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賴是孩子信任父母的安全感原型(心理的安全堡壘),成熟的大人以身作則,示範親密、信任、保護,孩子就會模仿學習,自己逐步摸索成長動,在關係裡才能知道自己是誰,之後,也成為可以回應他人的人。這段關係模型會影響日後友情或愛情的發展。
健康的依賴,很像是一種在關係裡的休息,之後仍要繼續人生,為自己負責,因此被依賴的人也很樂意提供他的肩膀。
健康的依賴是學習/練習來的。耍幼稚但不耍白目。
「依賴」對人類是很重要的
根據字面定義,「依賴」意指個體不能自立,無法靠自己無法完成某件事。然人類本來就是這樣,不是獨居動物,需要與他人共居、互動,在關係裡才能知道自己是誰,之後,也成為可以回應他人的人。
因此,依賴的相對重要性是:
1.依賴是「有人回應」:
人類的基本單位是2,有客體(另一個人)彼此鏡映(對照反映),才知道自己要怎麼存在,才知道有人在乎而不孤單。依賴是種關係歸屬,相信有個人會對你反應,聽你說話,才有生存的意義。沒有互動,自我封閉的孤單是很痛苦的。
2.依賴是「全然接納」:
人類面對環境需要勇敢堅強,但事後也需要依賴與放鬆。依賴類似無條件的接納形象,允許對方軟弱、討抱、安撫、撒嬌、幼稚,是種心靈寄託。
3.依賴是「跟隨保護」:
有時候真的很難自己一個人突破盲點,需要陪伴、協助,跟隨保護與引導,再一起討論與面對困境,是種現實依靠。
依賴在孩提時最為重要,依賴是孩子信任父母的安全感原型(心理的安全堡壘),成熟的大人以身作則,示範親密、信任、保護,孩子就會模仿學習,自己逐步摸索成長。這段關係模型會影響日後友情或愛情的發展。
健康的依賴
孩童成長時需要依賴,當他長大能負責任了就不再有無條件的依賴了。舉例來說:孩子可以自己吃飯、穿衣時,就不能再依賴父母替其完成,過度依賴會妨礙成長。孩子必須逐步瞭解長大意謂「負責」,為自己的一切負責,如果還不會的就向會的人請益,在生活中活出自己的樣子,是成熟的過程。
長大後的依賴仍是必要,只是換個型態。孩子對父母是絕對依賴,而成人則是在平等互饋的關係裡互相依賴、信賴。健康的依賴有兩個重要特性:(1)處在平等互饋的關係裡,自在依賴。(2)依賴是「暫時性的」,此時此刻需要依賴,但不是凡事、全時段的無尾熊式攀抱。
健康的依賴,很像是一種在關係裡的休息,之後仍要繼續人生,為自己負責,因此被依賴的人也很樂意提供他的肩膀。
如何練習「健康依賴」
健康的依賴是學習/練習來的。
社會常要求我們(假裝)勇敢,不麻煩別人,於是我們只敢等待奇蹟,等待有人發現自己內在的脆弱。其實不需屈服於命運的擲骰,關係經營可以自己掌握,試著在你認為信任的關係裡練習依賴吧。練習在對方面前不逞強,讓自己身段柔軟,放下面子(耍幼稚但不耍白目)。
我舉出3個方向給大家練習吧,讓對方知道你需要他什麼:
1.純真心態:
依賴對方時,被依賴的人在關係裡通常影響力(權力)較大,即使如此,也試著相信人性的純真,冒個險吧,信任對方,也相信自己被喜愛著。
2.玩耍行為:
像孩子般幼稚地和對方玩吧,不用那麼拘泥禮節,坦誠直白都好。在玩耍中,身體碰觸很重要喔,那是傳達親密的肢體語言,EX:靠在沙發裡一起取暖、打情罵俏、游泳戲水、按摩擁抱…
3.撒嬌表達:
以「我好想要你…」、「我好需要你…」為開頭說出你的願望,語氣彷彿無助懇求,但不是真的,比較像是遊戲的角色扮演,且不會讓你覺得有損尊嚴。
如果找不到人依賴練習或不知道如何放柔軟呢?
嘿!那來諮商關係中練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