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著用一張圖解釋ADHD的注意力機制。
共有四個階段,其中各個階段可能都會顯現障礙,並在結果面有相同的「注意力不足」影響。
此四階段是「心智歷程」,從(一)內外在的訊息(二)篩選(三)處理程序(四)執行。以料理的比喻來說,(一)是材料(二)篩選(三)要煮什麼、順序為何(四)按既定步驟執行
ADHD的注意力不足,在心智歷程中我簡分為三類(雖然可以分更多注意力的相關,如持續力、轉移力、記憶力,但太繁瑣了先不說)。不同類的注意力不足,要輔助的方法也不同,必需要留意。

/tmp/phpU8NItT  

【第一類注意力:評篩】
評篩就是挑選、選擇。
人不可能什麼訊息都吸納,處理不了也承受不了,必須篩選。
客觀的篩選稱為「門檻」,是生理機制,夠強的刺激(EX雷聲)才會引起注意,或者有相關性(EX叫你的名字)也會引起注意。
主觀的篩選稱為「挑選」,是意志力,從喜好選擇看什麼、聽什麼,維持在目標上,只接受那個範圍的資訊(EX看到漂亮女生就一直看,忘記禮貌)。
實務上這兩種互為混雜與影響,一般狀態下主觀選擇可經由訓練略勝一籌,如「搔你癢卻忍住笑」,前者是生理刺激,後者忍住便由意志力阻斷要笑的感覺。
這一類注意力不足在兒童ADHD很常見,大腦尚未完全成長,而生理門檻又比較低,隨時會被新東西吸引、被無聊吸引而自己玩起來、被別人惹怒而直接發飆。生理和意志力隨成長自動調節,可控性會增加。

【第二類注意力:程序】
「程序」的概念是將收集到的資訊:整理分類、吸收理解、判斷處理及組出最佳行為策略。大腦裡所進行的認知過程,是另一套繁瑣的處理程序,需要花時間、耐心,也需使用注意力(當然還有精神力、體力)。
跳過此認知歷程時,省去好幾個步驟做單一歸因,稱為「認知捷思」,多可能造成偏見、刻板印象等。不過這很常見,重要的事才會思考,其他的則依習慣判斷,而怎樣會改變「什麼是重要的事的認定」,即在發現事情原來不是那樣,認知上失調時,整個認知歷程才需要重新設定(RESET)。
在此部分ADHD是可以訓練的,避免慣性的簡化反應,只要有個人興趣、好的教法及好的回饋,可以培養出非常出色的臨場發揮,像是活動主持人。

【第三類注意力:執行】
事情分析好了,想好了,接下來是把它做好,執行出來。執行過程需要按照順序、注意細節、忍耐無聊不要分心,同樣需要注意力。
ADHD過動型,執行上缺乏細心,會快速做完但做不好;動力不足型則相反,啟動不了,常做不完。二、三類的注意力結合起來最常見的便是「整理房間」,無法規劃怎麼分類建檔,無法花那麼長的時間全部做完,拖一天算一天,但也是可以訓練的,要用輔助方式如筆記本紀錄協助完成。

過動型的能量足,但篩選門檻低,所以一直動不停,又需要把一直進來的訊息處理完,一整個用滿塞滿,過動型有的可以同時做兩件事,例如一邊跟你說話一邊開快車,反而效率好不出錯,但副駕駛座的你可嚇死了,我想「用滿塞滿」及「有效的作法」最能讓他心智運作順暢而發揮最佳效能。

【注意力不足最難應付的是:情緒的處理】
最後回到圖裡的(一)
心智歷程發展的源頭:其功能便是回應外在刺激及個人內在能量(情緒),讓個人滿足及溝通互動。
外在刺激一來,心智歷程需要回應,但更重要的是內在需求,對情緒的處理,如何理解情緒的意義,個人要什麼NEED才能自我滿足。無論是動機、興趣、喜好,這個「讓人生活有感」、「生活快樂有意義」的抽象之物,需要靠心智歷程的理解及行為實踐,才能達成自我實現。然而,ADHD的注意力不足,導致最難應付情緒這一塊,尤其是創傷壓抑、內在矛盾、憂鬱無助這類複雜成因的。
不能處理情緒,然情緒是老大,整個心智歷程就被壓住,像是被團團迷霧困住一樣,無法發揮原有功能,此時就不僅是注意力問題了,是全部都有問題。
例如說:成人ADHD有憂鬱,那麼需同時考量憂鬱情緒與注意力機制,應該「先」給予足量支持,「再」給予認知歷程的輔助策略,純粹讓他自己想辦法只會越來越挫折,盲點靠與他人合作才容易突破。
從此歷程圖來看,教養兒童ADHD,前端的內在能量才是照顧的重點,能保持好奇、熱情才有動機在生活中修正他們自己的認知歷程,否則人性哪裡方便哪裡去,不會主動走困難道路。照顧重點則是需讓孩童產生「自我肯定感」,有快樂的、被照顧的童年經驗做心靈後盾,才有力量面對注意力不足給他的挑戰,發展出另一套適應的社會策略。記得正向教養:肯定、鼓勵、讚美已做之事,對他合理期待,他會自動自發做的更好。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ADHD
    全站熱搜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