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建構理論】
是認知論的學派,叫做「個人建構論」
這個理論比較不談情感情緒,純粹解析所有事物直到可用向度去區分,去構成一種解釋
EX:物理上,如何分辨每顆石頭的不同
EX:情境上,我會慌張跟不會慌張的差別在哪
EX:情緒上,媽媽生氣跟不生氣的線索是什麼,又如何程序性應對
越能觀察,找出相同與相異的比較,拉出更複雜的建構項度,越能解析複雜的人的行為,並建立認知基模的資料庫。包括情感也是,也能用此建構認知來拆解。
個人如何產生某套系統去解釋生活遇到的各類事件、情境與反應,也就等同他的人格
當他越能採多條主軸/向度,立體式的解析解釋,個人越多建構的點,就越能預測準確
(我目前想到的是「賓果」譬喻,如下圖,越多點(建構向度)越能連線(預測))
。
缺點:「情緒一來」,這個認知系統會當機。因為人類的天性上,情緒系統對於生存的影響是大於認知系統的,要先調理你的情緒(需求),才能繼續認識世界。
。
建構論也可以用於諮商輔導,請見PPT圖片說明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