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要指教別人的網路文章,除了資訊的是非對錯,「好好表達」也是重要的,重點不在作者願不願接受(畢竟也管不了),而是好好的、條理的、憑據的表達,其他讀者就會知道,「啊,原來,還有這樣的觀點…」
無論事實如何,網路禮節都是重要的。這個「禮節」,意指先搞清楚自己怎麼了?確認後再適度表達。情緒被調理後的表達,通常都是理性的,也容易產生正向對話。否則網路匿名性的關係,留幾句不負責任的衝動評斷,誰不會呢。
網友私訊對文章留下批評:(下為編例)
「本文欠缺同理心,因為事情不是這樣,這只是可能之一,可見作者本人歷練不足不懂全貌…你知道還欠什麼嗎?你有試著去體會嗎?」
這段評語留下的是「情緒性語言」與「論斷性結語」。
姑且不論文章對錯,光是這樣說話,以情緒激怒他人,以論斷強釋作者動機,請問,留言者是在指教別人的文章,讓它更正確呢?還是來攻擊作者,表示自己懂的那些才是正確?
作者花時間寫文(這裡指一篇文章,而非短句),如果討論是讓文章更完整,沒有不接受檢討的道理,相對的留言者難道在批評前不用下點功夫嗎?只要感覺不對,就可直說情緒的難聽話嗎?不負責的批評,自然也不值得被人尊重。
有的作者好心一點會解釋,卻發現留言者不是要解釋,是要作者直接反省、承認錯誤,這種姿態只會引起反擊,沒有作者需為留言者的狂妄解釋自己的清白。如果是真的正確,何不大方留言、具體陳述在文章下方呢?如果要給作者面子,私訊裡為何不好好表達呢?類似這樣的發訊,後來我選擇直接封鎖,因為無法溝通。
如何指教別人的網路文章
我認為,要指教別人的文章,除了資訊的是非對錯,「好好表達」也是重要的,重點不在作者願不願接受(畢竟也管不了),而是好好的、條理的、憑據的表達,其他讀者就會知道,「啊,原來,還有這樣的觀點…」
底下有三個要點,可以讓我們整理清楚到底「指教」要怎麼表達。
1.釐清文章焦點,辨識自己情緒引爆點
糾正錯誤的資訊一般還是可以平心靜氣,但如果是氣PUPU,那肯定「哪個部分」引發了什麼後續效應。情緒的點很重要,有可能是作者錯誤解釋、引用失當、措辭問題、不夠同理、立場抵觸…引起我們的憤慨。
不過,到底是「哪個部分」引起的?要回頭尋找一遍,前後段也該留意作者指稱的意義。依循感覺偵錯,找出哪裡覺得不妥、又為何不妥,以互相證明,這是避免自己以情緒覆蓋別人原意而誤解。
2.表達的心態
若查證後發現作者資訊用錯、表達失當,「義正辭嚴」可以是一種選擇,但也有較友善選擇,因為若角色互換相信我們也不願意被人指著鼻子說錯。好好表達的前提是:協助作者完整那篇文章。如果存著落井下石,只想把對方修理的無地自容、認錯悔改,這好像是留言者趁機發洩的感覺。
3.表達的方式
在網路上,「具體直說」會比「委婉留白」來得好。不要嫌麻煩,以文字將脈絡說明清楚:『發現什麼正確資訊,並提供作者如何修正怎樣會更好的建議』,相信作者都會很受教。
網路環境特性,寫短句會讓人有很多想像空間,你不說清楚,過於簡短隨性的提問都很容易被解讀為「負評」,反諷句、質問句、否定句等懷疑人家動機的更糟,最終都會引起情緒性對戰,毫無意義。其實只要在協助的前提下直白表達即可。
無論事實如何,網路禮節都是重要的。
這個「禮節」,意指先搞清楚自己怎麼了?確認後再適度表達。情緒被調理後的表達,通常都是理性的,也容易產生正向對話。
否則網路匿名性的關係,留幾句不負責任的衝動評斷,誰不會呢。而自以為站在更高位置的留言者,其批評動機通常是自卑、嫉妒、又見不得人家好,才會放任情緒說這類話。
萬一文章真的偏頗且離譜呢?
如果文章主觀的焦點與立場,是讀者不喜歡、不認同的,我相信讀者根本不會理它,連留言也懶,沒反應在網路裡也是一種批評,沒有觸及率就會慢慢消逝在網海裡。如果文章是部分偏頗,你可以選擇提供不同觀點助其完整,或者也可以同樣不理會。
有些文章傳遞偏頗觀點,如最常有爭議的性別議題,那麼即使不認同也要好好講出已見,讓「對話」被看見,此時更需依循前述要點好好表達出來,讓其他讀者看到多元觀點,而不是情緒化對戰。
最後一點,如果就想去吵架呢,呃,既然不是要溝通,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