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被激起的情緒,其實反應了「家庭關係衝突」是當下社會一直無法處理或難以面對的陰影面,我們每個人身陷其中,在同樣關係衝突陰影下長大成人。因為都很難處理自己家人的事,以致長大後特別「同理」類似的家庭衝突及家庭暴力,「同理」當事人無力反抗暴君,所以聲援、替天行道才大快人心。這個「人心」不是當事人的情緒得到安全感,是「我們的情緒」得到抒解罷了,替自己的過去出口氣。越多人同意這個作法陰影便越強大,讓我們以為這是正義的選擇。(換種說法:社會理盲)
2019.4.刊登於【實踐大學諮商輔導中心電子報】:小心!你的同理不是你的同理,是心理的陰影
2019年1月13日東森新聞
新北市12日晚間發生一起家暴案,一名42歲男子不滿兒子買的肉圓沒有加辣,竟動手毆打,將兒子打趴在地,妻子也被勒住脖子,拖行數公尺,影片曝光後引發社會撻伐。
據了解,施暴影片曝光後,大批網友肉搜出男子的住處,並前往要教訓他,先出拳痛毆給他「教訓」,還強逼他吃辣椒,男子因而被送往醫院救治。其中7人毆打男子,事後被警方帶回派出所訊問。
網友得知此消息後,紛紛留言,「還坐救護車,太浪費了」、「罪有應得」、「私刑比報警有效多」、「支持鄉民的正義」、「這種人打給他驚才會受到教訓啦」。
「肉圓加辣」是近期有名的家暴事件,新聞報導後引發極大迴響,紛紛在網路聲援弱勢的那方,並強烈抨擊行為人,甚至集結團體行動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要讓行為人受到教訓。
同理與同情的差別
我們對他人所經歷的事情能感同身受,想要做些什麼,是同理心(empathy)的一種表現,大陸則譯為「共情」,激起與他人在處境下相同的情緒感受。同理是理解與呼應他人感受,並不是陪著當事人一起陷在困境裡。
如果情緒被激起,但與當事人一同陷入情緒裡,認為當事人好可憐、沒能力,認同他真的走不出來,一起無助,這不是同理,而是「同情」。同情是不好的,我們同情嬰幼兒是因為他們真的有生理能力上的限制,但過於同情當事人,放棄期待、過度協助反倒會弱化當事人,讓他自己也小瞧自身的生存力與改變力。與有些人認為「直接給街友金錢,並無法改善其生活」的說法雷同,不過這只是部分正確,有時候也要考慮現實,如果他今天就餓死了呢?也就不必談明天了。處境永遠是複雜的,並無單一作法,在此先不多談。
在「肉圓加辣」事件裡,同情當事人很普遍,然而有些人轉而出手教訓行為人,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同情的一種變化,從協助當事人的焦點轉向替他討回公道,出一口氣,讓壞人自食惡果,然而把私刑正當化真的能幫助到當事人,矯正社會風氣嗎?
社會集體的陰影反應
心理學家榮格(Jung)提出「陰影(Shadow)」的概念,指的是每個人內心裡總隱藏著自己不願面對或無法處理的軟弱面。陰影的產生,跟童年經驗有關,當時不夠成熟未有應對能力,只好把挫敗暫時隱藏,甚至不讓意識面知道,也就是說,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什麼陰影。隱藏並不是從此不見,而是如影隨行,當有相關線索刺激時,便會做出對抗陰影的反射防衛,例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就是這個意思,有的人看見倒影在杯上的弓箭影子,以為蛇影立馬摔破杯子保護自己。陰影常會讓人不經思考、立刻而過度而的自我保護,以逃避面對真正的議題。
這個概念不僅是個人的,也有集體的,榮格認為社會群眾也有集體陰影,當我們對某些事輕易激起共同情緒並採取相似行為時,就可能有這個陰影存在。我們對「肉圓加辣」的社會事件群起憤慨,迅速將它對號入座,同情當事人可憐無助,教訓行為人無情暴力。我們被激起的情緒,其實反應了「家庭關係衝突」是當下社會一直無法處理或難以面對的陰影面,我們每個人身陷其中,在同樣關係衝突陰影下長大成人。因為都很難處理自己家人的事,以致長大後特別「同理」類似的家庭衝突及家庭暴力,「同理」當事人無力反抗暴君,所以聲援、替天行道才大快人心。這個「人心」不是當事人的情緒得到安全感,是「我們的情緒」得到抒解罷了,替自己的過去出口氣。越多人同意這個作法陰影便越強大,讓我們以為這是正義的選擇。(換種說法:社會理盲)
小心!這些情緒的湧現不是同理,是陰影,並促發我們有化身正義魔人的正當理由。特徵是,情緒直接產生行為,失去控制,非得大快人心、對方認錯、爭一口氣才會罷休、覺得足夠。陰影反應常讓我們忘了事件的主角是誰,怎樣幫當事人才是較好、較長遠的作法。
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做?
肉圓事件給我們什麼啟發呢?要如何善用情緒的同理,產生好的對應呢?
1.同理感受與處境,不做評價。
當你聽到這樣的事,也許會有些情緒湧現,先不做評價,試著理解當事人畏縮的行為有其原因(EX:長期被威脅),同理當事人的心情感受,針對情緒的部分給予呼應、支持。
2.以「局」的視野思考,而不是同情替其行動。
同理情緒,但不讓情緒帶你置入「受害者的位置」(受害者常認為自己處於無法動彈的位置),不是同情替其行動,就不會轉向懲處行為人。
以「局」的整體面來思考,是什麼導致了這樣的事發生,除了當事人本身的因素外,還有其他什麼條件?如經濟困境(很多離不開暴力者,通常也缺乏工作能力養不活自己)、傳統觀念束縛(例如希望完整的家、希望孩子有爸爸媽媽等觀念)。思考的結果不同,幫助當事人的行動就會不同。
3.自己可以做些什麼?近程與遠程的行動方案
由於這是新聞事件,警察、社工已介入,因此該以遠程方案來思考,如(1)督促該事件,追蹤後續發展(2)一人一信支持鼓勵當事人(3)捐款到可信任的機構再轉給他們(4)促進法律制度的改正或社會觀念的修正…
如果發生在自己認識的人,屬近程方案,同理後我們可(1)提供社會資源訊息:如打113詢問、找里長、社福中心、諮商輔導資源(2)緊急狀況則撥打110或119。(3)個人可提供有界線的協助:分享食物、陪伴聊天、一些金錢…
同理心是一個起點,促發我們思考與「局」的視野,讓同理心引導我們正確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