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靈界我多存而不論,聽家屬講就是,畢竟每個人都需要一套比較容易理解的神秘之物來解釋那些不容易理解的神秘之物。靈界的程序或儀式無論真假,都有它一定功能,比起鬼(靈)的影響如何,人的情緒與投射其實佔更多比例。其實每個人都懂,如果願意面對自己,都會知道事情怎麼了、問題出在哪,差就差在是否有那個「面對的勇氣」?文化裡報喜不報憂,悲傷要獨自處理,但若有一份真實、真誠的陪伴豈不是更有力量,諮商術語叫「悲傷輔導」,但其實每個人都能作的。

從我的體驗、經驗及理性,我認為索菲亞從己身靈媒來書寫的觀點--《靈界的譯者》,很有參考價值,作者閱讀史料後才知「人死為鬼」的概念是在商、周兩朝興起,紙錢更是唐朝以後才發明,超渡則是佛教傳入後與道教混和的結果(P89),要系統說明靈界有點困難,底下是我參考該書及自己聽聞整理出來的靈界備忘錄。

通靈少女.jpg心理診療室:心理師與通靈少女

悲傷的文化儀式與紀念

親人的意外死亡,包括車禍、天災、急病…種種不可控的命運,死者長已矣,生者常戚戚。家屬需要一種世界觀,一面承認命運跡象(sign)、命中註定的不可逆,一面也譴責自己為何不能早這樣早那樣的錯失,在既定觀念中釋放悲傷情緒,哀悼關係的斷捨離。

靈界的死後機制能拉提家屬、給予慰藉,當事人化為靈體,告訴家人不用擔心,有緣來世再相見。第一種是「托夢」,直接現身家屬夢裡,第二種是「找靈媒」,讓靈體附身進行對話,問看看有什麼遺願。家屬最擔心的,是陽壽未終的意外死亡,此時靈魂會被黑白無常(領路人)帶到「枉死城」等候發落,等候期一年,之後再由道行高深的靈媒請神明(高等靈)帶死者到天上轉生,也就是「超渡」。一年期程的枉死城,亡者與外界無法溝通,即使燒紙錢也傳達不了,若家屬一直不處理,無人領取,靈魂也將一直待在哪裡受苦。事故現場需要作法,是助迷失的靈魂去枉死城,否則將成孤魂野鬼(類似車禍後保險員先處理,並等真正的警察來)。

這一套程序,是我聽悲傷的案主轉述,聽說他找的靈媒神通廣大,要提早預約。死後直到轉生至少得等一年,我想,文化可能設計了一種「關係分離」的儀式與紀念,容許家屬有一年的悲傷期。不過不是所有人都熟悉這套程序,有的一知半解,什麼都信,找和尚找法師找廟公找牧師,念經迴向,仍然整天擔心亡者受苦,情緒走不出來。

對靈界有基礎認識,可以同理生者,陪伴他們走過悲傷,有些青少年常跑宮廟的也可談上兩三句。2010年我曾參加一場給社工的研習,主題是文化工作,主講者是索菲亞,與眾人員都慕名而來,我才知道她的經歷及《靈界的譯者》這書,2017年公視推出以她為藍本的電視劇《通靈少女》。

『靈界』:死後去哪裡了

我信仰基督,高中是生物類組,大學讀理科,也喜歡哲學。我認為即使是靈界,也有某些邏輯及歷史可循,無論是真是假,對靈界的理解仍然要透過人的理智操作、比喻。西方基督教裡,神是上帝,靈只分聖靈與邪靈,靈不是人的鬼魂。邪靈是違背上帝旨意自甘墮落的集合體,附身會引人作敗壞混亂的事,聖經記載它們是「群」,耶穌把它們從瘋亂的人趕到豬身上,豬群墬落山谷而亡。電影《大法師》中邪靈入侵則是誇張版本,邪靈在亞洲比較少見,可能是文化使然無此形象。東方的神鬼系統,從天庭的玉皇大帝到陰曹地府的閻羅王,多少受當時官府公務系統比擬想像,眾神明各司其職,也有七情六欲。

