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1)情緒是演化而來的身體反應。(2)情緒可能因無意識心靈的作用而變形。

我說:情緒的意義是我們賦予的,也是一種訊息讓我們傾聽,並進一步去滿足真正需求。

20190605_155952.jpg  

摘要與改寫自《情緒之書》:156種情緒考古學,探索人類情感的本質、歷史、演化與表現方式。木馬文化。2016年。

1.辨識我們的情緒天氣並加以命名,是一樁奇特的任務。某些情緒的確會將世界渲染成單一色調,有些情緒則像雲朵般難以掌握。

2.情緒歷史:

1872年達爾文在《人與動物的情緒表現》中宣稱人類情緒並非固定反應,而是歷經千百萬年演化結果,情緒就像呼吸或消化那樣基本和重要,情緒的產生能幫助我們存活下來,如厭惡感阻止我們攝入毒物,而愛或同情則幫助我們形成凝聚力與合作關係。

1880年哲學家詹姆士主張:身體反應就是情緒,而主觀感覺只是尾隨而至(情緒先行)。合理的說法是「感到害怕,是因為我們發抖。」

1890年,佛洛伊德認為光就「腦和身體」並不足以說明盤旋不去的悲傷或過度疑心。情緒被視為可以壓抑、累積,需要宣洩的東西,而且有些情緒(如創傷),「無法被辨識時」可以沉潛在心靈深處,多年後才以夢境或強迫行為、身體症狀中顯現。情緒以迂迴途徑穿越我們的身心靈,這想法深具治療上的意義。

小結:(1)情緒是演化而來的身體反應。(2)情緒可能因無意識心靈的作用而變形。

1970年人類學家格爾莰問「眨眼睛」和「使眼色」的差別何在?只有當你深入文化脈絡,才能領會什麼是「使眼色」。少了文化脈絡,只能得到事件的淺薄描述。因為正是這個完整的故事,才能訴說某一種情緒的本質為何。

3.情緒文化:

情緒是由文化及身心靈所形塑出來的概念,藉由言談、識見和閱讀,激發內在情緒,也可以平息某些感覺。

文化形塑情緒有微妙差異,某些文化非常認真看待某種感覺,另一端則認為微不足道,如是非對錯VS和諧所引發的感受。即使是基本情緒(禮記所說的「七情」)也會在體驗情緒的方式上有所差異,基本情緒是歷經演化、用以應付困境的普遍反應,但不包括「愛」,因為此類可預期。

情緒語言的趣味也令人著迷,不同文化會有不同方式將情緒概念化。

4.情緒意義。

我們賦予某種情緒任何意義,會改變我們對它的體驗,這些意義決定我們是用愉悅或驚恐來迎接某些感覺,對它加以欣賞品味,或是感到羞恥抗拒(EX:性的感受)。如果沒有意義,將喪失構成情緒經驗的本質。

情緒寄於身體成為表徵,並以不同方式寓居於世,情緒被覺察與展演都很不同,有通則,也有個體的特則與儀式。

有時,懂得辨明判讀他人的情緒,可以讓自己的情緒顯得沒那麼特別和孤單。

我說:情緒的意義是我們賦予的,也是一種訊息讓我們傾聽,並進一步去滿足真正需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