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接受現況」是最難的起始階段,因為那表示「必須接受自己目前有狀況,必須負責才能改善」的認知。自憐的情緒,是關注自己受傷的感覺,如果一時無法接受,就休息一下癱瘓一下吧,覺得準備好了、不甘心、不能忍受了,就站起來為自己做一些事。(把「接受現況」比喻成「重感冒」,我們生病時也許會抱怨被傳染、鬼天氣、工作太操,抱怨並不會好起來,而你能為自己負責的事便是去「看醫生」)

選擇之路不是自動展開的,要輸入一些新知,思考,考量適合的屬性,那個選擇才會出現。選擇需要邏輯,才能發現有什麼選擇。◎思考1:研究自己卡住的部分從何而來?◎思考2:如何具體化這個可能

承受自己的選擇,將經驗(無論好壞)轉化,就能成為力量,那是一種冒險與滿足,就算失敗也能繼續學習與汲取,因為「自己的」情緒、聲音、行動、價值或需要都不再被鄙視,而能以珍惜自己的角度重新出發。

「因為太過寂寞」的圖片搜尋結果 圖片:網路

大學只念了半年就退學了。一回神,自己早已得了憂鬱症與進食障礙。

在打工處,所幸遇到的都是好人,深深覺得要是這些人都是我的家人那就好了,無奈是我的身心變得越來越痛苦難受,動不動就遲到、早退、蹺班,老是給別人添麻煩。但是,什麼東西不對勁,又是怎樣不對勁,當時的我根本就還不明白。我的身高雖然有167公分,但當時體重只有38公斤,因為我覺得肚子要是不餓,自己就沒有資格吃東西,其他還有「自己沒有做OO的資格,要是做了OO就會遭天譴」等一連串的想法限制我的行動。我的皮膚總是千瘡百孔,傷口難癒合,比一般人更怕冷,有時不管吃什麼都會肚子痛。可是這樣傷痕累累卻讓我開心,因為受傷的話,有些事就不用做,人們也會降低認同我的標準。

不久,拒食症突然轉成過食症,隨時發狂的食欲支配了大腦,令人焦躁不安,即使工作中也必須暫停,拼命去吃櫃子裡過期的食物;常常災難性的想著「在離不開工作崗位下,若是無論如何就是想逃離的時候,我該如何是好呢?」。就這樣持續了半年,在某個寒冷清晨,準備出門上班的我竟然癱坐在家門口的走廊動彈不得而曠職,最後打工處開除了我。我一直以為「歸屬」與「天天報到的地方」=自我。失去支持自我形體的東西後,自己似乎也將消失在空氣之中。

「別人要是不認同你的努力,不管你實際上有多拼命,一切都是枉然,當時的我是這麼認為的。」「再這樣對自己失望下去的話,我整個人可能會崩潰。」在這之後的幾年,這些念頭爬上好幾十次,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麼」,更無法好好思考,我無法聆聽自己的心,也無法自我評價。常因為焦慮苦不堪言,無論何時何處就是找不到安心的歸屬。日復一日,24小時都覺得痛苦不能喘息,人生苦不堪言,想來想去,只有死了最輕鬆。

可是一想到死掉的好處,竟然遠遠超過活著,沒想到竟然會有不甘心。我想著:「你他媽的!!!既然如此,那豁出去算了,我要重新站起來,如果掙扎之後還是想死的話那就去死吧。」

28歲的我想著,感覺無處可去。明明身上有錢,怎麼會沒有可以去的地方呢?想要得到一個溫暖的歸屬,除了錢,好像還需要其他東西。沒錯,那個不是錢的「其他東西」。

永田《我可以被擁抱嗎?因為太過寂寞而叫了蕾絲邊應召》

 

一、接受現況:「需要自憐,但不是『受害者情緒』」

故事主角童年並不特別缺陷,她可能是自信低、不擅表達,且不小心錯誤連結得出的成長,一路跌跌撞撞到死胡同,最後無路可走,無論她怎麼做,似乎都得不到認同、找不到出路,又感覺孤單,只剩下去死這條路。在放棄前她知道自己還算努力撐了很久,不甘心就這樣去死,躺床上的她生氣人生怎會這樣,她要做最後一搏。

無論是自憐、不甘心,對於成長中不允許情緒出現的她,這樣的豁出去就是一種接受現況:她接受了情緒,接受了對自己現況所產出的評價。她注意到她好像需要什麼,只是不知道內容而已,在去死之前,至少搞懂它再說。

