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人性沒有生來想要孤單的,我們必需與他人互動、連結,才能成長、找到生命意義
主角從小跟世界格格不入,如小鳥死了大家很傷心,她想到的是烤來吃正好(動物性想法);兩個國小男生在吵架,她去幫忙阻止,結果是拿鏟子把其中一人打昏,另一人看到則嚇死(不靠語言,直接行為處理,完全不顧後果);導師在台上歇斯底里,她也幫忙制止,上前一把將她裙子、內褲都扯掉,果然導師就靜下來了...她說是看電視學的(表面模仿,現下人安靜不就做對了)。
。
什麼樣的狀態可以理解成這樣?
缺乏情感、缺乏同理時就會這樣,邏輯跟執行只是工具,成果達到了,但是不知道傷及他人,就跟「我餓了就吃,為什麼要付錢」一樣。
主角從學齡前就是這樣,且家庭經濟寬裕、父母友善,他們帶孩子四處求醫、心理治療。父母是積極參與、陪伴的,此段背景也摒除主角被家暴創傷的可能。
所以我認為,這是一本以泛自閉人設書寫的小說(作者沒說,但我覺得是)
而且比較接近「高功能自閉」,而非亞斯
主角成長後來都選擇沉默,完全不讓他人訊息進來,隔絕一切,只信自己看到的,幾乎完全阻隔「他人影響」及「本身親密需求」,主角又對「物」有情感寄託,所以我認為接近高功能自閉,是聰明的,很像高功能自閉--天寶葛蘭汀博士的成長經歷。
。
底下為故事摘錄句子:
P26:我很擅長模仿在後場播放的教學影片和講師示範,過去從未有人教過我:這就是普通的表情、普通的聲音
P32:就在這一刻,我第一次成功地化身為世界的零件,我覺得在這一刻新生了…
P75:我一陣心驚,總覺得自己被戳破是個假貨。
P93:我注視著白羽的眼睛,形狀很單純,他只有純粹的歧視。
P101:同時心想,等我變成異物的時候,也會像這樣遭到排除。
P115:現在的我還是個「有用」的工具。
P125:白羽,如果你的目的只是結婚的話,和我登記結婚怎麼樣?
P142:這樣啊但我只能在便利店打工,我也曾經試過別的,但我能夠扮演的就只有便利店店員。
P174:妹妹「我已經受不了了…你到底要怎麼樣才會變正常?我到底要忍耐到什麼時候才行?」
「咦,你在忍耐嗎?那不必勉強來找我也沒關係啊。」
P175:「那,如果我不當店員了,就會好起來嗎?還是當店員才正常?…唉,只要給我指示,要我怎麼做都行啊,給我個清楚明白的指示吧。」
P177:「原來如此,之所以會責罵,是因為把對方當成「圈內人」,所以即使問題重重,姐姐待在「圈內」,還是比儘管沒惹出任何問題卻置身「圈外」更令妹妹開心多了。」因為這才是妹妹能夠理解、正常的世界。
P194:「在過去,這是必須為了明天而入睡的時間。一想到要為了便利店維持健康,我總是能立刻進入夢鄉,但現在的我,甚至不知道為何而睡。」
P197:「過去我凡事都以對便利店來說是否合理來做決定,現在卻處於失去基準的狀態」
村田沙耶香《便利店人間》
。
以上句子大家看了如何呢?
整本小說幾乎為內心獨白及場景紀錄,根本自我中心,獨自運算著外面人給她的資訊怎麼應對。
她不懷疑資訊真偽,只運算與選擇結果;不懂、看不見他人心意和動機,遵守的是互利規則。但她也怕被識破在這世界是偽裝的(她看見異類會被排擠),所以假裝某種大家都能理解的角色,甚至假裝同居、有伴,就能繼續過著穩定毫無變動的人生。
便利店是她遇過最好的生存環境,工作範圍確定、與顧客反應模式SOP,還能得到顧客感謝,這就是她最佳的終老場所。只是若想一直這樣下去,還是要隨著年紀偽裝(這邊可發現她的情緒心智還在青少年),該有的要有,不然又被擔心了。
要注意的是,她跟家人沒有連結喔,只是角色。她是孤立的,因為沒有任何人際連結。直到便利店出現。因為便利店店員的角色,有角色的詳盡使用說明及店內限定場域,讓她成為世界的零件被需要了(人生有意義了)。
。
故事最後她寫信給便利店,是情書
便利店變成虛擬人物,讓她有情感寄託。此時我才看到「情感」、「依附」之類的感受。她的人生劇本,要跟便利店一起同居、性愛、生死。
很特別的小說。
。
可是就是小說喔,是人設去延伸的,現實中若出現與小說人物一樣的發展和結論,就我的觀點,是過度封閉而進入妄想了。
我認為還是需要求助,尤其是把便利店擬人化後,就能知道她並非有意識地選擇這樣生活,而是她「只看見這種選擇」,而且害怕做錯被他人排擠。唯有知道何謂泛自閉特質的觀點,才能理解她並與之對話,也才能讓她知道我們沒有視她為怪物、病人或異類。理解她,讓她不會孤單害怕再引導協助。
我相信人性沒有生來想要孤單的,我們必需與他人互動、連結,才能成長、找到生命意義,這不應該是單純讓她做自己,而是如何看到其匱乏並引導她與我們連結才是(她可以有她的方式連結,但總是要有連結)
。
主角是選擇不傷害他人、退縮封閉,減少需求,在過自己的人生。她說「吃飯」是「餵食」,「早睡」是為了明天有精神地上早班。這絕不是做自己,這只是極少選擇下的選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