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想送牛肉給來用餐的客人。
「可是我們是素食餐廳,這樣好嗎?」廚房助理A問。
「很好啊,我們會精緻包裝、完美擺盤,讓客人感受到餐廳的誠意。他們或許不吃改外帶,但會感受到服務的用心。」經理自我陶醉地說。
郊區的一間老店素食餐廳,因為顧客減少在傷腦筋。副總宣布除了降價、消費抽獎,也要菜色推陳出新。
經理想送牛肉給來用餐的客人。
「可是我們是素食餐廳,這樣好嗎?」廚房助理A問。
「很好啊,我們會精緻包裝、完美擺盤,讓客人感受到餐廳的誠意。他們或許不吃改外帶,但會感受到服務的用心。」經理自我陶醉地說。
郊區的一間老店素食餐廳,因為顧客減少在傷腦筋。副總宣布除了降價、消費抽獎,也要菜色推陳出新。
她去染髮,要設計師染金色,讓自己看起來強悍些。離開時卻發現忘了帶錢包。
她去染髮,要設計師染金色,讓自己看起來強悍些。
離開時她被店員叫住,說還沒付錢,她東找西淘,才發現忘了帶錢包。她又尷尬又焦急,一時不知道怎麼開口,覺得店員一直瞪著她。
突然奶奶推門進來,她驚訝但鬆口氣。奶奶拿著一疊鈔票,豪氣地付款,彷彿明白她的困境,溫柔地望著。
工作十幾年,總有些印象深刻的失誤在我腦中盤旋不去,這些例子發生在2010年之前,但我仍記憶猶新、感到懊悔,常常在思考如果重來可以怎麼做比較好,本篇談的反移情,焦點放在「衝突」,有些真是案主的問題,然而當下若能再多些覺察,也許彼此間能有更多選擇;有些則是我的痛點/地雷/面子,就是被激到了,當下不再是專業,而是充滿情緒的人,那麼就需要事後反思及自我議題再探索,至少在諮商時能更誠實些。
底下將寫出我的諮商失誤,它們是我失敗的懺悔,也希望這些心理歷程能讓讀者知道無論是不是諮商關係,愈誠實面對自己,選擇就會愈多,或許就會有不同結局。
諮商失敗是關係的質變,一方面是案主無意識的防衛,另一方面是心理師自身狀態的反移情,又或者兩方互相攪和產生的化學反應。然而心理師是主導的一方,對於場內變化理應較快理解,才能決定如何繼續前進或中止不具生產性的對話。現實上這不容易,當心理師自己也在漩渦中時,也會「失誤」,被無意識的反移情帶著走,通俗點說,「被激到了」。
「反移情」,Paula Heimann(1950)的論點是,心理師對案主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情緒反應,反移情並非不好,對案主的情緒反應甚至應該是心理師工作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尤其是治療陷入僵局時。有的學者將反移情分為「主觀反移情」和「客觀反移情」,前者是由心理師的特質、陰影及無法化解的矛盾所導致對個案的非典型反應(意指:只有我被激起這反應);後者是由案主的個性、行為和態度真實觸發的情感反應(意指:所有人都被激起這反應),這兩者怎麼區分或比例包含多寡,端看心理師自我覺察的程度。
有位年輕男人來諮詢,他們原本幸福小家庭,出現危機因為老媽管太勤。老媽獨居,過度關心兒子,拿鑰匙進出他們房子,要求不能內鎖,常嚇到熟睡中的妻子;老媽常用LINE關心她的媳婦,美名為關心,實則監視;老媽常以金錢作文章,以理財之名或討奉養費,錢與情感糾纏不清;老媽常在他面前批評老婆,他還轉述要她忍耐、退讓,讓老婆惦記在心。他們試著不理老媽的要求,結果她以死相逼,多次吞安眠藥急救送醫。
老婆抱怨婚後侍奉忍讓,要不是婆婆侮辱到她母親也不至吵架,她可以保持和氣但不道歉,她不想被監控及干擾生活,不能沒底線。婆婆服安眠藥送醫,夫家都歸咎是她,說她不孝,她知道婆婆是裝的,但說不出口,結果她情緒崩潰、焦慮自殘。她說:「我們兩個都要發瘋了,你要先救誰?」
這是很無聊的永恆難題,然而實際生活卻不斷上演的劇碼,兩個女人的千日戰爭,幫忙哪一邊都是錯,有男人乾脆隔岸觀虎鬥,有的放棄自主當騎牆派。
到底男人該怎麼辦?
