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的思考傾向於從概念進入到細節,從整體延伸到部分,我則是把大量的細節拼湊起來,以形成整體概念。我的思考是從細節到概念。』
天寶.葛蘭汀《我看世界的方法跟你不一樣:給自閉症家庭的實用指南》
文章刊登於關鍵評論網:想讓亞斯人理解「情緒」,先想想你如何向先天視障者說明「顏色」
何謂「發展性障礙」
亞斯屬於泛自閉症族群,同樣有「社交溝通障礙」及「固著行為」兩類特色,然亞斯的語言發展並不受影響,甚至比一般人早熟,卻又給人「他真的是泛自閉症者」的感覺嗎?
「發展性障礙」這一類是先天性的,有遺傳因素,生理神經某部分受阻,無法發揮功能也無法修復,「發展性障礙」意指這障礙阻礙了個體,他沒有工具可用,以致原本在成長中所該學習的變得沒有效率或困難重重,影響學習成果。大人們看到表面結果,會以為孩子偷懶、狡獪、投機,其實並不是他故意的,而是學習工具受阻讓人挫折。發展性障礙又稱「隱形障礙」,包括智力障礙、泛自閉族群、注意力不足/過動、特定學習障礙及動作發展障礙,都是生理上某種學習工具受阻,卻讓彼此誤解是「故意的」。
亞斯人的情緒先天受阻,那究竟是什麼情形?
泛自閉症族群的亞斯受阻區塊是「情緒系統」,千萬不要誤會,這不是指亞斯人沒有情緒,他受阻的情緒是理解、辨識、表達及抒解,簡單說,是有情緒卻不能用。
「有情緒卻不能用」是什麼情形?我們不妨想像一下,約略等同先天盲人的視覺障礙:不是全盲無感,而是模糊光影的感知,但欠缺影像與顏色,感到什麼存在卻說不出來。
亞斯人情緒產生後也是如此,情緒及情緒相關的訊息無法分辨(如同視障只感知到模糊光影),在社交性的溝通就會產生誤解與困難。情緒系統既有先天限制,亞斯人從小也難靠經歷、經驗讓此系統得到成熟(所謂熟能生巧),無法使用情緒不是單純無法使用,它會擋住後續的一般發展,例如情緒是自我意識的一部分,沒有喜好會影響自我認同;情緒涉及抽象概念,只要不可見都很難懂意思…情緒系統受阻一路擋下去,便產生「社交溝通障礙(包括與他人溝通、與自己溝通及互動中的連結感)」及「固著行為(因無法理解社會裡不可見的抽象訊息,所創造的自我安撫行為)」。
看不見的,要如何認識?
『一般人的思考傾向於從概念進入到細節,從整體延伸到部分,我則是把大量的細節拼湊起來,以形成整體概念。我的思考是從細節到概念。』
天寶.葛蘭汀《我看世界的方法跟你不一樣:給自閉症家庭的實用指南》
我們回到視障者的比喻上,請問,怎麼向先天視障者說明「顏色」是什麼?
