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堂課嘗試將「個案概念化」的過程分解出來,讓有心想學習的人能進一步理解某個心理師如何與案主工作。(「某個心理師」的意思是,這並非心理師個案概念化的通則)
實務應用時,並不會有如此清楚的分解運作,反而是種直覺,並能遊刃有餘。初學者則可試著在晤談前準備,或晤談後對觀察案主或自我觀察所得資料做省思反芻,「練習」與「經驗彙整」是不可或缺的,另外,個案概念化是動態的,當我們越想真正幫助案主時,也自然會去擴大使用這工具,而不是被侷限。
概念化分為3軸:1.問題整理、2.案主這人、3.未來方向。並分為以下章節,共42頁。
一. 開場:從來談議題開始
二. 資訊的選擇、續問、組織
三. 對案主這個人的整合性描述與解釋
1. 選用理論作概念化
2. 心理狀態無法解釋時
3. 社會文化的考量
四. 將整理回饋案主,作確認
五. 心理師自己的狀態
延伸:「人物小說化」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