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心理』的定義:對自己身體性徵、性別角色、親密關係、情感反應及性需求的心理狀態,其自我了解與成熟面對的程度。

之前有機會輔導「性騷擾案件」的事件人,男生在女廁偷拍,隨即被抓接受法律及強制治療,父母很驚訝,男生事後也表示衝動與懊悔。他是宅男,生活無趣,臨時起意找刺激,他無感自己怎麼這樣,也被嚇呆了,諮商時很多阻礙,他「不知道、不清楚、沒感覺」,只會道歉(多少也有被逼的成分)其他感受出不來。他20歲,是個大學生。

人類青春期身體已經成熟,也開始第二性徵與親近異性的本能需求,然而性心理是否一起成熟?當然是沒有!文化裡既不談情,更不會說慾,總認為那是台面下私密污穢的事,我們幾乎不直接認識自己的身體,性心理的發展當然也延後了。既然如此,男孩自青春期起如何發展他的性心理呢,以下是我的觀察:

DSCN6870
吳雅婷畫作

青春期:對性的濫觴學習

青春期的身體變化又快又多,男孩缺乏準備與資訊,健康教育只是介紹性器官,並沒有認識性心理。青春期會經歷兩個重要的性啟蒙:夢遺及A片經驗。

「夢遺」:是潛意識裡與性有關的念頭及情感,男孩勃起,夢裡經歷夠多的情感與思想反應,過程正確才能射精,於是有了夢遺。是生理的自動形成。

「A片經驗」:男孩互傳A片、漫畫,可以共同觀賞但不討論,因為慾望也說不清。A類情節分兩種,直接性愛場面還算好,另一種叫「情色劇情」,不一定露點,卻很強調曖昧與情境,例如巨乳家教以身體教學。這類荒謬劇情滿足了想像與情慾,卻也誤導了真實關係,男孩易將自己對性的需求投射,錯學表面,以為這是知識,就好像不懂醫學原理卻衍生一堆偏方一樣。

這時期的男孩正在組織生理、情感、記憶、思想及實際的身體體驗,感官經驗強,探索五花八門,然無人教導下他容易只得出「讓生理舒服,心理就會舒服」的直線公式,加上現代網路便利,資訊更是雜亂且錯誤,這些都是誤謬習慣的起源。聽說現在小學生都會上網看A片了。

 

性關係期:沿用傳統定位,缺乏思考

男孩從自己生理反應,逐漸轉到對女孩的好奇,希望碰觸對方身體、了解她們,但資訊錯誤在先,加上沿用傳統觀念、刻板印象,以為對女人要以性馴服,性關係只流於性行為,並走向兩種極端。「傳統男人」性態度保守,認為性愛=婚姻,有性行為就要負責(娶她),要先有經濟基礎才有性愛,性態度相當壓抑,其實多數源於對性的觀念與自信不足;「花花公子」則反過來,性態度開放,性愛好像運動一樣,追求快感與炫耀,不需負責。不了解性心理與性關係的真諦,導致過份壓抑或縱慾過頭,兩種極端都不好。

男孩性的特點是:視覺刺激動物,快熱、衝動,啟動後不易喊停,這都是正常的,了解性需求,更可以適當的方式滿足自己,如自慰。可惜男孩並不會找任何人討論,性生活方面認為是個人隱私且不善表達,常常會有性議題的焦慮,私下亂尋偏方。

 

混亂期:壓力、親密與性行為的混亂

前述兩期的學習結果,男孩難以整合性、愛的複雜感受,只好把它們分別化、簡單化,產生性是性、愛是愛的二分法,然同時在有壓力的情境下又全部混成一起,被情緒感覺支配,以性行為驅使,又回到「讓生理舒服,心理就會舒服」的直線公式。

(1)做愛不帶感情?

性與愛對男孩來說,算是複雜的內在情感,情緒覺察需要學習,才懂自己需要與表達。將性、愛簡單分化的結果,容易將性行為視作工具,變成釋放壓力、宣洩情緒的出口,男孩藉由身體緊繃再放鬆的生理作用達到心理抒壓,然而並沒有真正解決精神上的問題,反而傷害親密關係,許多女生感受到「被當成洩慾工具」大概就是這麼來的。

(2)以性行為代替親密感的表達

說男孩只把性當成洩慾其實也不對,許多情侶吵架後會以「作愛」作為和好確認,以為身體親密等同心理親密,此時「親密感」來自感官愉悅、情慾與情感需求的混成,男孩也是如此,他只是用小頭感受親密感罷了,代替大頭的情緒感知。

這兩種可能,在有壓力的情境下,男孩會感覺混亂,繼而被情緒感覺支配,最終皆以性行為作結,尋求刺激、逃避疏離/空虛感,如同文章前段性騷擾事件人一樣,他(大頭)不明白自己(小頭)在作什麼。

性與親密的混亂,改變可從「性的前戲」開始練習,前戲是挑逗兩人的敏感帶,勾起情慾(同時也要忍耐)的互動,在前戲裡與伴侶多用身體探索、語言確認,潛意識會自動學習性與親密的和諧。

 

定著期:「中年危機」是習慣養成,停止發展

刻板的性關係進入婚姻後,在身份固定及情感依賴下,男孩會停止性心理的發展,變成習慣,以為就是這樣了。甚至男孩還會緊縮範圍,將全部情感押注對妻子的依賴,要她負責安撫、彌補自己的情緒,完全不求改變了。

習慣在面對生活時是很有用的,快速簡單,只要不是大事,可以一輩子都這樣用。然太習慣,對性與親密的關係會產生兩個危機,一是「中年危機」,俗稱七年之癢,習慣久了對婚姻索然無味,男孩開始往外尋求刺激,企圖征服另一個女人以恢復青春期的熱情及被需要;另一是「孤單老人」,妻子離婚/過世,瞬間缺乏依附對象,習慣瓦解、破裂,無所寄託,又不可能找新對象,男孩陷入憂鬱、沮喪,認為「一輩子都完了」、「生命沒有意義」,有的則心不甘、情緒失控,出現攻擊行為。

 

小結:

「性心理」的發展與成熟,社會文化及教育環境佔很重要角色,沒有明的氛圍男孩只好暗地學習,我們文化傳統上仍認為性是隱私且污穢,不可搬到抬面上,這是錯誤觀念,其實越早學習與探索,越不會被性慾困擾不知所措,也不會被感覺支配一時衝動,反而能享受性關係的親密愉悅與展現自信。

有否注意到我全文使用「男孩」一詞而非男人,是的,因為男人只是生理,而心理仍是男孩。任其文化裡的路徑並不是一個好的發展,改變契機可從了解自己的性欲開始,接納與認識它,多讀性心理相關資訊,或者找成熟性心理的人一起討論,才是真的關注自己,也能與女性建立更真實、更親近與更長久的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仁廷心理師 的頭像
    林仁廷心理師

    林仁廷心理師的社會心理講義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