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關係,反正我就去自殺…」暑假時,兒子突然回這樣的話,讓父母嚇了一跳。
這句話勾起了我們的慌張,也很本能地為了掩蓋它而暴怒起來:「你在幹嗎?」、「這句話哪裡學的?」、「再說我就處罰你!」…
兒子發生了什麼事?暑假期間平日孩子沒去安親班,只寄託外婆家自由活動,假日去足球隊很開心… 是封閉環境啊
冷靜後我們問兒子「你怎麼了,是不是心情不好?」他搖頭表示沒有。
#線索回想
(一)兒子是當天又做錯某件事被碎唸,一個不耐煩直接反彈脫口說出。
是「又」做錯事,讓我聯想起這一個月兒子常拖延、疏漏、耍廢,頻率高出之前許多,因注意力渙散做錯更多事而被唸,似乎整個人在低潮期。
(二)太太較常碎念,她還聽兒子說過「乾脆我去當流浪漢好了」這種話,總計「去自殺」、「當街友」這類喪氣話有三次之多。
(三)生活上的變化:
(1)兒子性格內向,但還算有說有笑,可最近沉默寡言,只看電視跟玩電動
(2)變得偏好垃圾食物,原本拒吃的蔬菜則更拒吃,而且不怕威脅
#暑假作業的衝突
暑假有一門作業是寫旅遊規劃製成小書,兒子覺得麻煩,拖到後期才開始想,而且超拖延、沒想法,可給建議、方向他又愛理不理,懶散無動力。到最後關頭時,他只好又來問。
怕他不懂,我很仔細地講解可以怎麼做,甚至乾脆給地點、名目,說你直接找一份資料,分成四天三夜行程,把資料摘錄進去就好。這麼簡單的指示,結果他完全沒聽進去也沒動作,問他躺在沙發在幹什麼?他說不記得我剛剛說了什麼,步驟不懂(還帶點怒氣)當然沒動作。
我非常火大。這項作業討論了三天,我重複解釋怎麼做講了快五遍,怕他不懂,每次都轉化的更淺顯,直接給指示,跟他說直接寫我再幫忙改。但追問進度,兒子卻幾乎沒動作,還回嘴「我不懂」。這到底是誰的事啊?不懂也可以問吧,擺爛態度一點也不尊重認真回答的我,明明就是自己懶、逃避、放棄。我氣到大聲要求他現在、馬上寫,把剛剛討論過的草案大綱用鉛筆先記錄(我又說了一遍,也不過50字以內),否則明天就送去安親班讓老師幫忙,還有作業以後都不要問我
兒子應該有照做,我故意不去檢查,因為若他還不做或亂寫,我可能會更生氣。
#睡前再問原因
我們家習慣親子陪睡,當晚睡覺時,我情緒平穩後再問兒子:「你最近到底怎麼了?整個沒活力,事情也常出錯…」他回沒有,我只好繼續問「是去外婆家很無聊嗎?」我有注意到,去接他們時,女兒活力十足,他則是懶散、慢吞地整理包包,還常忘東忘西。
兒子終於說:妹妹和表妹玩電動,他要加入一起玩每次都被妹妹拒絕。
我轉身跟妹妹確認,是有這回事,妹妹說哥哥之前都搞破壞,遊戲玩贏他們態度也不佳,所以不想一起玩。
好吧,這可能是原因「無聊、沒有伴」,我先囑咐妹妹下次要讓哥哥加入,甚至主動問一下,不然哥哥在哪裡沒伴很可憐。
#與太太交換情報
太太這邊聽到兒子說「我們都疼妹妹,都只有他被罵」
不過這個認知之前已經跟兒子解釋過了,並不是這樣,因年齡與性別的不同,會有差異,但沒有差別待遇。妹妹也是會被罵,只是他不列入計算次數而已。
這裡的「罵」,比較是「唸做不好」、「否定」、「不欣賞」之類的
#手足關係背景
兒子性格內向、被動,敏感情緒富同情心,雖不擅言語,但會觀察到隊伍裡跟不上的人並主動幫忙,但怕錯沒自信,有時候反而表現得很自大,在團體中多是跟從的角色。女兒則與兒子完全相反,積極表達自己意見,想法多行動多,好奇、衝動、愛辯論,女兒相對搶走父母關注的眼光,又因為年紀小,也被允許較多失誤。這是手足問題。
---------至此--------------
請各位看官連結上述線索,找出真正的因果關係
讓一切都說的通
---------------------------

#整理來龍去脈
高層次同理孩子心理到底發生什麼事
(1)長期覺得「被罵/被否定」多,認定跟妹妹比起來自己不被重視,缺乏自信。
(2)暑假生活單調、在外婆家被排擠,讓此更明顯,有孤單感。
(3)情緒:孤單、沈悶、無聊,進而成為無所謂、無意義、自暴自棄。
(4)情緒導致行為:「易怒、不耐煩」—莫名的反抗、拿過去的事來吵、抗壓性變差;「無感、無動力、注意力缺乏」—做事拖拉、聽不懂、不想做。以上行為無法被解讀又會被罵。
(5)臨界憂鬱的語言和表現:自殺、流浪漢等詞,內含不被管、無意義的人生。孩子說不出細節,但說出了象徵意義,並非是故意挑釁或操弄。
#所以說孩子需要什麼才能振作起來?
語言:告訴他「他是重要的」
具體證明:擁抱、生活上的調整(多給機會表現及肯定)
適合時間:趁空檔獨處,當面對上眼神,跟兒子這樣說與擁抱
#有效果,但要持續做
找出答案後的隔天,事不宜遲,在兒子起床後,支開女兒先去盥洗,我單獨跟他說我猜測的原因。
告訴他「爸爸很重視他」,但是「不知道發生什麼事」,要記得「多告訴我事情」,我一定會公平處理。
擁抱他,說「爸爸愛你」
實際改變對待方式:花時間陪玩與傾聽,正向肯定有做的行為
之後,情緒與活力明顯變好,逃避作業行為也有振作(但不算太好)
有效果,但要持續做
--------
親職教養不是一句話的傳授而已,你看要這麼多功夫與時間,很不容易啊
大家都辛苦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