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義是2019年上半寫的,主要是彙整與高風險及特殊家庭的工作經驗

這塊領域的工作,和諮商室裡典型的心理晤談差異頗大

因為案主非志願、沒工作人口多、環境的現實考量(例如單親家庭,照顧者怎麼同時自我成長又工作又家務又正向教養...)、心理條件的限制(知識與不足因而求問題快速解決、傳統概念與社會角色的束縛...)...其次是夫妻問題(貧窮夫妻百事哀、關係衝突與怨恨...) ,最後才是過去經驗引起的心理創傷及逃避習慣。

大方向是:1.理解對弱勢不能只看心理層次,而要擴大到整個生活圈,他們之所以沒選擇並非單單是心理退縮而已,是什麼讓他們寧願待在熟悉的錯誤裡

2.傾聽、理解、建立關係。類似焦點與敘事觀點的作法,回到他的生命裡找動力,而不是窄化在討論錯誤或做不到的事。

3.生活穩定,是首要條件,如何協助案主解決正在面對的問題,轉譯是要能聽懂的比喻及具體策略。

原講義是五部分,後兩部是以青少年及老人為例,不過這兩個群族之前也講過了就不再放。

弱勢議題的諮商方式仍在修改,輔導者/心理師的中介、轉譯位置很重要,要又專業又親切,對於被壓傷挫敗的人們給予傾聽、同理及輔助,對於過於強硬又會卡關的觀念則要使出專業,讓過舊的觀念自行潰散。結構化很重要,讓案主要能有所遵循,並鼓勵他們在結構化裡生出新意,真正變成「成人」。

諮商關係的建立通常需要時間,弱勢群族則需要更長的陪伴,但免費資源無法諮商次數這麼長,因此「創造出成就」是更重要的指標,為往後埋下自我成長的種子。 

投影片1.JPG 投影片2.JPG 投影片3.JPG 投影片4.JPG 投影片5.JPG 投影片6.JPG 投影片7.JPG 投影片8.JPG 投影片9.JPG 投影片10.JPG 投影片11.JPG 投影片12.JPG 投影片13.JPG 投影片14.JPG 投影片15.JPG 投影片16.JPG 投影片17.JPG 投影片18.JPG 投影片19.JPG 投影片20.JPG 投影片21.JPG 投影片22.JPG 投影片23.JPG 投影片24.JPG 投影片25.JPG 投影片26.JPG 投影片27.JPG 投影片28.JPG 投影片29.JPG 投影片30.JPG 投影片31.JPG 投影片32.JPG 投影片33.JPG 投影片34.JPG 投影片35.JPG 投影片36.JPG 投影片37.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