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覺醒」,其實就是「了解自己」的瞬間,然後就「進化」了
我們姑且把那些「潛力」=「思考」、「經驗」說成「心理工具」吧,它們不斷琢磨成為更有力的工具

1669968151201.png

在諮商理論裡,有一派是傾向以人為中心的「案主中心治療」,大致上對「人性」有這樣的認定:
1.強調信任案主本身能力,只需給予真實、關心去理解和溝通,環境是不受批評與威脅的,案主就有機會客觀省視自己的問題,並對未來作出建設性的抉擇。
2.人基本上是自發的,會發展和運用自己的各種能力,會盡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是自我成長的。
簡要說,類似「種子發芽」,人是有「潛力」,只要不斷嘗試就能逐漸長成大樹。
動畫-藍色監獄第九集也說了類似的事:「覺醒與進化」
覺醒要透過「思考」與「經驗」累積後引發成一塊塊拼圖
雖不斷的失敗,但仍反覆測試,為了求勝而敢面對自身極限
那些散亂的拼圖終究會提示出一條成功道路,最後開花結果
所謂的「覺醒」,其實就是「了解自己」的瞬間,然後就「進化」了
我們姑且把那些「潛力」=「思考」、「經驗」說成「心理工具」吧
它們不斷琢磨成為更有力的工具
我們繼續拆解
會讓我們成長的經驗,絕非舊經驗,因為你已經知道那是什麼了
引發拼圖的是出乎意外的、挫敗的、無法理解的新經驗
那些新經驗經過混亂、整合、重新定義,才會變成覺醒的素材
在這邊,案主心中派認為助人者只要討論回應就好了,他會自己找到出路
不,實務上不全然如此
每個人天生就具有心理工具的能力或成長潛力的假定不一定正確,也不是每個人都能信任自己內在的方向感。以發展障礙(泛自閉症及過動)、邊緣性人格來說就不符合此定義,而如果輔導的對象是青少年,他們也還處在半知半解的狀態,不是那麼熟悉心理能力的操作,就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心理師應該要重視本身具有的「教導角色」
類似老師,要看見案主哪裡不足,而教導其基本能力。像是心理衛教、情緒教育、因果詮釋與問題解決策略。心理師也能使用語言或非語言行為引導,影響個案使其達成目標(身教、以身作則)。
鋪梗這麼長,只是要說最後一段
教給案主工具及如何使用,下決定的還是他,不要忽略這個「教導角色」
不過呢,心理師本身也要學好,不然沒辦法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