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登山健行到輪椅代步,對老人家來說,這就是她的重大失落。」我這樣說。
有家屬來諮詢,說婆婆剛滿60歲,性情大變,從開朗變憂鬱,不聽家人勸,不看醫生,整天關在家裡鬱鬱寡歡甚至想自殺。家人們都很頭痛,認為是老潘顛、老年失智症狀,因此來詢問精神藥物是否有效,如果有效,希望藉此偷偷餵藥。
我不問婆婆病史,而是詢問個人生活史,「婆婆性格轉變的那段時間,曾經發生什麼事嗎?」若沒有明顯的事,我就將時間往前推繼續追問。
「從登山健行到輪椅代步,對老人家來說,這就是她的重大失落。」我這樣說。
有家屬來諮詢,說婆婆剛滿60歲,性情大變,從開朗變憂鬱,不聽家人勸,不看醫生,整天關在家裡鬱鬱寡歡甚至想自殺。家人們都很頭痛,認為是老潘顛、老年失智症狀,因此來詢問精神藥物是否有效,如果有效,希望藉此偷偷餵藥。
我不問婆婆病史,而是詢問個人生活史,「婆婆性格轉變的那段時間,曾經發生什麼事嗎?」若沒有明顯的事,我就將時間往前推繼續追問。
很常聽人說「她崩潰了」、「我快崩潰」通常指的是快哭了或失控等一時的情緒。
崩潰真正的意涵:壓力遠遠大過「平常表現自己(self)的一套生活模式」,模式一時失去作用或潰散了,情緒及行為以失控方式表達。崩潰是危險的,因為我們潛意識會相信下次自己也會再失能,因而感到恐懼。
早期在社區諮商時,有個案回家後真正崩潰,聽完後我自己也差點自責到崩潰了。
那個女孩大約25歲吧,被母親跟護士送來,她外型嬌小可愛,中長髮,很素色的衣服,當她坐在我面前時,我才發覺,她像是一具空殼,沒生氣也沒表情。根據護士講的一點點資料,女孩被男友惡意拋棄,失魂落魄在家半年,每天哭,最近較為穩定,穩定就是現在的樣子,不哭不鬧也沒魂。母親希望來談後可以讓她恢復正常生活。我手邊沒其他資料,這也是早期社區諮商的通病:「將病人丟給心理師」,缺乏系統性的整合,所有資料只好自己重新收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