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認同低落的人,多數會向外尋求認同、肯定與評價,即使他把事情都完成、得到前三名、發明創造,他的眼光仍放在「多少人肯定他」來決定。這樣的性格鮮少表達自己意見、想法,甚至難以覺察情緒所在,一來怕給別人麻煩,二來也討厭負面的自己。他們總是優先討好別人,看別人臉色校正自己反應,先懷疑自己做錯哪裡,更甚者,被欺負也不敢吭聲(會先懷疑:我一定做錯了什麼才被欺負!剛好而已)。
這個練習的重點是「說出來」,主要說給當事人自己聽,讓自我回饋的部分能考慮自己內在的聲音。
這篇適用的對象是常常壓抑情緒,覺得自己的意見不重要的人。
自我認同低落的人,多數會向外尋求認同、肯定與評價,即使他把事情都完成、得到前三名、發明創造,他的眼光仍放在「多少人肯定他」來決定。「被肯定」的訊息傳達必須是直接且可證明的,是語言+情感的,光用動作如拍拍肩、微笑或說你很棒(被視為場面話)是不會被收納的。但相對的負面訊息,他人的否定、懷疑、批評卻是任一線索且不需求證他就收納。偏誤的自我回饋,通常把自己認為「有人討厭我」,而不是「多數人喜歡我」或「耶,我把事情弄成功了」。
這樣的性格養成跟童年經驗鮮少被父母直接肯定、總是被挑錯有關,不過,華人社會秉持傳統觀念的父母現在還是如此角色。所以孩子長大,真的是各憑本事了。
這樣的性格鮮少表達自己意見、想法,甚至難以覺察情緒所在,一來怕給別人麻煩,二來也討厭負面的自己。他們總是優先討好別人,看別人臉色校正自己反應,先懷疑自己做錯哪裡,更甚者,被欺負也不敢吭聲(會先懷疑:我一定做錯了什麼才被欺負!剛好而已)。由於暴力在人際裡,有些狀態是無意識的互動與進程的最終結果,當這樣的性格遭受批評、攻擊卻不斷退縮(界線沒有出現)時,加害者也會得寸進尺不懂界線,當強與弱的差距過大,加害者便會無意識把自己的情緒宣洩在受害者身上,而且不用負責(因為過去他都不吭聲,便知道也不會怎麼樣。就有被霸凌者事後問帶頭的加害者「為什麼你要這樣做?我做錯了什麼?」,對方說:「真的對不起,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不是推託不是說謊,而是也不懂那個衝動是什麼)。互動進程多數是無意識與情緒化的,雙方都沒有自覺,不用意識思考,只是事後「受害者位置」比較有人同情,那個位置才會有吸引力。
條件不同當然位階不同,在這裡先不談權力問題,與其事後處理,在當下即使是弱者也應該先保護自己,因為有些傷是事後困難療癒的。底下是讓情緒壓抑的人,『怒氣的表達與抵禦』練習法。(這樣的表達,適用大多數被攻擊的情境,唯一不適用的是:如果身處「具威脅性的情境下」,如在沒人看見的地方集體對你身體霸凌、對方拿刀或過去有暴力經驗…)
第一步:情緒訊息的理解
如果有人被霸凌或被欺負,「傾聽他的委屈」永遠是第一要件,多數人會落淚或哭,這屬情緒宣洩。
他哭完後呢?下一步是分辨重點,有些人哭完後,情緒平靜且因被理解而得到力量,「他知道該怎麼做了」、「他可以和你討論怎麼辦了」…若能出現上述反應,那表示他具有一定的自信,我們只要繼續陪伴就好。
如果當事人繼續哭,那個傷心讓人覺得是無助,也就是「我知道我很慘,之後我會繼續這麼慘,所以我很無助」的話,我們就必須是個指導者。以肯定的經驗告訴他,沒有人該被這麼對待,真正的人際互動應該是如何,提供他「全局觀點」,讓他看到其他人在該情境下的錯誤與荒謬,而不是「都是自己的錯」。
認知站得住腳,情緒經驗會比較容易被判讀,只要自己沒錯(或不是大錯),那麼『生氣:自己的權益被侵犯』的感覺就會出來,抵抗、不服從、憑什麼的感覺就會慢慢浮現。
第二步:進入情緒經驗
1.加強當事人浮上來的情緒小泡泡。
集中焦點討論(不要談太多過去),我們給予這些情緒小泡泡肯定,說明「生氣是人之常情」、「保護自己跟討好他人不相同」、「如果是我,我一定是生氣的,因為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我們也可以分享自己過去的一段經驗,是如何生氣的…(請留意,是分享如何把氣生起來,而不是個人秀--雖然生氣但是很完美地解決--這種成功經驗)
