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仁廷心理師
現為諮商心理師,工作迄今20年餘,目前服務於社區駐點諮商、社福機構、大專校院。主修社會心理學,專長發展心理學、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經營FB粉絲專頁『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諮商心理師』

日常心理極短篇【05. 青春的痕跡】

6歲那年,家裡經營養雞場,純樸的鄉間,地廣人稀,總是幾戶人家座落附近相互照應,而民生用品的聚散買賣則賴鎮內早市打點。自小我就習慣雞舍的騷味,那也是雙親辛苦勞動汗水的證明。讀國小後,母親帶著我和弟妹開始幫忙雞場雜務,幾戶較熟的人家總喜歡趁下午時分來這直接揀選新鮮雞蛋,我就坐在母親旁,看她秤斤秤兩的選蛋賣蛋。

有一位穿格子連身裙的婦人,牽著她的女兒,差不多和我同歲數吧,幾乎每個禮拜都來買蛋。她跟別人不同的是,提著竹籃,沿著縣道邊遠遠地走過來,然後將選好的蛋放進簍裡。她和母親熟識,我們也就自然地幫她先將漂亮的蛋挑起,等著她來。被婦人牽著的小女生,圓圓的大眼睛,過肩的細髮,比班上的任何女生都清秀漂亮,但我們沒說話,僅是聽著大人們寒暄家常,好奇又害羞地相視。

升上國中,輪我招呼買蛋的客人,而她替她母親來選蛋。

固定某日的傍晚,她騎著淑女車出現,用右手將長髮撥至耳後,隨手將芬芳氣味傳至我心,然後彎腰揀選漂亮的橢圓平滑雞蛋。我們很少交談,卻有一種默契早就熟識似的:我選好蛋等著她來,在眼神交會瞬間,她回我一笑,我僵直,左胸內拳頭大小的心臟噗通噗通地跳著,說:「謝謝!」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常心理極短篇【01. 曖昧】

男人做了一個夢,是有關璇子的,然後在早晨七點多驚醒。男人看了看時鐘,起身準備上班。

他坐在書桌前打點文件,這時才敢回過頭看仍在床上熟睡的女人。

「要出門囉?」女人揉揉惺忪的眼。

「對。」他迅速掉頭,若有其事地翻翻東西,準備步出房門。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惡回到書房坐著,我氣著,此刻要離婚呢,還是要怎樣,千頭萬緒,卻遲遲不肯承認自己需要的是什麼。

DSCN3286  

來諮商的一對中年情侶,喋喋不休互相責備,認識他們不算短,也知道他們各自經歷,好不容易在一起相陪後半生,卻又被過去創傷影響,以怨懟及傷害希望對方幫自己撫平傷口。

此刻我不是和事佬,更不想是法官。

我請他們聽一段故事,是我的故事。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理學家 Carl Rogers 的諮商信念是:心理師提供一個真誠、溫暖、非指導性的溝通環境(諮商關係),當個案感受這些條件,天生潛能會被引發而有所領悟及成長。他的治療法稱「個人中心治療(Person-Centered Therapy)」,很強調自我療癒。

理想狀態是如此,但若心理師已經提供了,可是案主毫無反應呢?

matt-seymour-9YHZ1DIT0pg-unsplash_2.jpg

那就只能「等待」,而且「不要做多餘的事」。

這樣的等待其實常常發生,不僅是在諮商當中,也發生在諮商最初。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好的談情說愛,是需要「老派」經營的,「時間」與「故事」是關鍵,要花時間並真正的說話。

「愛是一段故事」:我們容易與我們故事相同、類似,卻在故事中角色與我們互補的人墬入愛河。

這只是開始,接下來便是談情說愛。可是很多人談戀愛是「彼此在一起,卻不談彼此」,只是黏黏地一起生活。那麼,愛可以談些什麼,情可以怎麼說呢?

2016.10.18.刊於TVBS 速食愛情搞丟愛的真諦,談老派約會之必要→6話題3步驟。

pexels-photo-935789.jpeg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進來辦公室時,同事提醒我保健室轉介的學生已在等候,「剛剛他在那裡低頭一直自言自語。」學生看過精神科需服藥,所有觀察皆導向一個精神不穩定的可能。學生高頭大馬,高中是橄欖球隊的,嗯,我想有事時應該打不贏。我請學生進來晤談室,有長期諮商的心理準備。

諮商很少短期有效果,何況我們文化習慣久病到撐不下去才不情願去看醫生,導致所反應出來的行為通常是壓抑過久的變形,被扭曲的心結光是要辨識、理解就得花不少時間才能看到全貌。逃避越久心結越發酵,諮商期就越長。

但這個故事很神奇,因為談一次學生就復原了。真是簡單的諮商,需要好好研究怎麼回事。

andrew-neel-JBfdCFeRDeQ-unsplash.jpg

焦慮的心結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常聽見的故事:

女人明明知道先生無能、沒工作、家暴甚至搞外遇,她卻願意忍讓、委屈自己以維持婚姻,她以為用愛能改變先生,卻還是在數年後被先生拋棄,接著第二段婚姻也是賣命求全,第三段關係變同居但還是分手收場,她找到的男人類型每次都差不多(爛),每次都義無反顧、全心投入,每次都只有自己粉身碎骨。你不懂她為何講不聽,為何一錯再錯,她的遭遇令人同情卻也讓人討厭,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是她自己的問題啊。

是這樣吧,大家都是這麼想的。

『當然不是這樣!』

情非得已,誰願意如此,在人性與心理上也有這樣的情況,重複錯誤的選擇是無意識,如同賭徒的心理誤謬,以為重複下注終有一天會得大獎。在譴責或懶得管她的可恨之處前,心理師要能看見她的情非得已,進入且同理她的無助,因為她的生命仍在奮力掙扎。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晤談時,我覺得「身、心、靈」的觀察是有順序的。從低到高,從可以看見的、感受的,到直覺的。以其他稱謂來說,也可說是「肉體(身)、精神(心)、靈魂(靈)」。

至於「心」為什麼是「精神」而不是心臟呢,那是因為古人以「心」作為至聖、神棲之所,神與魂也就是心思的運作皆在此處,後來西方生理學出現後修正為腦部。

20160615.jpg
圖/網路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那個空間裡,我好奇地問男孩:「幹架時如果對方比你又高又壯,你要怎麼辦?」

他不假思索「拿機車鎖跳起來打頭!」,還親手比劃一番,對方倒地後,繼續卯起來打。

他說的真有幾分道理,我很受用。這是社會生存的道理。

20210214-DSC05210-1024x683.jpg

我讀心理所時尚未有實習法規,但自己仍嚮往先接觸助人領域,結合理論與實務,於是上網找機構毛遂自薦,當時年輕自傲,覺得機構內一定有需要我的地方。當時找到「某青少年中心」,他們服務中輟生,以國中生居多,對象被拉回社福系統後,有些人選擇不去學校而來這上課補學分。中心從未接過實習生,也不知道該讓我做些什麼、教些什麼,前兩周我就坐在那看著他們,偶爾幫一點忙。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熟練的心理師視角是常切換的,以多重頻道和案主同在。

DSCN2788  

「微視」案主現在的主訴,或沈默裡的情緒,

拉遠一點的家庭關係及個人生命史。

「巨觀」案主所處的文化脈絡、經濟條件限制及社會價值影響,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