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們可以說「血緣其實是一種信念」,是具像化的結果,相信著無論自己(孩子)怎樣,醜陋殘缺無能,有人(親生父母)就是可以無條件接納永遠不會放棄我們。或許「尋根」也是這個概念,「根」涉及了「我是誰」與「關係歸屬」的議題,而當此信念(親生父母)不存在時,就難以「對人類信任」了。
寄人籬下的照顧關係,包括養子、孤兒暫住親友家、到外地求學暫住親戚家,我統稱他們為寄人籬下的孩子。
血緣是個奇妙的東西,有血緣即使沒有共同生活經驗,甚至曾有家暴,父母就仍是父母。相反的,即使相處愉快,即使從嬰兒就領養,寄人籬下的孩子仍對照顧者有隔閡,甚至是橫溝。被養育及照顧的經驗頂多是恩情,但不會是親情,如果不是血緣,我們似乎不輕易相信別人對自己關心是真的。
漫畫《JOJO冒險野郎第一部》,迪歐(Dio)的故事說明了這個心理發展。迪歐是個養子,表現優秀,卻對主角始終有瑜亮情結,養父母對迪歐很好,但他自卑偏斜的內心卻逐步走向黑暗,自願變成吸血鬼,殺了養父母,厭惡光明,成為強悍又孤獨的大反派。強大蓋過了孤獨,不信任他人,妄想統治全世界,什麼都受他的控制。
寄人籬下的孩子為轉移此心理矛盾,與人相處時會帶有三類面具。
1.「感恩心」:
表現乖巧懂事,感恩照顧者,甚至自願擔任照顧者親生孩子的人生輔助角色。過度感恩其實在隔離自己需求,以為卑微,不敢要求自己也擁有幸福的權利。
2.「崩壞心」:
使壞,一再使壞,似乎無界線,讓照顧者不得不送他走,以驗證內在預言:「我是沒人要的小孩」。孩子使壞的背後,其實期盼著有人是真的接納他,無論他多糟。
3.「競爭心」:
會時常證明自己比照顧者親生孩子更好以獲取注意,但即使真的證明成功,仍會發現照顧者還是比較關心親生孩子,一邊競爭一邊矛盾。競爭的背後,是工具性思路,希望變成有用的人,換取照顧者對他的愛。
孩子的面具是一種生存策略,藉此割捨被照顧的需求,轉移在世關係的孤單,才能順利長大。他們似乎有此種詛咒,在得不到被愛的證明前,無法放手發展「自己」,人際關係都帶層隔閡,不容易建立關係,卻容易將關係隔離、放棄。
要建立寄人籬下孩子的信任及關係,得通過他們的考驗才行,不過一般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在考驗什麼,何時才通過,何時才是結局。他們內心有一套偏誤的關係劇本,「關係」將是永遠的課題。
回到最初,或許我們可以說「血緣其實是一種信念」,是具像化的結果,相信著無論自己(孩子)怎樣,醜陋殘缺無能,有人(親生父母)就是可以無條件接納永遠不會放棄我們。「養子尋根」也是這個概念,「根」涉及了「我是誰」與「關係歸屬」的議題,而當此信念(親生父母)不存在時,就難以「對人類信任」了。寄人籬下的孩子,一路上只靠自己,沒有成熟大人引導,學習信任是困難的,而當信任有了基礎,依賴與自主才會接續發生。如果我們要靠近這群孩子,請記得,「穩定」與「時間」會是最重要的因素,得到他們的認可,親情關係才會真正開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