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不知道自己在作什麼」的時候?

憤怒到斷線,不顧一切咆哮;累到癱掉,被問話時不知道自己在回什麼;餓到昏頭,狂飲狂食;不想寂寞,竟然跟初識的網友約會;不想孤單,即使知道被拒絕還是再三糾纏…

本篇談談在生活裡我們的意識與潛意識如何分工。

20151225.jpg
星際大戰:黑武士

 

「知道自己在作什麼」

先回頭來說,要「怎麼知道自己在作什麼」呢。這需要保持意識專注,掌握全局,才能知道什麼事發生在自己身上:(1)發生什麼事了(2)發生的那件事對我的意義,才能(3) 預備自己作什麼反應(戰或逃,「不動」則通常是嚇呆了。)

上述是一般認知程序,而如果面對的是,「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呢,意識就還需要透過複雜的大腦思考過程:

(1)承認現況存在

(2)看見與接受自己限制:EX人性黑暗面、能力的不足。

(3)儘管如此,還是只能為自己負責。

在面對這些意外時,個體也需要關係支持、勇氣激勵、信念堅持及耗能的預備…若僅是自己獨撐真的很辛苦,精神力透支時將開始感到疲倦,意識也逐漸矇懂、出錯、放棄(擺爛)。

放掉了意識的掌握與負責,潛意識就會接手了。

那不是壞事,那是生命自己的力量,為了生存,潛意識會代而行之。

然後「不知道自己在作什麼」。

波西的人間樂園.gif
「波西的人間樂園」圖片來源:網路

 

「不知道自己在作什麼」

潛意識的操作是全面的、廣泛的,但無法顧及現實面、社會面,意即不顧後果,純粹地滿足自我中心。文章最初的舉例,是生活裡潛意識操作的幾種等級,「不知道自己在作什麼」的解離(Dissociative,此原意為分裂的,自我不是統一的)是暫時的,若常態如此就可能需要看身心科了。

生活常態的「不知道自己在作什麼」,約有三等級。

1.疲憊時的暫時解離:

由身心耗能引起的疲憊:心理太累、身體太餓、太睏等,意識仍存在,但畫面失焦不太能做精準的事,EX:下班後只想癱沙發看電視,無意識地一直轉台放空,看電視會哭笑,但不記得內容演什麼。EX累到癱掉,被問話時不知道自己在回什麼。〈無意識〉處於意識與潛意識的交界處,因此意識仍有感,只是不想管。

2.壓抑過頭的反撲:

身心耗能引起的疲憊:心理太累、身體太餓、太睏等,若再持續下去,就是透支/預支,過頭了,被壓抑下去的能量或匱乏到一定極限時會自動反撲,出現補償行為,有點類似暴力討債(^^出來混,總是要還的)。EX:餓到昏頭,狂飲狂食;憤怒到斷線,不顧一切咆哮,一整個就是暴走行為。反撲也是在無意識領域,但意識管不了了。

3.無法面對的壓力衝突:

遇見我們能力不及的壓力與心理衝突,會感到恐懼、焦慮、恐慌,所以乾脆逃避不讓意識知道,EX負面情緒、創傷、壓力症候群等,逃避的各種方式如同佛洛依德提過的防衛機轉(註1)。然而儘管逃避,「需求」仍在(^^我想到孫悟空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潛意識接收了2個暗示:(1)不要去碰核心議題,避免焦慮。(2)尋找滿足需求的新出口。這也是榮格心理學概念中的「陰影」,為了躲開不擅長且軟弱的部份,我們反而落入被操控的其中。

若以圖表示(請見下圖:長口瓶),即潛意識的任務是:不可從瓶口出,同時要找新出口。

意識與潛意識的分工.png

結果是:它在瓶身鑽小洞,宣洩情緒。目的達到了,但是沒有顧慮後果。瓶身多幾個小洞而已嗎?根據力學原理,小洞會逐漸擴大,大到讓瓶身整個碎裂,情緒紓困了,然不適應行為卻造成更多問題,直到最後的大崩潰。EX:不想寂寞,竟然跟初識的網友約會,反而更受傷;不想孤單,即使知道被拒絕還是再三糾纏,變成恐怖情人不自知…

多數潛意識選擇的方式只能紓困一時,若萬一成功解決壓力呢?別高興太早,萬一成功了,會變成星際大戰裡的暗黑原力(註2):性格扭曲、被某種需求驅使以及暴力。潛意識的力量很大,但它不一定走在你要的方向。

問題是潛意識因應壓力的一種方式,問題的嚴重性通常顯示了那個人無法面對壓力的混亂度。

 