相信自己的影響力,撿起男人的責任,兩人一起救,三個人大團圓。
朱家三兄弟對遺產的分配終於有了共識,大哥、二哥拿走了大部分的錢,小弟選擇鄉下祖厝及農地。
大哥玩股票期貨,二哥投資跨國事業,小弟要守住家,於是投入剩餘資本改種有機農業。
圖片:網路
朱家三兄弟對遺產的分配終於有了共識,大哥、二哥拿走了大部分的錢,小弟選擇鄉下祖厝及農地。大哥玩股票期貨,二哥投資跨國事業,小弟記得朱媽媽臨死前要三兄弟守住家的遺言,投入剩餘資本改種有機農業。大哥賺錢快速天天享樂,二哥權當總裁進出高級會所,只有朱小弟每天汗如雨下,還得看天氣吃飯,哥哥們總笑他無法賺錢、瞧不起他。
金融風暴來了,它用力一吹,大哥股價慘跌期貨套牢,只好找二哥借錢去。金融風暴二吹,狂風暴雨,消費緊縮,二哥生意利潤下滑,週轉不靈,終至宣告破產。哥哥們被債追著跑,每天如坐針氈,黑道每天上門討債恐嚇,像大野狼要吞掉他們一樣。不得已兩人變賣資產,連夜回鄉投靠小弟。
他是規矩的上班族,日復一日,生活無趣。某天在岸邊救了馬路上閒逛的烏龜,牠正被幾個國中生欺負。
烏龜主人是個漂亮的女人,為表達謝意,她邀請他到自家營業的「龍宮舞廳」作客。
他是規矩的上班族,日復一日,生活無趣。某天在岸邊救了馬路上閒逛的烏龜,牠正被幾個國中生欺負。
烏龜主人是個漂亮的女人,為表達謝意,她邀請他到自家營業的「龍宮舞廳」作客。那裡煙霧瀰漫,燈光炫麗,年輕男女眾多,狂歡通宵享樂。龍宮是他從未碰觸的世界,喝了酒,與女人貼身熱舞,越來越釋放自己,一個魔幻的夜晚,時間扭曲流逝,恍如隔世,無比興奮及快樂。
一般關係本質是獨立互饋的。在關係建立之初可暫容不平等,如照顧與被照顧的關係,但感情一定要逐漸調整成獨立互饋(不一定在同一項度互饋,例如隱藏的利益關係)。假若一直維持原樣,照顧者會累,而處於弱勢的被照顧者會缺乏安全感,關係散裂絕對是遲早的。天底下只有父母對子女無條件的愛能超越這個法則(少數父母沒有),而「諮商關係」則介於兩者之間。它部分類似父母的愛,稱為「無條件的關懷」,部分仍是一般關係的本質。
「無條件的愛」與「無條件的關懷」很不同,前者帶有各方面無止盡的包容,後者注重在「接納」與「期待未來」。「接納」指的是心理師認同當事人能夠擁有自己的情感或想法,認同感受,但並非一定認同相應的行為。心理師有義務提醒,在關係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不能賴給任何一方,諮商關係也要邁向獨立互饋/互為主體才行。
一、尋求「無條件的愛」?
有一種關係是「無條件的愛」,那是父母對子女的愛,此愛源於父母自嬰兒誕生那一刻。新生兒什麼都不會,只會哭,照顧者必須同理與解讀他的需要,餵他吃喝、擦屁股,甚至在未發聲前即滿足他。孩子逐漸長大,一切都在學習,父母繼續照顧與引導,接納孩子情感與想法,包容他所有行為,無怨無悔付出。即使嬰幼兒無能,照顧者也不會嫌棄,就是喜歡他接受他原本的樣子。
女房東很神秘,學長傳聞她是個脾氣古怪、尖酸刻薄又可怕醜陋的老女人。
但沒辦法,他們必須推代表去賠罪,否則沒地方住。結果他抽到幸運籤,被幸災樂禍說:「你去不用擔心啦,說不定她看你又年輕又帥,吃吃豆腐就解決了。」
他得獨自前往偏郊女房東家,他心想,根本被當成祭品吧。
大學生們玩瘋頭被鄰居投訴,又無法如期繳租,女房東在電話裡怒氣咆哮,嚷嚷要他們退房。女房東很神秘,僅靠網路完成租約,學長傳聞她是個脾氣古怪、尖酸刻薄又可怕醜陋的老女人。
他本是富豪家族,自父親死後家道中落,他只好跨海求生當外勞。台灣的這家工廠很大,老闆不錯,但廠長不好,總是把他們當工具人。
廠長說,老闆要幫她的女兒辦慶生舞會,要他們晚飯後回來佈置。
弄舞會的事應該是加班吧,卻不准外勞參加,他憤恨難平,決定偷偷混進吃喝一番。
他本是富豪家族,自父親死後家道中落,他只好跨海求生當外勞。台灣的這家工廠很大,老闆不錯,但廠長不好,總是把他們當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