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話《紅舞鞋》
小女孩發現紅鞋居然有意志般地控制了她,她一直跳一直跳,停不下來。就這麼跳過了街道、田野、墳墓,不分晴雨,不分晝夜。
小女孩想盡辦法都脫不下紅鞋。當她跳進樹林,大天使出現予以斥責,說這是她的懲罰,她必須一直跳舞到死為止。
當跳過劊子手家門前時,小女孩沒辦法,只好央求劊子手幫助她雙腳砍掉,這才終於擺脫了紅鞋。
男孩自小父母離婚,他很為難,最後他跟媽媽一起住。
面對生活轉變,男孩期盼至少有媽媽的愛能讓衝擊緩和些,然媽媽有自己的困境無法顧及他,男孩不懂所以,只是發現若他表現優秀就能得到媽媽片刻的關注。
男孩開始在心裡打造代號「紅鞋」的AI,它督促自己努力生活,男孩自此變得活潑外向,成績進步,積極任幹部,以開朗笑容經營人際關係。
男孩得到大家關注,然媽媽卻只是「喔,不錯啊,再努力」的幾句話就沒了。在此失落的同時,「紅鞋」又再次啟動,以更高標準要男孩捨命投入,如果已經是第一名,那就要維持三連霸,如果已經是班長,就要帶領全班贏得班際競賽。
無窮盡的目標湧現,身心疲倦的男孩想要休息,可一旦放鬆「紅鞋」就會出現,它在夢裡是一個漆黑的大人,它譴責男孩「你不夠好,你必須更好才能得到認同,否則你什麼都不是…你將持續舞動,永遠不會停。」
這真的很可怕,為維持高人一等,男孩要與好朋友競爭,因為第一名只有一個,為維持班級名次,男孩要板起面孔兇大家,可他根本不是這種人。紅鞋的黑暗面讓他遠離同儕,沒有人知道他怎麼了,不,或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矛盾什麼,紅鞋停不下來也是他創造的啊。整個生活開始失控,頻頻痛苦和無助讓他有想死的念頭。
安徒生童話《紅舞鞋》
小女孩發現紅鞋居然有意志般地控制了她,她想往左跳,紅鞋偏往右,她想跳進舞池,紅鞋卻讓她跳到街上去,她一直跳一直跳,停不下來。就這麼跳過了街道、田野、墳墓,不分晴雨,不分晝夜。小女孩想盡辦法都脫不下紅鞋。當她跳進樹林,大天使出現予以斥責,說這是她的懲罰,她必須一直跳舞到死為止。
當跳過劊子手家門前時,小女孩沒辦法,只好央求劊子手幫助她雙腳砍掉,這才終於擺脫了紅鞋。
當男孩在諮商室裡說他嚴重失眠、焦慮、極端不舒服、想死的念頭半年多,常出現停不下來的自我要求時,我回饋了安徒生童話《紅舞鞋》的故事:再不阻止它,身體就會壞掉才能停下來了。
故事《紅舞鞋》一般的啟示:譴責小女孩的虛榮與自私,直到失去才明白他人對她的好,不過故事不能這樣解讀,什麼都個人歸因。如果注意到小女孩一開始的故事設定,她可是失去了母親,又失去了接續的照顧者啊,如此的失落與悲傷若無人連結與帶領,她陷入紅舞鞋的自戀以逃避,陷入紅舞鞋的閃亮以得到認同,又有什麼不對呢?
重點不是譴責、砍掉雙腳,要孩子自食惡果換取領悟與成長,至少這個時代不需要這一招。與孩子連結和教導吧,不要讓他們單打獨鬥,又在旁邊靠北「看吧,不是早跟你說過…」
我花時間聽男孩的故事,告訴他「紅鞋AI」的目的,是單純地「渴求關係」,它愈演愈烈停不下來,因為沒有得到滿足。
「來諮商要做的事,並非拔除AI讓你恢復日常,而是重新審視我們怎樣達到真正目的—親密關係的連結。你已經做得很好了,很夠了,無論你是休息、放鬆、不想再做、失敗,都還是值得被愛的,大腦同意這一點還不夠,也要讓AI知道這一點。」
「就像一個人肚子餓了,希望吃飽,AI賣力演出求得一頓,結果卻不給它任何食物,它當然抗議,我們第一步要做的是承認與接受『要吃飽』這個需求,不是禁止餵食或騙自己不餓。其次,AI限定了『吃雞腿飯才會飽』的目標太過狹隘,結果今天不賣雞腿飯又不接受其他食物它就卡住了,這邊要調整的是『去除一定要吃到某項特定食物的固執』。」
「以前你只會感覺「不舒服」,但在轉換的階段、看重自己的此刻,各種情緒需求會被辨識出來,你不只想吃飽,還需要被關心、被擁抱、被肯定、被撫慰…有層次的細節會讓你更難受,因為你想要了。
這些感受,一定要找人說說,有人承接,像是陪你吃一頓一樣,情緒反應才會慢慢被你消化吸收。相對的,起初他人給你的愛會有肉麻感也是正常的,吸收好的感受也需要適應(因為你會不相信有人真心愛你),學著尷尬地接受愛吧,再練習傳輸回去,找信任的人營造一個可以表達的空間,不斷地練習(找不到就先找心理諮商)」
男孩臉上表情顯示我說太長了,現在用我擅長的條列式告訴男孩:
AI是童年創傷所產生,自動要求高標準,做不到即自責,最後陷入憂鬱。認識AI裡何謂最初的目的,滿足真正需求,AI就會停下。
AI來自潛意識,也因長期慣性,不是說一說就會改,需要長期調整它才會逐步放手。所以你要做的有
1.多找人聊一聊內心需求,多認識、理解與分辨,與之共存
2.需要有人陪伴
(1)告訴好友自己在諮商。
稍微揭露一下弱點,可以請對方傾聽就好。
(2)請父親持續陪伴與鼓勵。
父親怕自己叨擾你才不敢多做,事實上要常常做(不是偶爾做,要天天做),等下請你父親進來我跟他說。
(3)自己蝴蝶抱抱。
對著鏡子做蝴蝶抱抱,說「自己做得很好」,這是一種暗示,不習慣也要照做。過去壞習慣是這樣暗示來的,新習慣也這樣做回去。
給自己放鬆的時間:請設下讀書界線,夠了之後就休息,放鬆不是甚麼都不做,有夢想就多花一點時間泡在夢想裡。
3.以身心科藥物輔助睡眠
先協助失眠,以免變萬病之源。
我們下週見!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