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仁廷心理師
現為諮商心理師,工作迄今20年餘,目前服務於社區駐點諮商、社福機構、大專校院。主修社會心理學,專長發展心理學、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經營FB粉絲專頁『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諮商心理師』

她皺起八字眉,渴望被照顧的眼神對我訴說著自己空虛的心靈。

DSC_4289.JPG

她再次吐了一地白色胃乳,還附帶一片翠綠的樹葉。她皺起八字眉,渴望被照顧的眼神對我訴說著自己空虛的心靈。

是昨晚的分手吧,原本他們在屋外歡愉地交談,一吟一和,卻不知什麼原因突然爭吵,音量大到左右鄰居都知道。他們鬧了大半夜,也讓關心的家人整晚睡不著。

這個月好幾次了,鄰居們好心建議,是不是該帶去看醫生?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exels-photo-7241273.jpeg

出門忘了帶手機,他在辦公室焦急一整天。

回家後檢視手機,發現有四通未接來電。第一通未顯示號碼,回撥第二通是某銀行的總機,第三通是打錯電話的,第四通是對方先頓了一下,然後發出嗲嗲的甜美女聲:「討厭,大哥你忘記我囉?我是雅慧啊。」他不敢應聲,趕緊掛斷。

手機沒有任何來電,他苦笑自己的反應。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知識可以壟斷嗎?所謂的知識份子,應該如薩依德所言,帶著批判,尤其批判自己的專業,不僅是為了真理,更是為了社會民眾,也就是回到「助人」的意義。

20160317.jpg

我常常有感現代社會裡各行各業的「專業」各自成圈,要成為圈內人/自己人,不但要奉行團體規矩,更要被圈裡專業認定。這個認定包括從基本的「法」到無限上綱的「倫理」,大老說了算,權威可以大聲,少數人認定,事實就被確定。專業與「人」無關,專業只是權威的代名詞,專業=「我最懂,其他人不懂」。不僅僅是專業,連宗教團體也是畫地自圈,跟信仰越來越遠。舉一個小圈圈的範例:外國校園電影最常見的「兄弟會」、「姊妹會」,加入前要經過被認可的程序,加入後要遵從該會會作的行為,就算是無厘頭也不能批判。

專業既然不為「人」服務,只為鞏固自己,那就如聖經新約中的「假道學」,羅馬時代只有法利賽人可當教師,站在路口虔誠禱告,然而私下拒絕窮人與異邦人,覺得自己才有權論斷他人。專業的傲慢,是自以為是、自以為替誰發言,因為傲慢所以別人都是偏見,但其實這些動作及發言的背後僅是保障自己的權益罷了,他們花力氣在圈內互相鬥爭,懼怕並忌妒同儕卡掉自己。

類似的故事,歷史常常重演,薩依德(Edward W. Said) 的作品《東方主義》(Orientalism),所探討的即是:「東方」是被「西方」建構出來的。是西方主流的學術及媒體對於「東方」的認識與詮釋,或者說,只是想像,他們基於對中東的認識(還只有阿拉伯),卻建構出整個亞洲的想像。然而在當初誰敢質疑呢,誰擁有解釋權,就是擁有權力(跟伽利略發現地球繞太陽轉,而不是太陽繞地球轉時,此舉違反天主教權威而被抹黑除名一樣),我手邊還有一本同年代的類似作品《福爾摩啥》,是一本偽台灣探險遊記,其中關於台灣人的社會習俗、文化及服裝考究皆是虛構的。相關東方的錯誤知識被呈現多年,民眾也以為真是這樣,認為東方就是神秘,那已經不只是偏見了,而是壟斷。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她總是逢人就說她的美麗過去,那些30歲以前的自由、成就與信心。可是,她總是說30歲後沒什麼好提的。

pexels-photo-895228.jpeg

她總是逢人就說她的美麗過去,那些30歲以前的自由、成就與信心。她說差點也有段幸福一輩子的感情,無奈命運捉弄。她隨身攜帶相簿,翻照片說故事,鉅細靡遺且散漫地說那些不相干的人事物,讓時間被填滿。她重複說個不停,面容憔悴,整個氛圍快速地被焦慮淹沒,聽的人慢慢都感覺煩躁。

