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仁廷心理師
現為諮商心理師,工作迄今20年餘,目前服務於社區駐點諮商、社福機構、大專校院。主修社會心理學,專長發展心理學、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經營FB粉絲專頁『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諮商心理師』

一夕之間意外頻傳,約伯的財產與兒孫通通損命,只剩他與妻子兩人。不僅如此,約伯更進一步生病,全身長滿發臭流膿的毒瘡,讓他只能坐在爐灰中,拿瓦片刮掉身上結痂的瘡以求抒解。對這些突如其來的惡運約伯不明所以,身心打擊讓他痛苦、悲傷、跪地哭泣。約伯的三個好友也遠道而來,看見此景放聲大哭,朋友們在身邊陪他整整七天七夜,彼此悲不能語。到了第八天,約伯受不了,開口詛咒自已為什麼要出生,他希望求得一死,好解脫受這種苦。飽受痛苦的約伯追憶生平往事,過去城中人對他必恭必敬,他也曾拯救困苦的人,但現在人們竟戲笑他、瞧不起他,將他遺棄。

也許是過於習慣憂鬱,憂鬱症的人們說不太清楚自己怎麼了,但他們的身體訴說共同語言:每天早上爬不起來、肩膀酸痛軀體沈重、失眠、莫名焦慮、害怕人群、腦袋空白、不斷想振作但只是想、逃避任何事、想哭哭不出來、胸悶不舒服、當初自己怎麼那麼沒用、想死…憂鬱症所產生的情緒漩渦是『孤單』與『無助』,當局者,靠自己出不來。最後我給予「行為建議」,不可能完全消除,只是試著做「難過少一點的方法」。要難過少一點,就一定要有作為,建議他們先從生活調整起,讓身體舒坦、延伸至心理舒坦。

20170119.jpg圖片來源:網路

現代人的困境:孤單、無助

今天怎麼了?社區諮商的三位案主,困境居然都如此類似。他們不分老少,都有憂鬱症病史,看過精神科、談過幾次諮商,靠服藥撐到現在。之所以再來這裡諮詢,實在是藥物壓抑不住,生活失序、持續痛苦、未來無目標、藥物副作用強…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自己的經驗是,其實任何心理學的階段論,無論是馬斯洛、艾力克森及其他學者,都不會是直線前進的概念,因為「過去」從不會真正消除,而是暫置、共存、重新詮釋,過去會不斷重現,形成「不斷擺盪、周旋向上」(圖二)的概念,當事人本身會因任何生活的刺激、個人性格、成長經驗、偶發事件再度回到某階段,但再度回到某階段裡並不是「退化」,而是在周旋裡來來回回但整體每次都提升一點,看似等級沒升但其實升了經驗值的概念。

圖二:周旋前進的心理狀態.jpg圖二:我的看法

悲傷(grief)調適沒有階段沒有完全復原,而是迂迴前進

「悲傷」的感受強大且複雜,但簡單來說,是指一個人遭遇失落或被剝奪心愛的人、關係或物時所產生一種悲哀、憤怒和罪惡感交織的感覺。佛洛依德在1917年《悲傷與抑鬱》將之視為「對失去愛人或失去某個與個人環境相關的抽象概念,如祖國、自由、理想等」的反應,他強調悲傷並非病態(P.250)。

悲傷有其公開與私人的表現方式,視所處當下的社會、習俗及宗教影響所定。到底個人的悲傷會怎麼進行呢?許多學者探討悲傷的過程,最常被引用的是Elisabeth Kübler-Ross(1969)人瀕臨死亡的情緒五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從拒絕將死的事實到坦然面對的過程,後來也常用於悲傷輔導,為一般助人者判斷悲傷情況的標準。研究悲傷的學者很多,網路整理如圖一。然而「階段(stage)」一詞令人誤會,多數人會以為是直線順序的前進,就像1.2.3.4.一樣到達終點,『最後階段=完全復原』,而任何悲傷表現不如預期的人,可能被認為他無法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選擇A---23:00的普通車,每站皆停,到台北約早上5:30。

選擇B---凌晨3:00的自強號,到台北約早上7:30。

所以差別就在晚上睡火車上或在車站小睡?什麼時候到台北比較好?

20160317.jpg圖片來源:網路

之一:屏東到台北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潛入其中也吃起早飯,觀察來教堂的人們,不知為何有點緊張還是防衛打翻了餐點(我擔心被認出而被宣教),引起隔壁的陌生人不悅,我想自己又不是教堂的人,索性跟她們爭吵,她們之中有個女孩S(我並不認識)嘴臉尖酸。

20170116.jpg圖片來源: Y Hua 就愛旅遊攝影- 痞客邦PIXNET

(一)

早上六點我被房間內的擴音器吵醒,擴音器一直廣播著後面教堂的活動細節以及宗教音樂,讓人不聽也不行,我無法繼續睡下去,煩躁。

其實我睡在鄉下的老房子,老媽住在這,剛剛廣播的教堂則位於老房子後面。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小姐此時講話了(像明星麻衣一樣,但面無表情),說:「今天是本線校車的最後一次了,明天起請不要再來搭。」