解決之道:覺察、接受和尋求幫助

三種等級的暫時解離,代表了身心狀態的疲倦、耗竭與超出負荷,提醒我們照顧自己、愛自己,這需要覺察、接受和尋求幫助。

(1)覺察自己的異狀,身體、心理或行為發出的警訊。

(2)接受問題背後是有其內在需求的,接受它,無論它是什麼,它就是自己的一部分,不需以道德評價。

(3)尋求幫助,不是每件事都只能自己獨撐,別怕丟臉,允許自己軟弱正如我們樂意接受別人請求幫助一樣。有需要,也可尋求諮商輔導,用電話說一說也好,無妨的。

 

時常警醒:意識當家

我們的教育及文化環境並無此「精神力」教導,它總是讓我們沒有思考、不需思考,〈只要好好讀書,以後過好生活,物質條件夠就好〉,讓你陷入不用去想的文化誘惑。人際教條也是,角色化、社會化、利益關係,停留在表面,不能作自己;對負面情緒無法承受、不敢表達,只想逃避;總是顧慮他人眼光,難以決定,習慣不負責。沒有歷經痛苦,當然不會有學習與成長,文化宛如集體潛意識當家一樣,個人心靈在退化,成為一個披著成人表皮的小孩。

看過電影《駭客任務》(註3)嗎?它是一部面對現實,接受自己,然後如何與現實世界相處的未來寓言。主角首要面對的,是別相信眼前的安逸,那是假的,電影三部曲告訴我們:

1.選擇:(第一部)

質疑安逸的假象,面對真實作選擇,意識啟動就無法回頭,你看到了就是看到了,無法假裝不存在。這是知覺心理學的視覺原理(註4)。

2.戰鬥:(第二部)

九把刀說:「人生就是不斷地戰鬥。」是的,漫畫、線上遊戲不都在強調戰鬥以獲取什麼。人生當然也是。我們不需要真正的戰爭,但需要跟讓我們心靈退化的整個物質世界戰鬥,好作回自己。

3.尋找:(第三部)

跟世界戰鬥,作回自己,進一步尋求共存,如何在其中尋找生命意義,安身立命之所。

新約聖經說要「時常警醒」(註5),也就是「意識當家」,讓意識與潛意識共同工作,因為不敢看見的那些陰影與需求,正是提醒我們生命何為重要的訊息。

220px-Duck-Rabbit_illusion.jpg
鴨兔錯覺

備註:第一次寫這麼多的備註,但值得一看喔。

(註1)佛洛依德的防衛機轉

「防衛機轉」是指自我用來保護自己的一些心理策略,以避開生活中的焦慮和衝突。防衛機制功能是可以減緩壓力所造成的情緒衝突,提供一個緩衝時間,讓個體慢慢處理創傷,具有調適的功能,但潛意識不會喊停,過頭了反而就是逃避現實。其常見的行為有:壓抑、合理化、否認、昇華、退化、轉移、補償、投射、超理智、幻想、無感等。

(註2)暗黑原力

1999年電影《星際大戰首部曲~三部曲》,講的是天行者安納金如何變成黑武士的故事。安納金長大後娶妻生子,暗黑皇帝告知妻子可能因病死亡,沒有家人的他恐懼失去她們,於是聽從皇帝選擇暗黑之力,成為大反派,他以為可以避免一切,結果妻死子散,自己也殘肢毀容,最後只能繼續當黑武士存活下去。

(註3)1999年電影《駭客任務The Matrix》

這部電影有濃厚的哲學思想,故事是譬喻真正的世界是「電腦母體使用人類大腦運作以為能量來源繼續生存」,人類像是被畜牧的生物,電腦母體則直接進入腦中提供電流訊息讓人類產生幻象。我們都生存在安逸的幻象裡,但又有追求真理、渴望自由的需求。逃離的人類反叛軍與電腦防衛系統進行作戰,而電腦本身也產生變異,出現第三方破壞一切的病毒程式。

(註4)知覺心理學的視覺原理

「知覺恆常性」:人類對物體如何作認知,主要是來自於特徵、主要輪廓及相似形狀等記憶作比對,只要符合便會自動判讀並賦予圖像意義。著名的鴨兔錯覺便是如此,而一旦辨識成功了(同時看見兩種動物),之後(即使很久以後)再看仍會很快同時看見兩種動物,不可能倒退只看見一種而已。我藉此比喻,「你看到了就是看到了,無法假裝不存在。」

(註5)新約聖經

 馬可福音 14章:38節

「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意識 潛意識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仁廷心理師 的頭像
    林仁廷心理師

    林仁廷心理師的社會心理講義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