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關係也同人之常情如此發展,剛開始時彼此尚在觀察,然後試著走一段,合則繼續、不合則換人,隨著(1)認識彼此是誰(2)時間累積(3)良好互動經驗,從人之常情慢慢轉為較深的連結,案主能信任心理師,而心理師也會真心關懷案主:會期待跟案主談話,會希望案主有成功經驗,會不捨案主痛苦悲傷。諮商關係要付錢沒錯,然真實關係仍會存在,而兩人一起合作就會更好。

matheus-ferrero-yfmjALh1S6s-unsplash.jpg

「人之常情」小故事

過去我常去某家麵店,麵好吃又大碗,頻率大約一週1~2次,固定點榨菜肉絲麵+花干。也不知多久,可能一個月多吧,進去後老闆娘居然說:「老師好,老樣子嗎?」,我嚇了一跳,心裡想「疑?有這麼熟嗎?」我一直以為我只是眾多客人之一,不需要也不值得特別理睬我。起初,我不太回話,因為害羞,而且感覺就是來吃個麵而已,銀貨兩訖。後來(沒辦法,麵好吃又大碗),老闆娘簡單跟我聊一兩句,我也禮貌搭一兩句,有次我是晚餐第一位客人,她還跟我聊起政治,也曾有一兩次她請我吃小菜。老闆娘是大陸人,嫁來台灣幾年後開了這店,因為附近學生跟工人多,所以麵特別便宜,我看她跟幾個常客(有學生、工人,也有老師)都會聊個幾句,就是一家很常見的人情味麵店。

「人之常情」,即使是商業關係,在銀貨兩訖之外還是會有情感交流,不總是切那麼乾淨。我的故事應該很常見,這份關係因為(1)認識對方是誰、什麼情況(2)時間累積(3)良好互動經驗,在利益交換中也會有小小的、真誠的人情互動。我想,我並不會懷疑老闆娘的動機:「跟我套交情只是希望我多買幾碗麵」,因為在這個情境裡我有其他線索可以判斷,例如她為了讓我(客人)舒舒服服地吃麵,即使還沒其他人,冷氣就會打開,一碗麵加小菜,我付55元,還可以吹冷氣耶。不過,麵也一定要好吃才行,否則我還是不會去的,畢竟我是來吃飯的,不是吃感覺的。

心理師是不是真的關心案主?被誤會的是…

「心理師是不是真的關心案主?」比吃麵這件事更複雜些,不過同理可證,諮商關係也會這樣發展,諮詢剛開始時彼此尚在觀察,然後試著走一段,合則繼續、不合則換人,隨著(1)認識彼此是誰(2)時間累積(3)良好互動經驗,從人之常情慢慢轉為較深的連結,案主能信任心理師,而心理師也會真心關懷案主:會期待跟案主談話,會希望案主有成功經驗,會不捨案主痛苦悲傷。諮商關係要付錢沒錯,然真實關係仍會存在。

所有的研究都證實,最有效的諮商要素就屬「真誠的諮商關係」,在真誠真實的互動裡,就能安心敘說、學習成長,即使是行為學派的技巧練習,也仍需要諮商關係的基底作為激勵、陪伴。

我認為最常被誤會的,是「初次諮商」時,案主可能會覺得為什麼心理師不夠積極關懷、熱情外向?並由此判斷心理師是不是不接納自己。

這分兩點來說:

1.初次見面的常情:

諮商的初次見面叫做「初談(intake)」,主要功能在瞭解案主的主訴與需求,評估問題與現況,並為之後諮商尋找可能方向,而這也是案主前來諮商/諮詢的主要目的。在初談裡,比較容易「對事」不「對人」,會問你「發生了什麼?」而少問「你還好嗎?」,因為對於初識的人,通常不會刺探太深,問多了喚起情緒就得處理,然初談並不適合進入「工作期」的。除非事件本身就是議題,如親友過世所引起的重大失落,情緒懸在箭上,初談才會有情緒上的往返應對。

2.心理師的個人風格:

這涉及心理師的性格、所使用的理論學派而定。例如有的心理師較內向,比較慢熟,他關懷案主的方式就很婉轉間接,不同反應,光一句回應案主生活很辛苦就可以有不同表達:如「原來如此,辛苦了…」、「哇!怎麼回事,你一定很辛苦厚…」、「恩,瞭解。辛苦了。」

也就是說,從「初談」裡要得知心理師是不是關心案主、是不是「完全」接納案主,其實都太快了。基於關係建立需要時間(對於彼此都是),我建議至少談2-3次後再進行判斷。

最後一點要特別留意的,3.諮商關係不像一般的人際關係,不會讓人感受那麼平等,因為諮商關係有功能性,心理師在關懷案主的同時,還肩負反思省視關係,該怎樣呈現才會對案主有幫助(因為關係是以案主為中心的),也許積極鼓勵、也許需要嚴厲,有點像父母位置的引導,因此心理師的關心不總是熱情以對,但請相信,諮商關係既然展開,心理師心裡一定也會惦記案主。像我在諮商室之外常會觸景生情,在看到什麼或思考時,會自動想起原來案主是這樣的,或對他有益的是什麼,便趕快隨手記下碰面後可以怎麼說,這個過程是我們的心理運作,不一定說出來的。

如果此時身為案主的你仍覺這段關係不夠真誠,或你很敏感心理師怎麼想你的,我鼓勵你直接提出來討論,告訴心理師你的不安,你不知道可不可以信任他。可以侃侃而談彼此關係,正是諮商關係的特色。

 

一段好的關係要有很多因素促成(例如「彼此的好感」這因素就妙不可言),心理師一定會主動做的,然身為案主的你若也能主動參與,兩人一起合作就會更好。我在想,如果老闆娘每次搭話我都臭臉看她(暗示不要吵我),應該就沒有後續了,而人與人的關係就是如此。

當案主(你)覺得那個心理師並不真誠時(只是機器人般,只是工作角色…),如果只是剛開始的2-3次,就直接換人吧,如果已經談一段時間了,不妨提出來討論看看,釐清後再作決定也不遲。

 

分類:如何找心理諮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心理諮商 心理師
    全站熱搜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