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性格」是我們社會的文化根基,個人價值不被強調,以致自己不敢明的要求,因為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憑什麼,只能拿出「以為對方會要的東西來交換」,感到自卑的人拿不出什麼,就以「勞務」或「性」來換「情感關係」。

然交換來的情感關係很脆弱,那是不平等的關係,通常下對上才會這樣交換,因為勞務或性的取代性都很高,而且「勞務或性」的付出要很多,然後才能回收一點點「情感關係」,匯率不同啊,這類交換確實不公平,付出太多的自卑者是屈就的,常常在「壓抑情緒」,當委屈到一定程度,情緒就會出來激烈表達,它是誠實的,會大哭或憤怒,爾後又陷入深深的自責、孤單與挫敗;情緒就像啞巴吃黃蓮,反應若不能被辨識與處理,壓抑與爆發數度循環,到了極端它會產生無意識的行為補償,如破壞、絕望或自傷。

不要急,回到生活的焦點吧,你的生活是以你自己為中心才對,先專注在那些讓你有樂趣、有熱情、肯投入的事物上吧,先學習跟自己相處吧。很奇妙的,當你有了自己的生活風格,「花若盛開,蝴蝶自來」。

@刊登於2018.7.1.關鍵評論網    【自卑者的交友模式:要五毛、給一塊】

DSCN1064.JPG

首先,你對所有人平均關心,主動幫你能幫上忙的,全力以赴,當成自己的事。
有幾個人禮貌性謝謝你,少數一兩位回應你,也問候你的近況,順理成章你覺得應該是朋友。你對朋友更主動付出與關心,同時也透露一點自己的感受與想法,試探對方收不收你的黑暗面。你不會發現,你們之間始終是你說的少、做的多,你不敢要求太多,這樣就很好了。
某一天不知何故,那位朋友突然不太搭理自己,你感到恐慌,不知道哪裡做錯也不敢問,對方的冷淡令你焦慮與低落無法自拔…又某一天,你從那位朋友的好朋友那裡聽到,其實他對你並不是像你對他那樣,為此你對關係突然感到憤怒,又覺得自己沒資格說什麼,洩氣後再度焦慮與低落無法自拔。為什麼你努力那麼久,還是孤單一個人呢?

自卑者的交友模式是勞務交換
感到自卑的人,交朋友很像「投資」,他關心眾人、分散風險,然後等認「對我有回應」的人當朋友。
感到自卑的人不敢選朋友,因為認為自己不夠格、自己不是資本,他自我懷疑,自己都不喜歡自己,沒有價值,對方不可能理。
「如果自己沒有價值,那怎麼交朋友?」
方法是有的,把自己當「工具性角色」,替對方付出勞務、問候/照顧、要求照單全收,當一個來者不拒的「濫好人」,這樣才會被喜歡,不僅如此,感到自卑的人還主動付出更多,我覺得根本是三輪車老太太,「要五毛,給一塊」,你說奇怪不奇怪。
「自卑性格」是我們社會的文化根基,個人價值不被強調,以致自己不敢明的要求,因為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憑什麼,只能拿出「以為對方會要的東西來交換」,感到自卑的人拿不出什麼,就以「勞務」或「性」來換「情感關係」。
然交換來的情感關係很脆弱,那是不平等的關係,通常下對上才會這樣交換,因為勞務或性的取代性都很高,因為費力所以比較沒有人願意做(EX:清潔工作,似乎都是某類人在做,有沒有感覺這是社會歧視?但事實已運轉多年)。「勞務或性」的付出要很多,然後才能回收一點點「情感關係」,匯率不同啊,給100回50算不錯了,所以才要主動且更多的交換。但交換卻不保值,關係還被輕易結束,「投入資本」的概念讓當事人不甘心,只敢「怨」、崩潰沮喪,或者衝動著一定要討回什麼才行。
換就一定有人要?當然不是。有時候過多的交換也是壓力,收太多的人有要回報的心理負擔,或者給太多的人超出了他的負荷。
這類交換確實不公平,付出太多的自卑者是屈就的,常常在「壓抑情緒」,當委屈到一定程度,情緒就會出來激烈表達,它是誠實的,會大哭或憤怒,爾後又陷入深深的自責、孤單與挫敗;情緒就像啞巴吃黃蓮,反應若不能被辨識與處理,壓抑與爆發數度循環,到了極端它會產生無意識的行為補償,如破壞、絕望或自傷。

交朋友的日常
朋友應是互相欣賞,平等互饋的關係,合的來、背景相同、興趣交流,或某特殊事件與環境因緣際會,讓彼此連結,進一步相知,互相關懷。關係裡兩人雖有差異,有時各自退讓,有時爭吵溝通,但不會長期屈就,相處需要學習與適應,但不至於「怕失去、感恐懼」。
交友的過程是跌跌撞撞、分分合合,畢竟天作之合少,歡喜冤家多,所以用自己的步調就好,而且生命除了交友也還有別的議題、別的興趣可以投入。很擔心沒朋友?不要急,回到生活的焦點吧,你的生活是以你自己為中心才對,先專注在那些讓你有樂趣、有熱情、肯投入的事物上吧,先學習跟自己相處吧。很奇妙的,當你有了自己的生活風格,「花若盛開,蝴蝶自來」。

陷入孤單情緒的緩解法
自卑者的交友模式,是有作用的,當它以工具性角色去依附另一個人時,就不會感覺孤單了。「孤單感」真的是很多人難以接受的情緒啊。
意識到孤單的存在,接受它,跟情緒共處,就是學習自處的第一步。覺得陷入情緒的時候,試試以下的緩解方式,等平靜後,再進一步解讀情緒要對自己說什麼。
◎到空曠無邊界的地方走走。
視野開闊,心也會開闊的。不要躲在房間,去外面,尤其是空曠無邊界的地方,世界這麼大,你所煩惱的事會稍微變小一些。
◎讓身體活動活動。
試著騎腳踏車、游泳、有氧舞蹈、作體操、做家事…等具持續性的活動,重點是讓腦袋放空,藉由身體舒展帶你轉移注意力。運動的起步最難,但只要開始了就容易了。
◎在無人房間裡聽廣播,空中相會。
如果不想自己一個人又出不去,例如半夜,我建議「聽廣播」。
我學生時代常常聽,主持人是對著你(聽眾)說話的,彷彿空中相會,被陪伴的感覺。不要看電視,那只是麻痺。聽廣播時用喇叭而不是耳機,這樣你還能一邊做別的事,如清潔地板、整理房間。
◎書寫、畫圖。
將你煩惱的感受、情緒寫在紙上(或許以後可與別人分享),讓思緒經過整理,轉移你的注意力。建議跟聽廣播一起使用。

承認自己的需要
情緒緩解後,把焦點放回自己身上吧,問自己「我需要什麼呢?」、「我需要朋友對我做/說什麼呢?」,人不能單獨存在,因此「需要別人」是很自然與正常的事。傾聽與承認自己的需要,好過欺瞞自己卻又做一些委屈自己的矛盾行為。想像一個被滿足的畫面,精確地用語彙表達,是善待自己與安慰人心的,要相信也許現在有些孤單,但有朝一日一定可以找到互相理解的人。
真的做什麼都很困難的人,就不妨試試「心理諮商」吧,找人對話是最好的方式,當對方願意傾聽並與你一起討論時,痛苦雖然還是在,但孤單感會減輕,令你衍生力量去思考下一步怎麼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