偶爾,我聞到竄出的慘敗人生,那是婚後的她的碎片,無意識地漫遊著。可是,她總是說30歲後沒什麼好提的。

我終於意識到,她不斷地噴香水催眠自己,以掩飾深處被腐巧敗壞的人生,也唯有如此,才能繼續在現實裡活著。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提分手了,可是我們仍然相約到陽明山賞花,來仁愛路的咖啡店喝下午茶。一路上彼此都沒有說話,我們都覺得花很漂亮,可是都不知道該說什麼。

DSCN1684.JPG

咖啡館服務人員喊著「十九號的來賓,您的餐點好了,請至櫃台領餐。」

「我去拿。」我說:

「好,謝謝。」妳說。我們之間總算有點聲音。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精液在零下18C 凍結,被保險套裹著宛如一個乳白色冰粽。她翻轉著,希望還有新鮮度。她抽菸。

pexels-photo-248148.jpeg

 

精液在零下18C 凍結,被保險套裹著宛如一個乳白色冰粽。她翻轉著,希望還有新鮮度。她抽菸。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個分工社會,有人保家衛國,有人建築家園,出生時便已決定個人的命運與職業,皇后只有一個,其餘皆是服侍她的人民。

pexels-photo-842401.jpeg

 

這是一個分工社會,有人保家衛國,有人建築家園,出生時便已決定個人的命運與職業,皇后只有一個,其餘皆是服侍她的人民。

編號485016的她,每日外出上工,準時到自己的施工區,與同伴打過招呼後開始例行公事,挖土、築牆,遵從統一指揮,下班後喝點小酒上床睡覺,隔天又是同樣的生活。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靜子有她無助的秘密,然後因為她,我也有了一個創傷的秘密。

DSCN8406.JPG

(一)

凌晨兩點手機響起,一個下著綿綿細雨的夜晚。被吵醒的我突然警覺,不曾有人半夜聯絡我,那到底會是誰?

也許是一通緊急電話吧?我雖猶豫,還是接了那陌生號碼。

文章標籤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通常戀情始於「照顧一個人」或「被照顧」。

求婚時我們常聽到「讓我來照顧你一輩子吧」,這不是老派戲劇,而是關係模式的隱喻。不僅是感情,人際關係也是如此,團體裡照顧能力強的敬之大哥、大姊,而我們至少管好自己,最弱的則是那些需要被照顧的。

可以照顧他人的人當然屬於強者,文化鼓勵我們如此:成為強者、照顧他人。

成為強者/照顧者是寂寞的,有苦不能言,不敢分擔壓力,表面上大家都很喜歡你,但私底下你不敢親近任何人。不過文化對此有一定設計,「成為照顧者」是為了應付生活,而照顧者的寂寞則在成家後可以得到歸屬,「他在經濟上照顧她,她在情緒上照顧他」,或者更現實地說「要值得被愛,要先有照顧人的能力」。「照顧」結合兩層含義:「生活上的照顧」及「情感上的愛」,照顧是行為的,愛是內隱的,這一套結構的集體潛意識,是我們的生涯神話。

DSCN4325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1596.JPG

小時候男人作的一個夢,不小心摔壞神燈,裡頭的巨人兇狠地懲罰他:「你要默默照顧別人一輩子,不能被感謝也不能被喜歡,」巨人冷冷地笑「否則,沒有任何人會愛你。」從此男人開始失語。

成長中男人習慣了主動靠近別人、照顧別人,當對方滿懷感謝時,他就匆促離開。男人不斷流浪,重複同樣的事,覺得感傷落寞,卻沒忘記巨人魔咒;他為了避免孤單,卻總是孤單。

女人讀了男人的故事,顯出溫柔表情,在他耳邊悄聲說,「告訴你喔,其實我有解咒的方法,」她握住他的手,「噓,不要給祂聽見,這是我們的約定。」他們一起做夢,修補神燈,讓巨人住進他們一起建構的家,終於魔咒失效,男人可以說話了。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