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仁廷心理師
現為諮商心理師,工作迄今20年餘,目前服務於社區駐點諮商、社福機構、大專校院。主修社會心理學,專長發展心理學、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經營FB粉絲專頁『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諮商心理師』

藍鬍子跟新婚妻子交代要出遠門,便把城堡所有鑰匙交給她。他告訴妻子可以隨意打開任何房間,但城堡下面最隱密的、配置特製鑰匙的房間則絕對不可打開。妻子發誓自己絕不會那樣做,藍鬍子就離開了。

藍鬍子離開後,少女開啟了每扇門,欣喜地穿戴房間裡的華麗衣飾,當什麼事都做完後,她那強烈的慾望和好奇心讓她打開地下室的祕密房間。結果她發現可怕的祕密。
藍鬍子這個男的很神秘,故事佈局也有點恐怖,不過這個故事隱喻了男性面對親密關係時的矛盾,他渴望真愛和親密,卻躲在自己城堡以絕對二分的方式在經營,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來聽聽看心理師從童話裡的分析。

【童話心理新解】09--《藍鬍子》男人面對親密關係時的矛盾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動化思考(Automatic Thinking)是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它指的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快速、無意識和自動的「思路-反應」捷徑。

 

【認知概念】自動化思考

 #基本模組—親身體驗
自動化思考是無需額外意識或注意力的思路模式。這些模式形成於個人長期的經驗和學習中,並在面對特定情境或刺激時自動啟動。一旦路徑形成,自動化思考的特點是快速、高效且不太需要認知資源(不太用腦),以便在日常活動中省力、省資源,例如開車上下班的路、跟認識的人聊天說話、跟熟悉店家購買東西等。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有沒有發現越是「自己一個人」面對困境時,越需要和自己對話。
我自己也是,在網路上寫很多日常心理分析,有時也會忘了整理自己。
感謝METime《尋ME之旅》給我這個機會,重新拾起手記,試著寫了七天。

【用手記整理自己】METime《尋ME之旅》推薦文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直到「第二成人期」,此階段並非是「前成人期」的進階版,而是從第一成人期蛻變出的「蝴蝶」,人們脫離社會舊法及價值束縛開始「做自己」,開創自己的路。用簡單比喻說,你年輕時讀書、學技術,出社會後在大公司就職,你一路升職高官,但你終究還是他人底下的員工而已,直到你發現不能這樣,也不再害怕沒薪水而是更害怕無聊和卡關,為了做更重要及更有趣的事,你賭上之前儲蓄的一切「出來創業」,並非要賺大錢,而是想完成某個信念(舉例:讓好的東西降低售價,讓更多人用到),這便是你的人生意義。

第二成人期.jpg

#什麼是「第二成人期」(Second Adulthood)?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青春期後為「成人期」,接著中、老年期,然各心理學家對此階段還有不同展延分法,如「前成人期」或「壯年期」或「第一成人期」。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謹代表個人立場的問答】
 

【心理諮商指南】Q:請問長期諮商遇上停滯期,身為個案該怎麼辦

A: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醜小鴨》童話是藉由物種來傳遞流浪後的蛻變,亦即「並非醜小鴨原來是天鵝才有那個結局,而是醜小鴨的經歷才淬煉出那個結局」,就像是原石也要打磨才會發亮。

【童話心理新解】08--《醜小鴨》被放逐的羞愧與新造靈魂

春天的池塘邊,鴨媽媽正孵著蛋,不久後所有的鴨寶寶都誕生了,但有一顆特別不一樣的蛋,一直都沒有孵出來。過了好幾天,這顆不一樣的蛋終於孵化了,先出生的小鴨哥哥和姐姐,看到弟弟孵出來的模樣,都你一言我一語地說:「怎麼長得這麼不一樣?」「對呀,怎麼長得這麼醜呀?」
 
#在家庭裡不被愛的傷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些少年犯罪,然「行為是各項因素綜合交流下的最終結果

【閱讀心得】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診療實錄

這些少年犯罪,然「行為是各項因素綜合交流下的最終結果
漫畫畫出了少年們的表情,看了覺得難過與不捨。那是種知道是自己的問題,然不知道為什麼衝動感到束手無策且一片空白,然後他們接受處罰。他們的眼神茫然、心靈空洞、無所適從、無法理解複雜為何,當生活不順遂時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他們能感到無以名狀的煩躁情緒,繼而引發恐慌,智能障礙且未受到良好教育的他們缺乏心理工具,導致學習困難、情緒調節困難、不懂社交…累積到最後便在「暴怒攻擊VS壓抑憂鬱」兩極端之間遊走。
#田町雪人:輕度智能障礙。16歲入院。在少年院是模範生,出院後犯下殺人罪。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童話心理新解】07--《傑克與魔豆》跟青少年一起奮鬥

傑克是單親家庭,與母親同住,家中的經濟來源是一頭乳牛。
後來乳牛老到無法生產牛奶賺錢,母親便叫傑克把牛牽到市場上賣錢。路程中傑克遇到一位以「魔豆」交換乳牛的老人,他告訴傑克:「年輕人,我用這些魔豆換你那頭牛,這神奇豆子可以在一夜間長到天空喔!」傑克答應了,高興地帶著豆子回家。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初談後若覺得OK,請跟心理師敲定4~6次的療程,並遵守約定準時前來
心理師知道他有多少次數可以用,才好安排這幾次怎麼進行。若過程覺得不適也可提出,最後兩人在結束時評估是否繼續。

【心理諮商指南】對「心理諮商」的合理次數與期待

人類很能適應環境,在長期壓抑自己下,「心病」是累積來的,並轉化為各種令人摸不透的身心症狀。當我們不清楚自己怎麼了,或者清楚了「知道但做不到」,那都表示冰山下還有很多未竟之事潛藏著,需要一一解碼。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就像野生的木頭,充滿活力,被賦予形體後他就過動跑跳,不讓自己無聊,進入青少年期後更是如此,但也容易被誘惑牽著走。
孩子需要楷模學習才知道怎麼做,那麼男孩的學習對象是誰呢?誰是他的「引路人」呢? 

【童話心理新解06】--《小木偶》。缺乏「引路人」的青少年

老木匠把會說話的木頭製成小木偶,他即刻動了起來,叫做:皮諾丘。

老木匠典當財產讓皮諾丘上學,但他被壞朋友勸服,拒學跑去驢子國玩耍,仙女出現,詢問皮諾丘為何不上學,結果他一說謊,鼻子就變長,後來還變成爐子,最後皮諾丘知錯,仙女才把小木偶變回原本樣子讓他回家。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