談到靈界我多存而不論,聽家屬講就是,畢竟每個人都需要一套比較容易理解的神秘之物來解釋那些不容易理解的神秘之物。從我的體驗、經驗及理性,我認為索菲亞從己身靈媒來書寫的觀點--《靈界的譯者》,很有參考價值,作者閱讀史料後才知「人死為鬼」的概念是在商、周兩朝興起,紙錢更是唐朝以後才發明,超渡則是佛教傳入後與道教混和的結果(P89),要系統說明靈界有點困難,底下是我參考該書及自己聽聞整理出來的靈界備忘錄。

鬼(靈):

屬於人的靈魂,過世後就有一套程序要走。若還停在世上者,可能有某些執念未完成,或者是突然過世的,不知道為什麼就死了的,意念留在原地成了地縛靈。

人死後,靈體出竅,也因此靈媒趕往事故現場或家中都還能找到靈魂與之對話,超過七天後靈體將不知去向。靈體起初還記得自己的事,但留在人間久了會忘記許多事,變成只是意念體的流浪鬼魂。

◎鬼的世界:

鬼的世界與人的世界重疊,彼此看不見也互相穿透,人唯有陰陽眼才能看見,或比較弱的幼童期也看得到。看得到鬼的,鬼也看得到那個人。在黃昏或清晨時比較常碰見,可能那時兩個世界能量模糊交界。流浪鬼魂無固定居所,可能會附在物體裡,EX寺廟的神像裡。

鬼的食物:

鬼也需要吃東西,吸取能量而已,最愛的食物是「炭」,也就是燃燒後的灰燼。其次是祭拜品,真食物的能量,穿越食物即可食,但食物經過包裝或罐頭鬼是吃不到的。「燒紙錢」很容易招來好兄弟,如同免費的饗宴一般,鬼很容易就留著不走了(類似流浪狗習性)。鬼吃過的祭拜品,能量被吸取的關係,比較容易腐壞變質。

◎鬼的等級:

世上鬼絕多數是低等靈(俗稱小鬼),少數是高等靈(所謂的神明、菁英),但沒有「全能神」。靈的高低在於知識與能力,有的善於看病、風水,有文官也有武官,低等靈什麼都不知道、道聽途說、容易被驅使。

低等靈可學習、可以教,類似行為觀察,知道怎樣會令人類感到害怕而得到自己想要的,也會交換情報,不過多是以訛傳訛。

◎鬼的種類與外表:

殘留在世上的鬼(靈),有親人(外婆)、孤魂野鬼(地縛靈)、殘缺的鬼(車禍死亡或他殺),皆為死前的樣子,如親人壽終入葬,就會是穿壽衣化好妝的模樣。鬼看起來是玻璃中的映象,有粗略的形狀、穿透感、模糊色彩,沒立體感,它們有腳,只是行動起來像飄的。厲鬼穿紅衣的說法,可能來自香港1987年鬼片《鬼新娘》的形象。

鬼也會分派系,端看與靈媒的關係,EX專屬乩身、請的動誰或處理什麼領域就請誰來。不同派系的鬼不會互相協助。

◎如何跟鬼說話:

用感應的,在腦中默想、盤旋要說的話,聽鬼說話也是。用意念溝通是很費力的,身心能量會急遽下降。與鬼一同工作,由於陰陽磁場不同,在一起就是種傷害,靈媒身體會逐漸失去健康。另一種說話方式是透過作夢。

◎被鬼附身:

指器官組織或多或少被異己的存在所侵入,也叫上身。鬼從上背部侵入,卡在身體裡,身體為與之對抗而產生頭昏、昏睡、失眠、胃腸不適及嘔吐感等症狀(主要在頭部、胃部)。一隻鬼的力量極有限,要同時多條鬼入侵症狀才會嚴重,但不太可能控制人心、操縱行為。鬼沒太多能力,有許多限制,遠低於人類所能做的。

◎被施法術(作法):

低等靈與施法的人交換條件,要它們去干擾、上身導致他人惡夢或身體不適,但高等靈

不會被驅使的。施法的人與小鬼交換條件(養小鬼),要持續控制才會對他人有效果,通常成本高、風險大且不保證效果,施法的人也可能被反撲,因此施法術的出現機率不高。被附身的人多半是精神或食慾不振、失眠,極極少數為幻覺、幻聽、自殘或不明疾病。

◎嬰靈:

未出世而亡的小孩,後來也包括剛出生沒多久的、幼童期死亡的。幾乎都是在女性身上,可能是孩子只認得媽媽吧,被纏身者普遍有下肢水腫、心臟無力的狀況。不一定嬰兒死亡就會有嬰靈,且大部分嬰靈是不會危害人的,不需太慌張。