2.幫忙描述情緒經驗。
「我生氣了。」僅是一句話,其實情緒內涵是很多的,如果對方不是很懂情緒,我們要替其O.S.(口白),用語言用第一人稱幫他的情緒描述。如:「一定很生氣的,明明我做了那麼多事他都沒看見,卻因為他個人情緒往我這邊發洩,還四處說我壞話。我已經很努力了,憑什麼他可以這樣做…」這個口白,不要誇大(不用煽風點火),要恰如其份描述氣的程度與因果。
內涵很多,但其實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抵抗時,僅能說短短的幾句話,因此最後再把這些內涵用最簡潔的一句話收尾。EX:「我生氣了,你不該這樣對我!」。(也可以換別句,越貼切越好)
第三步:情緒的空椅表達:10等級的練習
接下來進入表達練習,練習把那句話講出來:「我生氣了,你不該這樣對我!」。練習的重點是「說出來」,而不是一定非得向加害者說。
前階段情緒醞釀後,就請當事人說說看,可在他面前放一張空椅,不放也沒關係。
先請他說出這句話:「我生氣了,你不該這樣對我!」,並判定是等級幾。我會說:「很好,你說出來了,我知道你在生氣了。你剛剛說的話算是等級1的生氣。請下來,請變成等級2,加強一些。」可先說明等下都會複述此句話,是在練習。
等級1-4的程度,原則上都在肯定當事人把話說出來,只要當事人能稍有不同前一級的表現,就予以肯定鼓勵。
等級5-10,進到指導階段。以下是個人區分,各位可以設計自己的作法,也要視當事人的領悟程度,如果領悟快,就跳級到最終。等級是逐漸累加的,所有的動作要持續保持下去。
等級5:使用眼神,堅定的(瞪的也行)。看著前方說「我生氣了,你不該這樣對我!」
等級6:使用堅定的語調,直接說「我生氣了,你不該這樣對我!」有些人會卡在喉嚨裡,那個句子會不順,說到一氣呵成是標準。
等級7:提高聲量,要比前一句更大聲點,逐漸進行,可使用腹部運氣,我會請當事人先吸一口氣再說「我生氣了,你不該這樣對我!」。大聲當然代表生氣、激動,把它做出來。
等級8:雙手握拳,並綜合前述動作、聲量,看著前方說「我生氣了,你不該這樣對我!」握拳是肢體語言的緊繃狀態,人際氣氛也會隨之改變,屬主動攻擊型,也可改為雙手交叉環抱,屬被動攻擊型。
等級9:站起來看著對方,並綜合前述動作、聲量,看著對方說「我生氣了,你不該這樣對我!」先說一句,接著用連續的3句:「我生氣了,你不該這樣對我!」、「我生氣了,你不該這樣對我!」、「我說的你聽不懂嗎?我生氣了,你不該這樣對我!」
等級10:用吼的,並綜合前述動作、聲量,看著前方說「我生氣了,你不該這樣對我!」。用吼的,就像對大海吼叫,像歇斯底里,但還不致失去理性。先說一句,接著用連續的3句:「我生氣了,你不該這樣對我!」、「我生氣了,你不該這樣對我!」、「我說的你聽不懂嗎?我生氣了,你不該這樣對我!」
第四步:情緒收尾
都練習完後(大約也要5-8分鐘),讓當事人喘一下,詢問剛剛過程練習的感受,有說出來跟沒說出來的感受差別。有的當事人還是說不出太多,沒關係,給他時間沉澱。
幫忙做結語,告訴當事人,如果對方再這樣做:
*「你可以依靠練習的方式挑選等級回應,重點是保護自己,他知道你會抵抗,十之八九就不會輕易再來」
*「『吵架』不是理性的,也不用辯解,你只要重複說這句話就好,吵架是看「氣勢」,而這句話的氣勢是「我也不是好惹的」」
*「不用害怕失控,總共有等級10,你可以不用選等級10對付他,通常等級7或8就很夠了。」
結語是回到認知面,將剛剛的情緒經驗作整理與收尾。這個練習的重點是「說出來」,主要說給當事人自己聽,讓自我回饋的部分能考慮自己內在的聲音,至於當事人到底會不會向加害者說?就給他留白吧,如果他表示想做,我們再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