「接受現況」是最難的起始階段,因為那表示「必須接受自己目前有狀況,必須負責才能改善」的認知。要改要負責談何容易?一想到就覺得頭大,而且不完全是自己害的吧,改了又有用嗎?種種害怕失敗、做錯的逃避接踵而來,於是直接躲土裡當鴕鳥。此階段最大的阻礙是「受害者情緒」:會開始抱怨環境、別人不公或錯誤害她的,所以完全不想為自己負責,她只想讓別人補救一切。

自憐的情緒,是關注自己受傷的感覺,如果一時無法接受,就休息一下癱瘓一下吧,覺得準備好了、不甘心、不能忍受了,就站起來為自己做一些事。(把「接受現況」比喻成「重感冒」,我們生病時也許會抱怨被傳染、鬼天氣、工作太操,抱怨並不會好起來,而你能為自己負責的事便是去「看醫生」)

二、有了選擇:「選擇需要邏輯,才能發現選擇。」

主角喜愛畫漫畫,在面試過程中受到小小鼓勵,她感動的痛哭流涕,於是這兩次小鼓勵變成永遠勉勵自己的回憶。焦慮的部分,在回診精神科吃藥後情況改善。為了要理解如此痛苦從何而來,為了得到線索解決問題,她開始去找與自己狀況有關聯的報導與書。

選擇之路不是自動展開的,要輸入一些新知,思考,考量適合的屬性,那個選擇才會出現。選擇需要邏輯,才能發現有什麼選擇。

◎思考1:研究自己卡住的部分從何而來?

看書、報導、上網搜尋,或找人談一談,說不出來也沒關係,去找找什麼描述可以形容自己那個不對勁,情緒是指標,而不是一切。研究自己怎麼了,慢慢拼湊,逐步縮小範圍,總會知道那個需求是什麼。

主角找到的答案是「想被認同」、「想要被緊緊抱住」。

◎思考2:如何具體化這個可能

現實條件下「想要被緊緊抱住」怎麼實現?只是被抱而已嗎,不然那又是什麼意思?主角曾打工穿布偶裝被抱,覺得並不是那樣,她要的是更深刻的,於是又去找相關書籍及關鍵字,知道許多人也曾為此煩惱,最後她明白了那是「安心感」,是內在孩子最需要的東西,也看到「要珍惜自己」這句話,以前都沒想過,所以才會不知道要做什麼,搞到最後無法思考。

為了讓自己體驗這種安心感,被接納的感覺,最後她的答案是找風俗店,並帶著找漫畫題材的合理化理由讓自己勇敢行動(另一個發現是她對女性身體才有興趣,所以找蕾絲邊。)

三、有了力量:重視「自己所發出的聲音」

主角靠自己摸索出行動,當體驗過後,她消化整理自己的經驗,以擅長的漫畫形式分享在網路,沒想到獲得了許多人的共鳴與認同,然後,她得到了力量。新的力量讓她繼續向前成為漫畫家,而且也開始重視「自己所發出的聲音」。過去她一直不懂為什麼大家都活得下去,可是現在卻感覺嘴裡湧進大量的甘蜜。她說:「生存的理由、活下去的力量、在世上的歸屬,什麼東西會是你的甘蜜因人而異。」她發現自己的甘蜜是:憑感覺畫出東西,讓許多人看看自己畫的東西,而且還願意分享給更多人。她已經明白自己要靠什麼才能夠滿足,還能發出訊號告訴別人,並且得到認同。

承受自己的選擇,將經驗(無論好壞)轉化,就能成為力量,那是一種冒險與滿足,就算失敗也能繼續學習與汲取,因為「自己的」情緒、聲音、行動、價值或需要都不再被鄙視,而能以珍惜自己的角度重新出發。

小結

這本書的主角是成功的故事,不過請留意,她好多年都困在憂鬱的局裡,舉步維艱,在最高危險時反而才產生轉機。所以「天時」是最重要的關鍵,當你覺得想要改變,就是最好的機會。

接受現況有時最困難的是,家人誤解、工作不順、生活困難、孤單寂寞,且發現自己沒能力處理這些,通通攪在一起同時出現。此時的接受現況便是「求助」,利用免費心理諮詢,找人談一談,「對談」能精準地捕捉那些受苦的意義,思考整理出新選擇,做中學獲取力量。

只要為自己的需要擔起責任,即使從零開始也沒關係,只要有開始,一切都會是不斷加分的過程。

同步閱讀:【諮商人性】「接受現況、接納自己」,永遠都來得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