祭改:

作者的觀察是,目前的祭改是「請鬼從人身上離開」,並非滅鬼或超渡,方法不外「威脅」與「利誘」。威脅:跟鬼說你不出來的話,會請更大更多的鬼去揍你;利誘:請鬼吃好吃的東西,主要是燃燒後的檀香。鬼吃完後會再回來討吃的,所以當事人會再度被附身。

◎驅鬼妙方:

身體健康、運動、精神好維持正能量(俗稱「氣」或「光」),磁場不同的鬼自然不會靠近。真遇上小鬼作亂,不急著找人驅鬼或擺任何東西,先挺住兩、三天,那些髒東西餓了自然會離開。

◎其他名詞解釋:

1.「魔神仔」:一種自然精靈、樹精。

2.「發爐」:香插太多了,引發起火。不是什麼不祥預兆。

3.「風水」:因地球轉動的相對方位,有相對的影響,好的位置(如通風)就有好的影響,但風水會輪流轉,不是固定的。

4.「靈媒」:譯者,翻譯人鬼間的對話,平時需跟鬼建立良好關係,若鬼不理或不願說話,靈媒也沒辦法。作法殺鬼的則另有其職。宮廟還有「乩童」與「桌頭」兩人一組的問事,乩童被附身,桌頭則負責詮釋神明附身後講出來的話。一個好的靈媒不僅是翻譯,還負責協調衝突,也算是我們文化裡的心理輔導員。

5.勸世的話:

1)疾病是身體調和不當產生,調和得體還生病才考慮無形東西的入侵。身體不舒服給宮廟祭改,一般都是這三種理由:①卡到了②冤親債主③你就是要修行的命或你跟神有緣。健康維繫有賴平常飲食、運動及睡眠,不過鬼的趨近、附身與做人善惡也有關係,凡事先自躬自省,就不需到宮廟求問。

(2)人在將死之際,很少人能平靜,往往會思緒雜亂,當時的想法、意念關乎之後靈的去向,殘念會成鬼或地縛靈。因此讓將死之人心存正念最重要,說什麼或作什麼讓他放心、安心地離開。

悲傷的過度期:準備好面對的勇氣

靈界的程序或儀式無論真假,都有它一定功能,比起鬼(靈)的影響如何,人的情緒與投射其實佔更多比例。靠神明作決定,在無助時會是明燈,過去社會型態確實有需要,是指引民眾衝突解決及和諧相處的重要權威,但若依賴過頭則會降低自主判斷和思考。過去沒有情緒教育,藉靈界儀式可以正當地宣洩悲傷,然而沒有真正、直接的敞開心理感受,很容易沉迷偏執,怪別人或怪鬼神,結果更走不出來。

人需要慰藉和依靠是人之常情,其實每個人都懂,如果願意面對自己,都會知道事情怎麼了、問題出在哪,差就差在是否有那個「面對的勇氣」?不是不知道親人亡故,而是缺乏面對的準備,於是任憑罪疚,自己在世的孤獨,把焦點移至亡者身上,怪別人或鬼神總比面對自己簡單、舒適多了。索菲亞認為傳統的「改運」有其效果,是一種心理作用,因為「當我們為自己作點事情,自然心底會產生力量」。改運就是改心態,類似社會心理學的「自我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先相信什麼會影響之後的判斷。

文化裡報喜不報憂,悲傷要獨自處理,但若有一份真實、真誠的陪伴豈不是更有力量,諮商術語叫「悲傷輔導」,但其實每個人都能作的:陪家屬一起關注亡者的後事處理、傾聽家屬對死後世界的認為(每個人每套版本都不一樣),順著靈界文化的脈絡,讓他們敘說對亡者的思念,回顧亡者的故事與點點滴滴(請他們拿相簿出來,一起來回憶),敘說彼此的互動與遺憾,讓儀式完成功能。靈界機制的缺點是:「不談論亡者,怕他擔心」,其實不會,幫忙家屬修正這個心理概念,讓他們知道亡者也很高興家人能帶著對他的思念繼續前進。當情緒湧現暢通,心理得到釋放,便會產生面對未來的勇氣。

PS

有關靈界究竟為何,請把本篇當成其中一種說法,信仰有多種面貌,每個人每套版本都不一樣,不是絕對也無法證明。請選擇你相信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