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 和 ASD 的伴侶組合,兩個情緒系統的隱形差異與解方,是互補還是互嗆?
其實,ADHD 和 ASD 是很常見的家庭組合喔。
在晤談時常遇見這樣的關係,比例超高,我是從他們的孩子帶來看 ADHD 或 ASD 後推回去的。
只是他們都是未被覺察的、未被正式確診的成人。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組合呢?因為ADHD和ASD的溝通系統有所差異。
ASD以理性、邏輯、效率為主,因情盲阻隔而不太被情緒影響,反過來ADHD則是以情緒、感受、想到什麼做什麼為主,注意力不足所以不太用規劃與系統的觀念。
兩類型的強弱項剛好對立,起初是互補,後來則可能對衝(死對頭,互找麻煩)。組合上多數是男AS和女ADHD,又剛好符合男沉默女多話的刻板性別,很難被看出來有這兩者特質。
互補方面
ADHD情緒起伏大,但遇到AS被消波,瞬時覺得對方好淡定,覺得自己的狂亂被接納,對方不會因為情緒化而拋棄她。
AS有情緒盲點,但喜歡看對方高興然後自己也覺得高興,覺得自己被對方需要,好有存在/功能感。
互嗆方面
ADHD情緒起伏大,需要被安撫,但遇到AS卻毫無回應,瞬時覺得自己被忽視,是不是不被需要了。
AS有情緒盲點,但生活很有秩序,需要事前規畫,覺得對方規矩也太亂,想法隨情緒改來改去,顧慮太多,人生好麻煩。
當初兩人會在一起,本來就需要磨合,所有人都一樣,但ASD跟ADHD的溝通系統是不同的,是隱形差異,多了這一層溝通障礙,再怎麼用力溝通還是會卡住,最後關係就會有裂痕(或互相傷害)...若能知道彼此是被特質影響,系統各自解釋不同,就能跨越表面行為,改變討論的焦點。
兩個系統裡,差異最大的是「情緒系統」,我們來看看這兩者有何不同。
亞斯人屬於「見理系統」,要看得見的及有因果邏輯的,才能溝通;ADHD與社會人相同,屬於情緒的是「社交系統」,但是會更為敏感一些,是必須先有好感、善意、親切才能繼續溝通的系統。
圖:《亞斯兒養育日記》台灣東販出版
|
ASD(情緒盲點) |
ADHD(注意力不足) |
|
當下情緒使用狀況 |
情緒盲點: 無法當下感受到情緒(覺察不到),所以並不考量情緒參數(無法處理),就事論事
|
情緒敏感 以加權指數進行,即只要感受到一點點,就會擴大解釋,缺乏注意力(覺察能量不夠,無法處理),於是衝動--直接反應 |
|
看起來像是? |
人際互動時被認為白目、無情、冷漠 做事可以很專注 |
人際互動時被認為太激動、人來瘋 做事很難專注、但可以一心二用 |
|
情緒如何消解 |
以物理觀點看待情緒 引發情緒的事件要被解決,情緒才會結案,不然會一直卡在那(多年以後程度也不會變小)主要以無意識壓抑情緒,最後暴怒或恐慌 |
知道情緒來了,但控制不了 需要先冷靜,再回頭理解情緒因果 主要是逃避情緒,任它去遷怒、憂鬱、對立行為 |
|
看起來像是? |
被認為「為什麼那麼久了,你都放不下」 |
被認為「情緒失控」、「管不好自己」 |
|
情緒反應時間差 |
一段時間後,視外在線索而終於理解「那時的情緒是什麼意思」,故會舊事重提、慢半拍、往昔如昨日 |
沒時間進大腦作用,直接反應「戰鬥或逃走」,事後後悔 冷靜後進行討論才能理解自己怎麼了 |
|
看起來像是? |
被認為「當時不提,過那麼久了才說」,放馬後砲 |
被認為「叛逆」、「頂嘴」、「沒禮貌」 |
|
溝通障礙 |
一樣的句子與用語卻無法溝通原本的意思,社會人會講到氣炸(覺得亞斯聽不懂人話!),亞斯則覺得莫名其妙。 這是因為彼此的「知道」是不同內涵的。例如「人際連結」一詞,涉及意會,無法單獨言傳,所以彼此的認知就會差很多 |
訊息溝通沒問題,但氣對方總是沒在聽或「知道卻做不到」 |
|
看起來像是? |
故意吵架 |
故意敷衍 |
|
做決定 |
兩種衝動: 1.理性衝動 看見什麼就做什麼的反應,眼見為憑的衝動,不考慮情緒 2.情緒衝動 會自動做一些滿足情緒的行為,但本人覺得莫名其妙 |
情緒衝動: 想要就去做、想逃避就閃,不考量後果,且會重複進行。醒過來時知錯,卻會再犯。
容易聽從他人意見去做,沒安全感、不信任自己的情緒 |
|
看起來像是? |
令人覺得超理智,但又覺得態度反覆等「兩極化」,亞斯本人則毫無所覺 |
情緒化。 單純、順從、好使喚 |
|
情緒表現 |
對任何事較無感、中立 無明顯喜好,多數是習慣偏好 基本情緒:涉及生存的本能反應 |
好惡明顯(但很容易改變),常有很誇大、誇張的情緒反應 。 |
|
看起來像是? |
穩定、冷漠 |
情緒起伏大、捉摸不定 |
|
情緒過多時 |
情緒為亂碼,無法處理,但又陷於情緒能量裡,不知道自己怎麼了。通常會壓抑,結果變恐慌。 如無聊情緒,男生的表現會很像過動特質般去消除無聊,無視他人觀感;女生的表現則是顧慮他人眼光、壓抑情緒,少數會自傷求平靜 |
情緒能量太大,無法處理,忙不過來 有莫名焦慮,通常會放任情緒自動滿足,進而產生上癮行為。 男生表現會對立、反抗,離家加入幫派;女生較不會給人添麻煩,會出現憂鬱,離家跟人走。兩者都是為了尋求被肯定。 |
|
看起來像是? |
混亂 卻又覺得無所謂的平靜 |
狂亂、起肖
|
|
人際關係 |
就事論事、壁壘分明 若有人對他好,會按比例還回去,缺乏情感連結,甚至會說「你沒有理由對我好,不必這樣」 久了他覺得獨處比較自在 |
情緒印象決定關係 對他好就可以愛屋及烏 缺邏輯判斷,如不會問「為什麼他會對我好?」傻傻相信 |
|
看起來像是? |
自閉,獨來獨往 |
情緒化 |
|
「區辨」最重要的意義: 因為系統不同,後面的協助方式不同。用錯方式,即使再用力也沒有效果,當事人本身則更挫折。 |
|||
協助方向 |
接受他的任何想法 勿用「本來就是這樣」解釋,而是平靜地說明、教導其中道理,要有因果及邏輯性。 認知/理性討論何為最佳策略 需要練習與習慣化 |
遠離現場,等冷靜 平靜地引導:需要、表達與怎麼做,替其說出雜亂的情緒意涵 需要適時提醒該注意什麼 需要練習與習慣化 |
|
情緒部分的協助 |
陪伴在同一空間 傾聽任何想法 壓覺—稍微用力壓抱,不要邊說邊抱 |
陪伴:肢體接觸(牽握手、擁抱) 情緒安撫 明確表示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