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呈現於此時此刻的主要議題,有時只是表面問題,或僅是次級作用的掩飾。就像一樓地板滲水,一樓的水可用抹布擦乾,但「水從哪裡來」才是我們想關切的,從滲水之處觀察回推,有可能是天花板漏水、大樓結構老舊、水管彈性疲乏、豪雨的量超過集水管承受力、隔壁鄰居害的、地下室滲上來的…當我們以這些視角觀看時,便是運用了時間的連續性及空間的立體作理解。

本篇作為【諮商信念】:初談的資料收集原則(初談二部曲)的補充,簡述如何整體理解「一個人」,使用X-Y-Z三向度使其立體化。

問題是問題,人是人,我們關心的是問題背後的人,問題作為一個現象,告訴我們那個人的整體怎麼了,是一個小洞,還是結構性的,認識整體後「怎麼修理」、「選用什麼材料」,要補、要整合、還是重塑,則是另一層次的提問。

諮商信念】解讀一個人.jpg

一、心理動力:(X軸-時間)

從兩條軸線來看,跟時間項度有關。

1.『過去—現在—未來』

過去、現在、未來經驗的詮釋與影響,人如何對經驗詮釋,也如何雕塑出自己,事件其中的「情緒」更是詮釋關鍵。情緒留在潛意識沒有釋放,詮釋便不會改變。

2.『匱乏—滿足—實現』

需求的軸線,匱乏的感覺會拖住時間讓人原地空轉(EX缺乏安全感),滿足與實現則會使人繼續前進。需求通常是潛抑的,要承認與接受,進入意識才能自主。

 

二、系統的影響:(Y軸-空間)

心理諮商大多專注在個人的內在動力,容易忽略外部影響。最簡單的例子:「肚子餓不能好好思考,顛沛流離別談自我實現」,MASLOW需求論也是如此,精神力及意志力並不如漫畫中佔絕對力量。外部影響如系統層層圈住我們(如附圖),我簡化為兩種圈圈:

1.『文化傳統—社會價值—家庭系統』

文化傳統(如孝道)是集體潛意識,社會價值觀(如教育的內容)則隨時變動,如以前同志關係是禁忌,現代則是同志婚姻合法化。社會文化是間接的,家庭系統則是直接的,家人互動的點點滴滴都在刻痕某種性格。此圈圈影響一個人的「心理角色」。

2.『經濟問題—環境空間—身體健康』

此圈闡述「物理空間」,經濟要有條件才允許探討心理空間(EX諮商是中產階級的玩意);其次環境空間的意象也會塑造一個人,包括房間、住家,空間需具隱私及自主性(EX無家者以特定方式看待自己);最後,身體是心理展現的載體(EX抱抱可以感受到愛),身體若有痼疾,心理空間會緊縮。

 

三、『局』的覺知:(Z軸-高度)

每個人都在某個情境的局裡,包括此時此刻的情緒、當下反應,但究竟是當局者迷,還是可以跳脫,端看對局的覺知程度,舉下象棋為例,下棋者既在棋盤裡,也在棋盤之上,不僅看到自己的棋,也覺知對方的佈局,再進一步揣想彼此的下一步怎麼走。「局」可以說也是後設認知的一種,是掌握自己並知道可作什麼的能力,案主有這樣的能力或培養此能力的條件嗎,這也是需要評估與認識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