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應該要從錯誤中學習。

但是,人能從錯誤中學習嗎?

 人還蠻怕被打臉的,指責、挑錯、質問,讓人滿滿被否定與挫折,我們缺乏情緒教育的知能,面對這些負面衝擊會瞬時充滿懊悔、生氣、羞愧,除非先調理情緒,否則心理沒有空間學習,而是想盡辦法逃避情緒。

因此我們如何讓自己/對方進入「知道錯誤並從中學習」的狀態:「知錯能改,而不是知錯羞愧」呢。

要記得『先決條件』的存在,對自己/對方都是,如果以孩童為對象,更需如此。

20190919_112029

『先決條件』

第一類:當事人是否有強大的自信基底

我們先簡化一下(二分法),「自信」是自己認為正確也做得到的事,「錯誤」則是相反的。如果「改錯」要容易,自信的比例就要提高,當錯誤只是其中一部分,要承認錯誤並修正就不是問題,然若我們自信的比例太低,被指正就宛如被全盤否定,威脅太大,當事人只好先保護自己,很難再做什麼改變。這提醒我們,不願改變的人可能是較自卑的,在勸他改變之前,「先肯定」才是較有效的作法。

第二類:置死地而後生

當事人若被否定掉大部分的自己,會感到全盤皆輸,好像不存在一樣(那之前的努力算什麼?)。崩潰、崩盤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但人生還是要過,如果那些崩盤是真的呢?儘管心理不得不承認,「原來的」沒有比較好,然「未來」也不知道怎麼辦。

其實也只能「哭著接受,咬牙撐過」,就像暴風雨來襲,破壞過後出來重建。

「重生,重建」:沒有死去的,自然就會更強大,「生命」是這麼說的。生命力的強大會引導當事人產生韌性(正面力量)或暗黑原力(負面力量)。找個信任的人或專業人士談談吧,重建的力量需要導師幫忙學習運用,產生新希望。這類的英雄故事還蠻多的,歷經旅程,舊的死去,新的來臨。

第三類:情緒調理

人類的情緒先行,那是種訊息,協助生存,如果把它當成好朋友,可以減少很多抵抗對立的不必要消耗。把被打臉的情緒調理好,得到安撫,理性才會接著工作,知錯能改。

情緒調理有很多形式:(1)使用正念(2)使用理情分析CBT3)說一個故事。很類似抱怨,但以故事形式來說,主動詮釋。(4)生理面的抒發,EX運動。

情緒要讓它先跑一會兒,允許自己暫時失序、放縱、破壞,但要先設定安全範圍,如不干擾他人、不毀壞身體及設定時限,情緒不長眼,跑完後要帶它回來。

情緒退燒後(它仍在場上)就換理性上場,開始省思、覺察、相連知識、整理分析,開始「知錯能改」。「錯」不是道德上的「非」,而是「不適合自己或可以更好的那部分」。

PS:情緒調理的過程,需要很多心思設計,且每個人能接受的形式不同,因為最花功夫且需要情緒知能,才會讓很多人卻步。然一定要經此過程,「理性面」才能正確啟動,偏頗硬上則叫壓抑。

 

人性的道理,不要直接針對錯誤拼命打臉,否則就如故事裡的北風猛吹,讓人無地自容,當事人也只好抓得更緊、更防衛;知錯能改要有先決條件,協助當事人滿足這條件,就像和煦的太陽出來,他自然就會修正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仁廷心理師 的頭像
    林仁廷心理師

    林仁廷心理師的社會心理講義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