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仁廷心理師
- Aug 24 Thu 2023 11:18
【談憂鬱】憂鬱症療癒的衛教方向
- Aug 22 Tue 2023 15:07
《理性生活》【理情行為療法經典】:Albert Ellis, Robert A. Harper
當然,REBT不能完全解釋或應付人性全部,有時情緒是本能的、有時情緒大到認知就是當機、有時沒有陪伴關係說什麼都沒用,那還是要看案主的議題與個人程度而言。不過整體而言,認知行為學派有架構清楚好學、案主容易有成就、可以解決多數問題,還是建議初學者優先學習此理論。
- Aug 18 Fri 2023 10:54
【網路影片心得】《山道猴子的一生》:思考為什麼我們能進化,他卻沒有?
- Aug 18 Fri 2023 10:51
【諮商擇學理論】最先需要的「涵容」,其次是「我想要被理解」
接納在理解之前。
如果那個「???經驗」沒被看見,或者期待被接住卻落空,當事人就會一直做固執重複的無效行為(卡關/卡住)
盲目衝動看似排斥他人靠近,其實在訴說「我渴望有人理解,有人阻止」的意思。就像一直搞破壞的孩子,(無意識)想有人注意、有人陪他玩。
你有些感受是一時說不出來的
- Aug 10 Thu 2023 14:50
【情感教育】「寄託與失落」:生命裡間接的、延遲的、行為的、不說的,寄附的愛
『沒有直接的肯定與讚賞,但間接會給食物和金錢』這些便是文化裡「間接的、延遲的、行為的、不說的,寄附的愛」:先照顧他人,並「寄託他人回饋他付出的感情」。
你要知道什麼框住了你,當你沒有複製成功時並不是你個人的問題。接著重新學習認識自己:認識感受、試著坦率表達;找尋各種關係與連結(不單單只是愛情);吸收新知、訓練認知與理性生活。這些都要重建,而每個人需要的又不同。
- Aug 04 Fri 2023 15:51
【夢境】122:三段情緒
(一)博物館—發現與讚嘆 (二)看試片—義憤填膺 (三)急救—慌張與學習
(一)博物館—發現與讚嘆
- Jul 28 Fri 2023 12:05
【亞斯特質】我不特別擅長特教:研究亞斯的起點
起初的失敗的案例,開啟了我辨識成人亞斯的敏感度
之後面對好幾個隱藏的成人亞斯也修正了我「一定要先承認亞斯身份才能工作」的假設
看一個人就是看一個人,亞斯特質只是他的其中一部分
- Jul 28 Fri 2023 12:02
【亞斯特質】ASD(自閉)與ADHD(過動)兩者都有?該怎麼做?
「核心」很重要,因為「情盲」下類似過動、缺乏注意力的行為,我們要知道他還是不懂情緒與交流
所以要用「認知行為觀點:說之以理」來發展策略,
而不是「強調關係:動之以情」一直要他懂那些看不見的東西。
常有人問我,ASD與ADHD兩者都有的人該怎麼辦?或者,會怎麼表現?
- Jul 21 Fri 2023 12:02
日常極短篇【185.我的左腿不屬於我】
- Jul 19 Wed 2023 17:11
【亞斯特質】亞斯人資訊的處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