機畫面,演出配合動作。」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膠囊一次一粒,遵照醫囑,並勿於工作前及工作中使用。
她父母嫌他窮,他們終究分手了。他傷心欲絕,買了烈酒大醉一場。
半夜,門鈴響,他撐起沈重無力的身軀開門,竟是她!他好驚訝,她不是做這種事的人,她要他別說話,兩人緊緊抱著。他瞥見她身後的大行李箱,應該是離家吧,他覺得她改變了,他的心得到救贖不禁落淚,還好,他們的感情將永遠在一起。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