20160116.JPG

今天一如往常我又睡過頭,很不情願的起床,拖著疲倦身體盥洗。

然後習慣地快跑至等校車的地方。

校車是學校外包請的遊覽車,每個學生繳費後都有固定座位,上下學各一班,可是近年來搭車的人少了,不敷成本,聽說學校打算裁撤這一條線。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弟弟:「我不想再看到人被殺死了,我們去請軍人殺我好不好?」

於是我們跟軍人談好條件,他說:需要一萬枚硬幣才會動手。

20170115.jpg

在一個正方形房間裡,左邊的書桌是妹妹和她的女性友人在玩電腦,右下角則是我和弟弟躲在床邊。右上角是窗戶,外面正在戰爭,有外國軍人拿槍掃射,地面躺著一堆死去的人。

我害怕地說:「好可怕喔,他會不會殺我們?」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旅行中,有一青筋暴露的光頭男子(約28歲),眼神兇惡、滿嘴獠牙暗地對我們攻擊,他會躲在房間,趁我們還在門口轉動鎖匙時對我們開槍,牆上滿是彈孔。每次光頭男攻擊時,總是俊美青年最先被攻擊、受傷,但都算有驚無險,隨後眾人趕來光頭男也離開了。

20170115.jpeg圖片來源:網路

我和家人到歐洲旅行。畫面像中古世紀的中歐或東歐,有石板路、哥德式教堂等。最後我們在一家破舊的老旅店落腳。

同行的除了父母、妹妹,還有短髮的中年女性(約30歲),好像是妹妹的朋友,另一位是俊美青年(22歲左右),短捲髮,似乎有外國血統,個性溫馴,我對他有好感,不過並不曉得他們是誰以及為何他們跟來。

旅行中,有一青筋暴露的光頭男子(約28歲),眼神兇惡、滿嘴獠牙暗地對我們攻擊,他會躲在房間,趁我們還在門口轉動鎖匙時對我們開槍,牆上滿是彈孔。每次光頭男攻擊時,總是俊美青年最先被攻擊、受傷,但都算有驚無險,隨後眾人趕來光頭男也離開了。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理學家榮格(JUNG)在進行夢的解析時,認為夢中會出現幾種原型人物:面具人格(社會化的)、陰影(黑暗面)、阿尼瑪/阿尼姆斯(第二人格、輔助面)以及本我(整合的面),而夢的深層功能是為了提醒自己如何更完整。

底下這個夢完整結束後緩慢醒來,即使半夜仍異常清醒,似有所悟,於是疾筆草書40分,隔天早上再花2小時編串成一篇故事。

夢給我的啟示:『接納,作自己』。

20170109.jpg圖片來源:網路。夢境竟與這本小說的概念相似,好神奇。

(一)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齣有心理動力的戲劇都有三角色:壞蛋、勇士、無辜者。要成為拯救者能力要強,而成為迫害者則不被社會接受,因此以「受害者之姿」出現的比例最高,而且扮演容易,第一次就上手。

我覺得卡普曼要提醒的是,角色畢竟是配合情境、溝通目的演出,最重要的還是回到「決定怎麼演」。是自己決定的結果,而不是逃避的自動化反應。

kyle-head-p6rNTdAPbuk-unsplash.jpg

故事:

野比大雄(V)一如往常哭著跑回家,上二樓看見哆啦A夢就抱著嗚嗚噎噎說又是胖虎小夫(P)聯合起來不讓他參加棒球比賽。大雄打也打不過胖虎,說也說不過小夫,自己就是全世界最弱的人,他該怎麼辦,靜香在旁用同情眼光看,以後怎可能嫁給他呢…大雄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幾乎是短篇中熟到不能熟的老戲碼。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時P的兩個眼睛看著我,慢慢地融合成單眼,慢慢變大,像神話中的獨眼巨人那樣,我不清楚怎麼了但很令人害怕。

20170112.jpg

W老師沒耐心地將她的學生轉介給我輔導。P是一個胖胖的國中女生,W說她很難搞。沒想到P喜歡我,過程中對我表達好感、討好,甚至以死威脅我要注意她的一舉一動,每次她試探我的底線,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擺出一副樸克臉,不想順服她。P同時也在看一位精神科醫師,長達五年了。如今我們的談話一直沒進展,停在不上不下的關係裡。我在想是不是要回應P的好感才能繼續幫她呢,可是又不能讓P誤會這個關係。

在一旁的輔導主任T看不下去,直接闖進來說話,叫我在旁邊看。T平時是很活潑的老師,個子小小的,但工作起來卻很沈穩,令人安心。T很有感情地回應P,讓她說出:「我的哥哥和媽媽都死了,沒人處理。」P道出了自己的孤獨。T繼續同理並告訴我處理方式是:「不要問為什麼」,不用去問他們怎麼死的,而是直接體會P的孤獨。

T接著轉頭建議P回去找先前的精神科醫師治療,而不讓我幫忙處理P的另一個人格,因為T覺得我不適合。「哪裡不適合?」我大受打擊、感覺挫折且不明白哪裡有問題。雖然不服氣但我沒有反抗,似乎隱隱同意主任T的看法。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