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替身名:諮詢
把魔術方塊轉回同顏色的六面,讓事情井然有序,浮現出主題。

第二替身名:心理分析
魔術方塊是由中央核心連結3*3*3的小方格,核心代表需求和動機,但可能不被案主或社會文化接受,心理分析要抓的便是此深藏內在,能讓真正核心移到意識面。

第三替身名:諮商與治療
進入治療就要進入關係,同身共感,沒有隔空抓藥的。要救溺水的人,還有力氣的人拋繩子就好,但有的靠自己回不來,心理師就必須綁著繩子涉水救人。

改變是生命影響生命,不過呢,也是生命連結生命,甚至是以命相博。心理師並不偉大,若案主真的自我放棄,心理師也只能被迫放棄,不會選擇同歸於盡,雖然遺憾,但命只有一條,每個人只能為自己負責。

/tmp/php8adFX3  

我試著把我這個心理師在使用的能力,簡單化寫出來,說穿了,其實大家也可以自己試著做做看。
如果以JOJO的替身能力作比喻,我在以心理師身份進行諮商時,有三種能力可以發動:

第一替身名:諮詢

我們把案主的行為表徵,視為凌亂的魔術方塊(如圖),案主自己都亂掉,不知道怎麼辦。

諮詢的能力是觀察、整理、歸類「各類資訊」,過程類似把魔術方塊轉回同顏色的六面,讓事情井然有序,浮現出主題。

諮詢的任務只有這樣,之後讓案主自行決定想怎麼走、要怎麼走。

解魔術方塊是有規則可循的(請上網看影片),代表需要學習如何理解各類資訊的性質,才能觀察入微。

諮詢過程若要類比,大概像《名偵探柯南》那樣地解決事件。理解案主時:花9成在研究犯案手法,僅花1成在犯案動機。

第二替身名:心理分析

所有行為的背後都有功能和意義,並指向心靈深處的某個需求。

需求是驅動行為的核心,才會創造出案主不解的各種行為,它是隱藏的。就如魔術方塊其實是由中央核心連結3*3*3的小方格(如圖)。

核心代表需求和動機,但可能不被案主或社會文化接受,心理分析要抓的便是此深藏內在。從此開始要觀察抽象線索,包括情緒表現、在關係裡的行為、深層的價值觀。心理分析過程如果類比,大概像《金田一少年偵探事件簿》,犯案動機可能來自多年前,手法由動機扭曲而生,兩部分需同時呈現,讓案主知道自己真正怎麼了。

辨識出需求和動機後,能讓真正核心移到意識面,再把案主的故事整理出來,他的「真實感」就會浮現。有些較有能力的案主,至此階段可意會、頓悟,自行前進。

此階段的解謎算是心理師較有成就感的部分。

第三替身名:諮商與治療

面對真實,也同時會覺得恐怖,因為早先要摒除的「痛苦」也會隨之復甦,像《進擊的巨人》、《返校》一樣會回想起那天的恐懼。

進入治療就要進入關係,同身共感,沒有隔空抓藥的。要救溺水的人,還有力氣的人拋繩子就好,但有的靠自己回不來,心理師就必須綁著繩子涉水救人。

心理師接住案主後,案主也要清楚和心理師是同一陣線,必須要合作才能一起回來,單靠心理師也是不行的。這個「合作的意象」很重要,案主必須認知到「想被救」,也認知到「自己的生命要自己負責」而且「信任他人」,才能在一邊合作一邊依賴的關係裡重新學習怎麼對生命負責。

治療替身的發動條件很嚴苛,也因為束縛嚴謹,其術力越能發揮。在心靈之海,處在治療關係的兩人是彼此連結的,若案主痛苦,心理師也會同身共感不舒服難受。

改變是生命影響生命,不過呢,也是生命連結生命,甚至是以命相博。有時候,心理師因為能提前預知,又不能太快告訴案主,非得看他去試不可,那種等待、讓他去品嚐自然失敗的心情也是七上八下的,細胞死了好幾個,大概像父母看孩子第一次離家參加營隊那樣。如果治療成功,就會像電影常演的從大爆炸中歸還,兩個人從煙霧中肩並肩一起走出來的倖存畫面。這部分若做的好,心理師並不會有成就感,而是生命從困境走到平緩的欣慰,希望案主過得好而放心。

治療條件需先佈局,一切從建立關係開始,因此諮商大半的時間都在準備「面對改變」的條件建立,另一半時間則是拉扯。

心理師並不偉大,只是專業角色,更非救世主,若案主真的自我放棄,心理師也只能被迫放棄,不會選擇同歸於盡,雖然遺憾,但命只有一條,每個人只能為自己負責。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心理師 心理諮商
    全站熱搜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