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溝通技巧】以自己過去感受為索,找到當事人隱藏其中的情緒,給予描述及安撫
此為漫畫《29與JK》第13集的部分畫面。
主角槍羽是保險公司客服中心領班,正在接聽一名50多歲男性抱怨保費太貴的事。
怎樣以同理心的應對來解決此事呢? 讓我們看下去。
1.情境觀察
情境的觀察與辨識很重要,是所有線索的來源,否則無法同理一個陌生人。
就現實而言,被保人19歲+第一次駕車,是風險最高的,因此保費最貴。
2.當事人不合理的情緒是投射
2.當事人不合理的情緒是投射
本來,這個條件的組合保費就是最高。但當事人卻是猛攻這個客觀事實。就客觀面而言,當事人是奧客。
但是,若是要當助人者,或者想賺這筆生意,必須「攻心為上」。
(1)當事人表面訴求「保費太高」而不斷發怒抱怨,「怒氣」是情緒。
(2)認知的懷疑:
主角槍羽,在傾聽中(忍耐的表情)暫時脫離自己感受。也就是他沒有說,『干,關我屁事,對我發怒幹嗎』
他認為,人不會只為了錢發這麼大火,因為當事人不滿意也可選別家較便宜的公司,卻硬是要選這家且叫對方改變規定,因此一定有別的原因在加乘。
在此例裡,來電者「投射」了他的怒氣在不相干的事情上,如果接電者與之周旋這假議題,會沒完沒了或得到口服心不服的後果,不歡而散。
「投射」的意涵是,當事人看起來在此刻,其實是在應對自己過去的某段經驗情緒。
(3)以自己過去的經驗比對,試著猜測「怒氣」背後的原始情緒
槍羽以過去也被怒氣波及的經驗,明白了那是一位老人擔心孩子的心情,想為孩子做什麼想留給他什麼,但最後卻只能喋喋不休。
雖然不知道實際上發生什麼,但應該是這樣沒錯。槍羽找到隱藏情緒的詞彙:「憂心」
3.替當事人描述出他的真正情緒
3.替當事人描述出他的真正情緒
從抱怨車險保費太貴,推論出當事人背後「擔心」的是孫女。「擔心」才是真正的情緒。
情緒反映:把「擔心」回饋給當事人,用一長句(情境+情緒+想怎麼做)並換句話說會比直述短句好。
如:「你是希望,在有什麼萬一時候,能給孫女更多的保障吧。」遠勝於「您是擔心您孫女吧?」
前句是以情緒為索,加上少許情境構成的猜測句,也往好的方向去解釋,是高層次同理心。這樣說八九不離十,即使說錯也是正向意涵。
後句太短,像是在戳破對方防衛系統似的,不推薦。
前句的描述,需要「話術」的練習,人才聽的進去。
4.順著真正的情緒暢談、同理,不做評價。
4.順著真正的情緒暢談、同理,不做評價。
正確的情緒「擔心」一旦被碰對,當事人就會說出更多的實情,讓我們證實確實如此,並進而產生更多對他的同理。
當事人後來說了要幫女兒保險,但女兒不當一回事的挫折經驗。
此時槍羽回:「您一定很擔心吧...」,是初層次同理心的回應短句。
同理正確+表達得宜,當事人情緒會逐漸平息。如果我們同理錯誤,表面情緒則會持續擴張。不過別擔心,機會不會只有一次。
5.同理心是一種態度,不是技巧。
5.同理心是一種態度,不是技巧。
即使電話掛上,槍羽也沒比中指,他認為當事人身為父親確實是專制蠻橫,不過也能明白他的心情,所以並不討厭這位客戶。
「靜候您下次的來電...」這是衷心說出來的,因為同理心是一種態度,不是技巧。
當我們嘗試同理對方時,就比較不會進入被對方情緒影響的狀態。
若我們也被激起情緒,表示焦點回到「保護自己」身上,於是兩方會爭論不休,不過這很正常,是一般人性反應。
因此同理心是需要訓練的,要多練習自我覺察,平時自己也要懂得紓壓保持身心健康,心理才有餘欲能照顧別人同理別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