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收心開學這件事,請大人先同理,上學不是什麼理所當然的事,就跟我們收假上班一樣,開工前網路一片哀嚎、厭世四起,然而大人尚有生活和養家的責任,只好怨歸怨,還是乖乖上班。差別是大人會發明自己的「轉移」,減輕開工心情的低落,例如說就有商家趁勢打出「開工日咖啡買一送一」的小確幸,以儀式緩衝大人情緒的起伏。
孩子面對開學也是一樣道理,他發展未成熟,不情願上學的情緒直接變成臭臉,他當然知道生活要繼續,只是不知道怎麼經歷這段過渡期。著名的「棉花糖實驗」裡,要小孩面對令人誘惑的棉花糖15分鐘不要吃,當然不是只靠「盯著糖看又一直忍耐」的死方法,而是要運用策略轉移注意焦點,成功的孩子會起來走一走,做別的事,並盼望等待後的酬賞。

2022.2.12. 關鍵評論網:『跟大人收假上班一樣厭世,如何幫孩子調整回到上學的生活心態與作息?』

207324.jpg

理解孩子放假的心情
我家孩子最喜歡放假,小學的他們依然覺得去上學是苦差事,跟生活無直接相關的課很無聊,上課坐著發呆,又有一堆作業要寫,放學後到安親班,還要複習課業和寫安親班作業,常要晚上七點才能回家。放假時卻是自由自在,輕鬆看電視打電玩,用平板電腦聽歌,因此他們孩子平日賴床,假日卻是早起,完全是兩個平行時空。
過往自己童年也沒這麼誇張,下午就回家了,到晚餐前還有很多時間玩耍,現代環境資訊多競爭多,上學反比以前累人。我體恤孩子辛勞,這個寒假不上安親班,每天去外婆家與表兄妹一起,自己安排作業進度,要做什麼就做什麼,除了電玩有時間限制,其他都自由隨興。孩子本性就是享樂,他們當然隨心所欲,以致看起來像是耍廢度日,其實這時代有這時代的學習方式,他們從好笑的影片中理解常識,跟我那時代看漫畫學知識一樣。
不過歡樂時光總是特別快,一下子就要開學了,要怎麼調整孩子回到上學的生活心態呢?
 
跟大人收假上班一樣需要「轉移」
孩子收心開學這件事,請大人先同理,上學不是什麼理所當然的事,就跟我們收假上班一樣,開工前網路一片哀嚎、厭世四起,然而大人尚有生活和養家的責任,只好怨歸怨,還是乖乖上班。差別是大人會發明自己的「轉移」,減輕開工心情的低落,例如說就有商家趁勢打出「開工日咖啡買一送一」的小確幸,以儀式緩衝大人情緒的起伏。
孩子面對開學也是一樣道理,他發展未成熟,不情願上學的情緒直接變成臭臉,他當然知道生活要繼續,只是不知道怎麼經歷這段過渡期。著名的「棉花糖實驗」裡,要小孩面對令人誘惑的棉花糖15分鐘不要吃,當然不是只靠「盯著糖看又一直忍耐」的死方法,而是要運用策略轉移注意焦點,成功的孩子會起來走一走,做別的事,並盼望等待後的酬賞。
孩子需要指導,1970年蘇俄心理學家維高斯基(Vygotsky)提出「鷹架學習論」的學習理論,主要意思是:兒童心理能力的發展,有賴成人或能力較強的同儕協助,而這種協助應視孩子當時的認知程度與特質因材施教。白話一點是說「要從旁協助孩子,並分程度因材施教,秀出楷模。」。「鷹架」是建造房子的輔助器具,從旁支撐孩子發展潛能,利用口語或非口語引導,協助他在社會互動或遊戲中學習,之後孩子能力增加,將學習內化為自己的能力,產生技能與自我學習規則(self-regulatiuon),而協助者(楷模)逐漸抽離。
要孩子收心一樣也需要策略,以具體的、結構的輔助方式,將收假的惡劣心情轉到別處,並期待有趣的新目標,只是孩子不會自發產生策略,需要大人從旁設計並帶著做。
 
「收心」是預期環境的轉換,以具體策略協助
每年假期結束前都有很多資訊教父母幫孩子收心,「收心」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預期環境的轉換」。人們知道且接受生活有所變動,自己就會明白要怎麼調整心態,繼而調整行為,就像是「認命」,接受後就會開始調整,不過我們不需那麼悲情就是。
收心不是一句話叫孩子自己想辦法,有下列幾項作法能向孩子「具體預示」要收心,在假期倒數結束前一週做就可以了:
1.事前預告
可以利用月曆倒數,每天劃掉一格作預告,讓孩子「看見」時間正在流逝,逐步恢復現實感。像今年小學開學第一天是週五,接著逢週末再放假兩天,對孩子來說是直接「體驗」要開學的預告,就很有緩衝效果。
2.調整作息
孩子如果放假晚睡晚起,若要他恢復正常作息,不單是早早趕去睡覺,最好是大人一起陪睡。利用睡前的親子時間回顧假期、聊聊開學,人在放鬆時比較容易接受現實啊。
我個人經驗是,即使放假也最好讓孩子在固定時間入睡和起床,早點起來玩也沒關係,寧願孩子養成紀律,就不會有一直要調整作息的困擾。
3.提醒開學也有樂趣
人們鮮少為未來的苦差事提早做準備,只有未來值得期待才會積極,更何況是孩子,視野窄化只想到開學又是課業作業,才會一拖再拖。請提醒他們未來的酬賞,例如說跟好久不見的同學一起嬉鬧、有趣的社團活動…讓他們想起學校也有樂趣,從不情願到期待相見。
4.具體策略
前面三項是心理準備,接下來是具體作為,讓孩子腦袋知道也實際體驗到。
(1)每晚一段安靜時間:
利用晚上在家,全家人抽出一小時,不使用電子產品,每個人專心且安靜地處理自己的事。我會督促孩子這段時間整理自己的寒假作業(他們常常落東落西,以為寫完了,卻在整理時還發現沒寫到的部分),或者看看課外書、做些勞作。主要是靜心,提升專注度,召回放假時過度渙散的注意力。
(2)提前整理書包:
放假前老師都會給清單,我也請孩子依清單整理書包、檢查作業、備齊開學用品,不足的就一起去買,汰舊換新。提前把書包整理好,擺在家裡明顯處,預示不久就要開學。
 
收心的各式策略,家家都有自己的一本經,然而最重要的是「全家人一起行動」,唯有全家把這件事當成重要的事,並具體實行出來,孩子才真的感受「要收心了」。如果事情都已完成,改聽廣播故事也可以(推薦:「從前從前」童話阿姨的Podcast),聽完後再一起討論。
最後,開學第一週都算是適應期,別太心急,收心也需要時間熱機,大人小孩都一樣,心裡甘願了,才會真的開工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