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打牆蠻常發生的,不只是談戀情。
愛與被愛是一體兩面,如果你過去缺乏被愛、感覺孤單,現在可以選擇「先去愛」,從付出與服務他人中學習同理與行動,從對方回饋中感受被愛;如果過去你總是在照顧人,那麼你要練習「被愛」,對關係信任並有所要求,懂得重視自己。如果還是覺得鬼打牆,找不出原因,請找專家幫忙,到學校諮商中心預約晤談。
鬼打牆的戀情是一種訊號,提醒我們此路不通,得停止陷入一直用力的盲目,回頭釐清因過去受傷而有的鬼遮眼,有意識地學習新的方式打通那堵牆。當你心中誕生自己生命的導演,關係模式就不會隨命運擺盪。
圖/pakutaso
鬼打牆:什麼鬼?什麼牆?
鬼打牆蠻常發生的,不只是談戀情。先來瞭解什麼是鬼、什麼是牆?
小孩在組合模型時,某組凹凸合併的零件推不進去,他解決問題的方式是「用力」,不成就「更用力」,然後「瘋狂用力」,他重複同一模式,只是力道不同。用力的結果把零件折斷了,小孩起先罵零件很爛,然後父母發現了,譴責他為什麼把零件弄斷,於是小孩也氣自己為什麼弄不好。小孩內化了那個標準,學父母譴責自己。
被罵並不會變聰明,下次小孩依然用同一模式,他以為多試幾次總會試到成功,而只要成功,心情就好了,是結果論者。
小孩看不見事情全貌,其實零件是「轉」進去的,他不懂還有別的解決辦法,於是只用舊方法,卻越做越失敗,累積更多挫折經驗。鬼打牆的感覺就是怎麼做都不會成功,乾脆逃避,可是又很想要,再試又失敗,乾脆壓抑,可是又很想要…重複循環之…其實就是單一模式盲目猛衝而已,當然結果也一樣。
把上述換成「戀情」也是如此,你換不同對象,卻總是同樣結果,你越是用力委屈自己,卻總是看走眼、吵不停、付出太多、被欺騙…可就算這樣,追尋一段歸屬是人類天性,還是希望有人能接受你,才會無法自拔。日本哲學家三木清說過「所有人類的惡,都源自於無法孤獨」,一直避免孤獨卻不斷失敗,最後會扭曲自己:「只要有就好了,其他的我都可以忍耐…」
所以你扭曲自己變成了鬼,還打不通感情與歸屬的那道牆。
原生家庭八點檔:「關係經營」的內在劇本
早期研究情感的心理學家哈洛(Harry Harlow)在1957-1963年以一系列的恆河猴動物實驗肯定了「愛與依附」的重要性,後期他的學生更發現沒有母親的小猴,除了餵奶與毛巾布外,成長過程還需要「接觸、動作及遊玩」三種與愛有關的行為,才能滿足靈長類動物的心理需求,也是社會學習與自我發展的基礎。缺乏動力的小孩背後都會發現他們與父母的連結薄弱,形體可以長大,然他們在心理上卻是孤獨的。
父母吵吵鬧鬧、一言不和、忍耐沉默,沒空呼應兒童情感,原生家庭成一齣八點檔,小孩是觀眾,每天都在猜父母的對峙是在幹嘛。小孩用他的小腦袋解讀表面演出,學到了衝突必須你死我活、憤怒必須破壞東西、隱忍必須忍到內出血,有些小孩覺得太恐怖了,從此閉眼不看愛情戲,有的乾脆離家找別的電視台。小明是位青年,他擔任公關時能言善道,但要進入親密關係竟自動卻步、感覺慌張,他說他可以交朋友,但不懂怎麼交女朋友,又渴望又恐懼…幾次談話下來才知道,小明的父母長年爭吵和家暴,永無安寧,這樣的關係嚇到他,以為談戀情是彼此相愛又互相傷害,他不想要這樣又想要有人陪,好是矛盾。
關係劇本是從原生家庭觀察學習來的,《社會性動物:愛、成就及性格》一書中,Dan P.McAdams主張孩童會發展出一套敘事調性,端看他們的童年經驗是好是壞而採納「凡事最後都會很美好或很糟糕」的假設,且將持續影響他們的一生。
每個人都會確認關係歸屬何在,接著才追求「自我成長」,而如此需求也是童年發展的歷程。「家」是安全基地,然後外出冒險得到成就與快樂,最後建立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新關係圈。
記得導演是你:嘗試愛與被愛,預備新的結局
你或許會說,可我的原生家庭就是這樣,父母不可能改變,那我該認命嗎?
不會的,意識到鬼打牆的現在,仍可以經由「刻意學習」改變內在劇本,不過你得先接受一路走過來的自己,無論好壞和傷痕累累,先說聲:辛苦了,但不會永遠如此。
回到小孩組模型的比喻,成熟的大人會以身教與言教,告訴小孩解決問題有不同角度,先好好觀察,然後改變方法或用工具輔助,不譴責他,下次小孩就會比較記得,再經由練習變成自己的習慣。有個實例是這樣,社工曾轉述我某案家的小三生姐姐以集點數的方式教導幼兒園弟弟,他正在納悶小學生怎麼知道這方法,才發現是當年我輔導過的案家,我教過姐姐的母親,而她兩年後改良了這個經驗。
怎麼走出鬼打牆的愛情?讓我們把成長中的歷練化為理想成熟的大人吧,像是有位導演在內心指揮調度一樣,教育另一面隱藏的受傷小孩。把感情需求提升到意識面接受它:「我確實在鬼打牆,但這一定有原因,我可以改寫這個劇本。」;不譴責自己或他人,而以不同角度問問題:「我怎麼表達『我要什麼』?」、「我怎麼跟對方溝通?」、「我要怎麼保護自己?」。
愛與被愛是一體兩面,如果你過去缺乏被愛、感覺孤單,現在可以選擇「先去愛」,從付出與服務他人中學習同理與行動,從對方回饋中感受被愛;如果過去你總是在照顧人,那麼你要練習「被愛」,對關係信任並有所要求,懂得重視自己。如果還是覺得鬼打牆,找不出原因,請找專家幫忙,到學校諮商中心預約晤談。
鬼打牆的戀情是一種訊號,提醒我們此路不通,得停止陷入一直用力的盲目,回頭釐清因過去受傷而有的鬼遮眼,有意識地學習新的方式打通那堵牆。當你心中誕生自己生命的導演,關係模式就不會隨命運擺盪。
刊登於【實踐大學微風尋語電子報第44期】:走出鬼打牆的愛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