也許你想到使用譬喻,「紅色」是太陽、火焰或蘋果的顏色。
但此譬喻不可行,因先天視障者根本沒看過太陽、火焰及蘋果。而且,視障者需要懂顏色做什麼,這對生活並不實用,「顏色」的表達幾乎只在人際溝通時才用的著。
因此,要教先天視障者何謂「顏色的概念」,有兩道前提。
(1)說明其實用性,使用「顏色」的好處與意義。有功能才有學的動力。
(2)建構法:顏色既然「無法自然學會」,從無到有的學習,就只能採用「建構式數學」的作法,從下往上以堆砌的方式建立起「顏色概念的資料庫」,之後再遇到就可以比照理解。
由下而上的建構某種概念,宛如瞎子摸象,由觸覺(視覺的替代與輔助)去抓取有限的各部資訊,不斷累積而堆砌成某個資料夾,以形成對那個概念的認識,以心理學術語來說,稱為「認知基模」。建構顏色基模必須一色一庫,以「藍色」為例,協助他們使用觸覺、嗅覺、聽覺等其他感官來描述顏色概念,EX(1)用觸覺描述顏色:讓對方把手放進一碗涼水中,告訴他水是藍色的,少量的水是非常素淺的藍色,近乎透明,而大量的水聚集起來就成了深藍色,形成河流海洋。你可以說:「想想看在水裡游泳的時候你是什麼感覺。那種涼爽怡人的濕潤感,就是藍色的感覺。」EX(2)用聽覺描述顏色:聽到流水的聲音可以聯想到藍色,尤其是潺潺溪水聲或者是海上波濤聲時。你可以說:「藍色是寧靜、舒適的,如同水聲帶給你放鬆的感覺。」(有興趣的讀者可進一步參考文章:如何向盲人描述顏色)
在使用其他感官輔助認識顏色時,重要的是,一定要重複連結「體驗(感受)」與「對顏色的解釋(認知)」並常常使用,才能逐步建立起「藍色=智慧、涼爽、冷靜、從容」的相關概念。不過,一個顏色是一個概念建構,「混色」則是另一種概念。
還是要生活的,那麼亞斯人如何理解情緒概念?
亞斯人做情緒辨識就類似上述,以認知面拆解情緒,直到合理才合情,才能回饋自己得到「怎麼了?」的訊息,整個歷程其實蠻累的,一般社會人大概直接以「怪怪的」、「低落感」就宣稱自己「啊!我快要憂鬱了。」這種模糊,亞斯人可是難以接受。很多亞斯人是看到自己流眼淚,才知道自己在難過,因為「可見的觀察(眼淚)」便是輔助工具。
舉例來說,如何認識「憂鬱情緒」?不是針對受阻的情緒系統談「感受」,而是建構「憂鬱情緒是如何對我影響」的基模,只能使用輔助工具,可見的觀察包括視覺線索(憂鬱的人看起來死氣沉沉、委靡狀、眼睛無神…)、聽覺線索(憂鬱的人說話無力、常常嘆氣…)、語言文字線索(憂鬱的人總是負面推論、悲觀人生…)及行為線索(憂鬱的人飲食不定、失眠、躁動、容易生氣…)。當然,線索只是線索,下一步還需要比對生活事件作推敲,找出原因,前因後果完整後才進入「憂鬱情緒」的基模。
由下而上的概念建構有個缺點:『無法類化』,也就是無法以少少的關鍵因素收編未知的、不可見的東西,它一定需要具體與細節的呈現,並一件件解碼編碼,例如說「愛情概念」這句話就會是抽象的,若要對亞斯人談「愛情概念」,能溝通的便是「一直想看到對方、夢裡有對方、想要跟對方在同個空間、看到對方會臉紅心跳、願意幫對方作事…」等可見與具體的行為以作為「比較」,但對一般社會人來說,講「友愛、激情、承諾」(心理學上的愛情三元論),通常就能心領神會的應用了。
設計學習輔助,需了解亞斯人的個別差異
前述比喻是對亞斯人整體的心理世界與思考學習作描繪,然亞斯人的情緒系統受阻是光譜程度分布,加上智力、性格主動性、環境支持及成長經驗,個別差異非常大,造就了每個亞斯人如同你我般獨一無二,而他們要適應生活,當然也會發展一套如何面對社會的掌握之法。
以此立場及對亞斯人心理描繪這兩點,我們若想作為一個協同者、伙伴,或照顧者(父母或老師),都要記得亞斯特質不是病不需矯正,而是:
1. 接納與認識亞斯特質所帶來的思考與學習方式,提醒自己這個差異是隱形的,我們正用不同系統在溝通。
2. 理解亞斯的個別差異,適性設計輔助連結,不要太深也不要太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