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死是你的事,但可不要被人家誤會說你是因為我而死的。」他傳來冷冷地的聲音,並掛斷電話。

如此無情,宛如一塊大石頭,朝著已經在地獄表層的你丟過來。你徹底絕望,極度悲傷。對,再也沒有人在乎。

DSCN2917.JPG

你曾經經歷了刻骨銘心的愛情,於是告訴自己下次不會再這樣了,你很謹慎,思考許久,最後終於又踏上追求愛情的冒險。你堅定及頑強地說:「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要堅持與這個人互相了解、共度一生。」

然而現實是,你們還是走向分手。

你不願承認信念再次落空,開始逃避,用各種方式討好對方,甚至變本加厲做傻事想引對方注意。你說,你不是故意的,只是情緒上來不得不這麼做,你也不喜歡這樣。

你天天哭泣,氣自己,希望對方關心又怕被拒絕,你非常矛盾,像個無助的小孩。你曾在頂樓水塔前呆坐,只欠跳下去的勇氣;你曾在浴室拿刀割腕,輕輕割就好痛,原來刀子太鈍;你曾被強制送醫,五花大綁,被關在滿是白色軟墊的囚室,你更害怕更無助。你的行為對方逐漸不理,也不願再出現,他的表情讓你知道一切都變了。

你天天哭泣,覺得失去了活下去的力量,沒有食慾也睡不好,痛苦的能量衝擊胸口揮之不去,你想找個出口,你想死,你又上了頂樓。

痛苦讓你不願再擁有自己,可是也不知道該怎辦。

你打手機給他。你要什麼呢,你不知道,也許想要有人救你,那表示有人在乎。

「要不要死是你的事,但可不要被人家誤會說你是因為我而死的。」他傳來冷冷地的聲音,並掛斷電話。

如此無情,宛如一塊大石頭,朝著已經在地獄表層的你丟過來。你徹底絕望,極度悲傷。對,再也沒有人在乎。

想死,卻爬不起來,跳下去很恐怖,此刻也不會有人來。如果很難死,那要怎麼活?諷刺的是,打消你尋死念頭的,竟也是他的絕情。可你還是痛苦萬分。

你終於想起心理師,你撥了緊急電話。沒多久接通了,你無法說話,只是一直哭、一直哭,心理師問:「需不需要叫救護車?」你想起醫院的恐怖,說不,然後沈默許久,心理師似乎了解是過去的事不斷重演,此刻無聲勝有聲。你不好意思叨擾太久,你說:「可以約明天談嗎?」,心理師說好,然後謝謝,掛電話。

有約讓你安心許多,還可以撐到明天,不知道為什麼,極度悲傷後,你的內心竟然奇怪地湧出力量。你並不清楚那是什麼。也許被所倚賴的人以無情打擊,讓你在徹底絕望的同時,也從痛不欲生中清醒過來。

不知過了多久,你覺得你的心有些解放與輕鬆,不用緊抓什麼,那個奇怪力量再次從心底湧上來,不是很大,是很多細細的泡泡,不間斷地,然後,你竟然感到飢餓,很強烈的飢餓。

你回到住家,空無一人,但你只想吃東西,你煮了泡麵,把冰箱中能加的食材通通加一加,喝著熱湯,讓身體恢復生機,你大呼一口氣,沒有洗澡,你帶著疲倦的身體入睡,對了,你提醒自己明天還要跟心理師談。

 

諮商室裡

她從來不相信自己想要活著,但我告訴她,無論在怎麼低落的不安及悲傷裡,也潛藏著希望之光,就像沒人知道悄悄生長的茂盛雜草一樣,雖然感覺不到夢想,也沒有希望,求生的力量卻一直都存在我們身體裡。「想死,卻也想活著」,或許換句話說,「你想死,但你的身體想活。然而它們都是你。」掉到谷底後,反而產生了要活下去的正面力量。她終於願意相信她的身體。

「當意識徹底絕望,才輪得到與生俱來的求生力量出現;當某種頑固的價值觀徹底崩解,才輪得到治療上場。不要小看它們,讓我們從這裡開始。從好好吃、好好睡,然後好好愛自己。」我這樣對她說。

 

【創作聲明】

故事主要彰顯某個人性、心理主題及關係情境。分為兩個形式,〈諮商小說〉人物、背景、情節皆為杜撰,強調某些類型、族群及心理機制的議題而編;〈諮商故事〉為心理師所經歷的自省或經驗,其中的案主故事做為引導段落,為三年前以上且經過編寫,但若大量使用案主故事,則另會說明〈已徵求案主同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